一个上帝与真主无处不在的国家------以色列(中)

静娴(蒋邹莲)

<p class="ql-block">接上一集,图上文下阅看。</p><p class="ql-block">我们在约旦游览了四天,然后从约旦的红海小镇阿卡巴经过以约边境的阿拉法口岸,行车一个半小时回到了以色列的红海之滨埃拉特。</p> <p class="ql-block">埃拉特是以色列南部港口,人口4万,建在长仅11公里的狭窄低平海岸线上,港口距机场仅3公里。市区向北沿阿拉伯谷地伸展。冬季气候温暖,海滩、珊瑚礁与附近埃拉特山景色优美。被称为中东的“棕榈泉”,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每年吸引着许多人来此度假,游客们尽情享受着红海的阳光海滩。</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鸟类和海豚的天堂,每年春秋两季,大量候鸟在埃拉特郊外水域觅食,补给养分。海豚在埃拉特得到了朋友般的保护和尊重。在一片被称为“海豚公园”的海域之中,经过培训的潜水爱好者可在围栏内与海豚共游,进行近距离接触。这里还是潜水者的天堂,埃拉特有着全红海地区最美丽的珊瑚礁,可以潜水观看,且潜水的价格也不贵,两个小时65美元,每人配备一位专门的教练。</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在埃拉特入住的酒店,就在红海边,环境优美且舒适。</p> <p class="ql-block">回到以色列的第二天我们从埃拉特行车四个半小时来到了耶路撒冷,这是一座历史名城及宗教圣地。一个充满神秘令人屡发幽思的地方,有着许多圣灵的传说与遗迹。 犹太教把它看作是他们的宗教中心以及他们顶礼和思慕的所在,为了保持城市的圣洁,犹太教法典甚至严格规定,除玫瑰花外,不得在城内有其他的花园。基督教徒则认为这里是主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的地方,是他一生传教的主要活动场所。伊斯兰教则相传耶路撒冷是先知穆罕默德从这里骑飞马直上七重天,接受天启的神圣地点。三教奉一城为圣地,使耶路撒冷在全世界处于独一无二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在历史的长河中,邦国的兴亡、民族的攻战、宗教的纷争,在这里深深地纠结在一起,至今没有平息。“耶路撒冷”在希伯来语中是“和平之城”的意思,但是三千年来,和平对这座城市来说却总是奢望。历史上耶路撒冷先后遭受过各国的征服共达37次之多,世界上没有一座城市遭受过如此多的灾难,也没有一座城市被注入了如此多的信仰,它以浓厚的宗教情调闻名于世,这就是耶路撒冷。这是一座壮美与哀愁并存,宽容与诅咒同在、共享与纷争相伴的城市。作为三大教心目中离神最近的圣地,接受着来自世界各地信徒们的祝福与祷告。有人说:世界有10分美,9分在耶路撒冷。但也有人说:天主给了世界十分愁,九分在耶路撒冷。</p> <p class="ql-block">城内有犹太教的哭墙和圣殿山、穆斯林的圆顶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以及基督徒的圣墓教堂和苦路。城区划为4个区,人口为80多万,东部为穆斯林区,西北部为基督教区,西南部为亚美尼亚区,南部为犹太教区。最特别的地方是面积只有1平方公里、被一圈城墙所围绕的耶路撒冷老城,它于1981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耶路撒冷城有发达的工业、先进的医疗与科研机构,有全国最大的高等学府、藏书最多的图书馆,和新建的博物馆。除此之外自然保持区面积达800公顷。旅游业甚盛,还有繁华的商业区,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这座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是一座东西方文明交融的城市,是充满神秘、令人深思的城市,但愿它随着中东和平进程的步伐,克服争执,成为名副其实的和平之城。</p> <p class="ql-block">午餐后导游带我们前往耶路撒冷的锡安山游览,锡安是一座山名。原指耶路撒冷的汲沦谷和提拉帕谷之间那道山脊南端的陡坡,随着时间的推移,渐被用来指象征天上的上帝之城。锡安山上有马可楼、鸡鸣堂、圣母安眠堂、大卫王墓等宗教圣地。</p> <p class="ql-block">锡安一词第一次在圣经中的记载是在旧约中,距今约有二千五百多年。此名称的由来是因为耶路撒冷老城南部的锡安山。在犹太教的经典里,锡安山是耶稣居所之地,也是耶稣立大卫为王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锡安山是耶路撒冷的最高点,对基督徒、穆斯林和犹太人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和宗教意义,锡安山是赐平安的山,在圣经和信徒的心目中有崇高的地位。锡安山也叫圣山。是《新约圣经》中许多事件的发生地。</p> <p class="ql-block">马可楼又名晚餐楼,拉丁文原意为饭堂,位于锡安山上。对于犹太人和基督徒来说,这里都是一处重要的场所。因为耶稣“最后的晚餐”就发生在这里的二楼,那是基督教的圣地。据《圣经》记载,耶稣和包括犹大的十二门徒在这里用完最后的晚餐,他被犹大以三十块银币出卖。</p> <p class="ql-block">主耶稣与十二门徒像。</p> <p class="ql-block">原来的石头餐桌早已不见,现在上面立着一棵金橄榄树以替代餐桌,这里就是耶稣与十二门徒共用最后晚餐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马可楼的底层是大卫王的墓,是犹太人圣地,墓室内空间非常狭小,恐怕十个人都容不下。那古老的灯具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大卫王墓实际上是个长2.48米衣冠冢,棺盖上覆盖着一块装饰华丽的锦缎。穿着传统服装,点着蜡烛诵经祈祷的犹太人,脸上散发出虔诚致敬的光芒,足以令人感动。</p> <p class="ql-block">大卫王雕像,雕塑并未表现大卫王持剑的形象,而是手持一把竖琴,作弹拨状,因为大卫也是一个多才多艺的音乐家。大卫是公元前10世纪以色列联合王国的第二任国王。根据圣经记录,大卫在位四十年零六个月,其中有33年是在耶路撒冷。</p> <p class="ql-block">马可楼曾经被穆斯林改造成为清真寺,在长达5个世纪的岁月里,禁止犹太人和基督徒进入。现在还保存下来的阿拉伯特色的玻璃花窗和其他阿拉伯的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鸡鸣堂是一座罗马天主教堂,位于锡安山的东坡。这座教堂是纪念彼得在鸡叫两次以前三次否认耶稣。此处原是大祭司的府邸,公元457年此处建起了一座拜占庭小堂,后几经毁坏,直到1931年才重建。屋顶塑有金色公鸡。教堂入口处高于教堂地面。</p> <p class="ql-block">在院子里是一个描绘否认事件的雕像,有公鸡、妇女和罗马士兵。碑文是圣经里的描述:“彼得却不承认说:女子,我不认得他”。</p> <p class="ql-block">入口的锻铁门刻有圣经题材的浮雕。巨大的五彩色镶嵌画描绘新约人物。</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部有一个小堂,墙壁上刻有5世纪基督徒留下来的十字架。再往下一层有一个第二圣殿时期的洞穴。许多人相信,耶稣被逮捕后,可能被羁押在其中一个地下洞穴。在教堂的北侧有一条古老的通道。许多基督徒相信耶稣在被捕的晚上,是走这条路到喀西马尼园的。</p> <p class="ql-block">凡有玛利亚的圣迹大多是天主教堂。基督教不崇拜玛利亚,而天主教认为玛利亚很神圣,圣母安眠堂里是玛利亚安息的地方,也称多米森教堂。</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布满了金色的马赛克画。每幅画都讲述了一个圣经故事。圣坛上方的半圆拱里的马赛克画为圣母和幼年的耶稣。教堂内有很多信徒在围着圣母安眠像做礼拜。虽然现在咱们看到的教堂本身建筑风格大体上是东正教风格的,但是內里有很多小細节却是基督教新教样式的。</p> <p class="ql-block">教堂分为两层,由螺旋式的楼梯通向地下教堂,地下教堂的正中央用象牙和胡桃木制作的精美圣母玛利亚安睡的雕像躺在石棺上,神态安详。在地下教堂的圣堂里布满马赛克画,有圣母和年幼的耶稣画像,两边为依撒意亚预言中的八位先知圣人以及拉丁诗句。</p> <p class="ql-block">还记得斯皮尔伯格导演的代表作之一《辛德勒名单》中描述的那个感人故事吗?二战期间,无数犹太人被迫流离失所,无辜被杀,一位德国富商最终再也无法容忍这样的惨剧继续发生,他秘密帮助许多犹太人逃过一劫,使得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多了一丝继续延续下去的机会,而辛德勒先生也在临终前表明自己想要埋葬在耶路撒冷的愿望。</p> <p class="ql-block">辛德勒的墓就位于锡安山上的天主教墓园里。按照中国人的思维,本以为园中最豪华的墓就是辛德勒的,结果山下最简陋、最不起眼,且堆满石子的墓,才是辛德勒的。按照犹太人的习惯,备受尊敬的人的坟墓上会被前来祭奠的人放上石子,而辛德勒的墓无疑是石子最多的。这位犹太人的大英雄如此的低调。知道辛德勒壮举的人都会被辛德勒先生的行为深深感动到,便纷纷来到他的墓前,轻轻地放下一块石头以示追思。</p> <p class="ql-block">接着来到了以色列国会大厦,大厦位于耶路撒冷西部新城。‌这个大厦不仅是一个政治象征,‌也是游客常去的景点之一。‌1966年落成启用的国会大厦,‌其设计融合了现代与传统的元素,‌展现了以色列的文化特色。‌据说国会大厦内有一个收藏了5万套以上政论巨著的图书馆,‌我们只是外观,没有入内参观。</p> <p class="ql-block">大厦并不高大,地面建筑最多只有5层,据说大厦地下还有7层,用于战时避难和办公;国会大厦庭院的院墙是防弹玻璃幕墙,高约3米。幕墙上贴着以色列国徽。</p> <p class="ql-block">国会大厦院墙外,一座用武器残片制作的花环造型雕塑。与戈兰高地上用报废军车部件制作的动漫人物有异曲同工的效果,颇有铸剑为犁的意味。武器残片不仅构成了花环雕塑,也成为玻璃幕墙的装饰。这些残片仿佛是写在幕墙上文字篇章,无声地述说着犹太民族的流亡之路和复兴之愿。</p> <p class="ql-block">而最吸引游客的是大门外矗立的高约三米的巨型青铜七烛台,‌这是英国国会送给以色列的礼物,‌成为游客争相拍照的景点。</p> <p class="ql-block">七灯烛台是犹太第一圣殿中供奉的三种圣物之一,其历史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据说,圣经中有多处关于七灯烛台的记述。七灯中间的一灯代表安息日;其余六灯代表上帝创世的6天。1948年以色列建国,确定将七灯烛台作为国徽的中心图案。雕塑旁的铭牌显示,这是由英国犹太人雕塑家用6年时间完成的作品。是一个青铜雕塑,上面雕刻了犹太人历史上的大约30个重要事件。这是烛台正面立柱最下端的两幅浮雕,画面人物栩栩如生。因为对犹太民族的历史了解甚少,不知道这些画面所描述的事件或其内在含义。1956年,英国国会将这尊雕塑赠送给以色列国会。这座烛台也因此被称为国会灯台。</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耶路撒冷入住的酒店。</p> <p class="ql-block">耶路撒冷被一圈城墙围绕着的老城是游客最多的地方。面积仅一平方公里,东邻橄榄山,南邻锡安山,老城内有圣殿山。这里是山城,房屋都是用石头建造在山丘上,远看一片灰白间杂土黄色。著名景点有犹太教的哭墙和圣殿山,穆斯林的圆顶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以及基督教的教堂和苦路。可以说,老城里的每一栋建筑都与宗教历史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脱离宗教,就没有现在的耶路撒冷。1981年老城极其城墙被入选为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老城分为伊斯兰教区、基督教区、犹太教区和亚美尼亚区四个居住区,不同种族、宗教信仰的人们同时在这里生活。游客可以自行随处游览。这里曾是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战略要地,历史曾经给她播种了希望与神圣,承载了三大教的虔诚与兴盛,却也浇铸血腥与仇恨。</p> <p class="ql-block">走进老城有一种走进千年历史的感觉。这座有3000多年历史的古城,曾经多次战火,几次毁后重建。老城的现存城墙是在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由苏莱曼大帝下旨在1535-1542年间重建的。‌城墙平均高度约12米,‌厚2.5米,坚固的古老城墙,用其曲折厚重的历史告诉游人,耶路撒冷老城的每块石头都是有故事的。</p> <p class="ql-block">老城中的建筑举目皆是石砖,密布着迷宫般宽窄不一的小巷,高低错落的房屋,经千年踏磨的古道条石,走在起伏不平的石路上,触摸略感粗糙的墙壁石面,浅米黄而斑驳的砖石似乎都有一种来自远古的倾诉。历史烟云为这座古老质朴圣城的每一块石头篆刻上了独有的印记,光阴交错的时代进程在述说发生过和正在发生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老城犹太区内这条上有拱顶的商业街建于十四世纪,伴着老城经历几百春秋的兴衰荣辱。</p> <p class="ql-block">老城内古代柱廊街的图画,再现了古时街市的繁荣情景,现在只剩下几根石柱和残墙,历史的沧桑感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老城内保存的七烛灯。由以色列工匠艺人用黄金制作。</p> <p class="ql-block">耶路撒冷老城有8个城门,其中7个开放,一个永久关闭,‌这些城门保存至今,‌成为耶路撒冷一道独特的风景。</p><p class="ql-block">大马士革门,‌又名示剑门或纳布卢斯门,‌是老城北侧的一个城门,‌由奥斯曼帝国于1542年兴建,‌大门上有两个塔。‌这个城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第二世纪罗马时代,‌当时的城门是现在的三倍,大马士革门不仅是旧城的入口,‌而且因为城门外的道路通向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而得名。‌这个城门是老城中最大的城门,‌进入门后‌就是穆斯林区的大巴扎,‌带有独特的阿拉伯人文风味。‌大马士革门的地下还保存着哈德良皇帝时期的罗马城门遗迹。</p> <p class="ql-block">希律门又称花门,以墙上精致雕刻花卉闻名。希律门位于老城穆斯林区北部,苏莱曼大帝时期这一带只有一座小型城门,交通颇为不便。1875年奥斯曼政府新建了希律门以改善此状况。它得名的原因据说是因为希律王昔日的住所恰好在附近。</p> <p class="ql-block">金门是一座古老的城门,建于公元520年,阿拉伯语称为“永生门”,一千多年来从未有人敢打开过它,确实也无法打开,因为金门外正是犹太人和基督徒的墓地。基督教认为耶稣将会再次来到人间,通过金门进入耶路撒冷,开始末日审判,所有人都会上天堂或者下地狱。不少基督徒深信不疑。1999年底有不少基督徒在金门附近搭起帐篷等待。BBC、CNN等全球各大媒体准备记录这一历史性时刻。最后救世主并未出现。信徒们抱怨那些宣扬末世论的神学家们,没有很好的领会精神。</p> <p class="ql-block">狮子门位于老城东部,圣殿山以北。城门上刻有四个豹子雕像,但常被误认为狮子,它也因此得名。豹是马穆鲁克苏丹(1260-1277)的徽号,所以苏莱曼的建筑师将这徽号放在城门上。狮子门也是耶稣受难的苦路中一个重要的地点,吸引了不少朝圣者。</p> <p class="ql-block">粪厂门位于城墙东南部,圣殿山的西南侧,犹太民族的圣地西墙(哭墙)的入口就在粪厂门内,它也是前往西墙的主要汽车通道。粪厂门虽然听上去十分不雅,但它的名字曾出现在圣经里,历史可谓悠久。名称由来据说因为昔日从圣殿运出的排泄物经此运往欣嫩子谷焚烧。也有说当时门内西侧一带是制皮的市场,制皮时臭气熏天,故名为粪厂门。</p> <p class="ql-block">锡安门是老城西南部的城门,正对锡安山得名,它兴建于苏莱曼大帝时期,由于锡安山上有大卫王的坟墓,又别名大卫门。城门内是亚美尼亚区和犹太区。城门上还残留着第一次、第三次中东战争带来的弹痕。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后,老城为约旦管理期间,锡安门被关闭了19年。当时这里是约旦与以色列的边界线。1967年六日战争后,老城被以军攻占并控制至今,此门才重新开放。</p> <p class="ql-block">雅法门又名大卫门,古代时因它朝向雅法城而得名。雅法是以色列最古老的港口,中世纪时期常有朝圣者从雅法上岸前往耶路撒冷,因此该城门颇为繁荣,它也是老城城门中唯一修建在城墙右侧的(为了抵御入侵者和方便交通)。它的左侧矗立着另一名胜大卫塔。</p> <p class="ql-block">新门是老城西北方的一个城门,位于基督教区。它是耶路撒冷最晚开辟的,。由奥斯曼帝国哈米德二世下令于1889年兴建。当时是为了方便来访的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可以直接到达基督教区,但实际上德皇并未经过这道城门,而是乘坐马车通过了附近的一个城墙豁口(因为新门太窄而威廉又不愿意屈尊下马进城)。</p> <p class="ql-block">在基督教的历史上,耶稣的故事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无数教徒的心灵。他的生平,尤其是其被捕判刑死亡的经过,更是成为了基督教信仰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今天,我们在老城一起穿越回那个年代,探寻耶稣被捕与判刑的地点,以及背着十字架走过的一段路程直到被处死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公元33年,耶稣与门徒一起到耶路撒冷参加“逾越节”,进入圣殿布道,被部分人称为“先知”和“救世主”,追随者们拥他为王。他的言行触犯了犹太教主祭司和当权者的核心利益,执政者打算抓捕他。他的门徒犹大为了三十块银币出卖了他,当他与十二门徒在锡安山用完晚餐后,绕城到喀西马尼花园时,犹大与罗马士兵约定:“我与谁亲嘴,谁就是他!”。然后耶稣就被神殿警卫和罗马卫兵捕获。第二天罗马总督彼拉多在总督府开庭审判,判处耶稣死刑。行刑者让他扛着十字架,挂着“犹太人之王”牌子,穿过城市道路走向处决地,有一群人跟他同行,他们中既有敌人也有朋友。耶稣最后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这是最痛苦的死法,也是公开羞辱受害者。玛利亚和约瑟向总督求取耶稣尸体,并把他放在附近花园一座未用的坟墓里。耶稣最后走过的一段路,被后人称为“苦路”,其处刑地和埋葬地就在今天的圣墓大教堂位置。耶稣受难后,其大徒弟彼特在耶路撒冷成立了基督教联合会,成为这个地区基督教领袖,约三百多年后,基督教成为合法宗教。</p> <p class="ql-block">耶稣被抓捕后,当夜被关押在总督府的地下土洞里。</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罗马总督彼拉多在总督府开庭审判耶稣,判处耶稣死刑。行刑者让耶稣扛着十字架,挂着“犹太人之王”牌子,穿过城市道路走向处决地,开始了被后人称作苦路的一段路程,大约在15世纪时被认定为现在的十四站,每一站都有传说。</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墙上有苦路十四站的具体画像。</p> <p class="ql-block">每一站的墙上都钉着这样的青铜雕刻的罗马数字和图标说明,标志着悲苦之路的历程。</p> <p class="ql-block">第一站,这里是古代安东尼城堡内的罗马总督府的法庭,耶稣被罗马派驻犹太的总督本丢•彼拉多判处死刑的地方。如今是一所小学的校园。</p> <p class="ql-block">第二站,是耶稣被鞭打,披上荆棘冠,背上十字架的地方,此地后来建成了两个小教堂。</p> <p class="ql-block">其中鞭笞教堂内部的画像。</p> <p class="ql-block">第三站,耶稣不坎十字架的重负第一次跌倒的地方,可见门楣上的浮雕。</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跌倒的画像,耶稣后面站着一排天使。</p> <p class="ql-block">第四站,耶稣在这里遇见母亲。这座亚美尼亚小教堂入口处上方的浮雕表现的是圣母玛利亚很悲伤,抚摸着耶稣的脸。</p> <p class="ql-block">第五站,耶稣累的一手撑在了墙上,墙上留下来他的手印。西门要求帮助耶稣背十字架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第六站:传说这是维罗妮迦的家,她拿面巾为耶稣擦拭脸上的血和汗,神奇的是耶稣的红色面容图像清晰地印在了还给她的面巾上。12世纪时在此以其名建起了维罗妮迦教堂,面巾则保存在圣彼得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第七站,古城的正义之门坐落于此,十字架的沉重负荷使他再次跌倒。</p> <p class="ql-block">第八站,这里是希腊修道院的外墙,耶稣在此安慰跟随着他并不断哭泣的妇人,感叹自己的命运。</p> <p class="ql-block">第九站,耶稣走到古时的各各他山上第三次跌倒,所处的位置在教堂和修道院入口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第10-----14站都在圣墓教堂内外,也是苦路的终点。基督教称它为圣墓教堂(东正教称为复活教堂),是耶稣遇难、安葬和复活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第十站,耶稣来到此处(那时还没有教堂,只是一个小山坡),兵士兵剥去了他的衣服。</p> <p class="ql-block">第十一站,在教堂的楼梯上方,耶稣被钉上了十字架,这地方原来是各各他山。</p> <p class="ql-block">第十二站,耶稣死在了十字架上,玛利亚很悲伤。</p> <p class="ql-block">第十三站:耶稣从十字架上被撤下,尸体放在涂抹着药和油的混合物的大理石板上,悲伤的玛利亚抱着他的尸体,大理石上沾染了耶稣的血迹。墙壁上的巨幅马赛克画表现了这一场景。虔诚的信徒们跪拜在石板前祷告。石板上方的灯分别由罗马天主教、希腊东正教、亚美尼亚东仪天主教和科普特教会等教派敬献。</p> <p class="ql-block">第十四站,埋葬耶稣的圣墓。位于教堂的中心。游客们排着长队依次进入墓室,里面只是一个小洞,不足二米宽,有一块大理石,据说是当时耶稣墓上的石碑,内有43盏灯日夜燃烧,人们进去只是摸一下这块石碑。</p> <p class="ql-block">教堂上方的大穹顶,拱顶上的画表现的是耶稣复活升天了。苦路十四站,是耶稣教和天主教的一种宗教活动,通过悬挂或摆设的十四处苦路像,描绘耶稣身背十字架走向各各他山的途中所经历的事迹。以及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最后旅程。苦路是基督徒追思与朝圣的重要场所。也是天主教为缅怀耶稣受难的崇拜路线。苦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时的朝圣活动。苦路的重现不仅是对耶稣受难的纪念,也是对信仰的深刻体验。许多教徒来到耶路撒冷,通过重走苦路的方式进行朝圣,这种行为也被称为“拜苦路”。</p> <p class="ql-block">再说说圣墓教堂,圣墓教堂又称"复活大堂",耶路撒冷基督教大教堂之一。位于老城内的基督教区。教堂里面还有数个小教堂和礼拜堂,分别由几大教派和分支来管理和使用。</p> <p class="ql-block">圣墓教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325-326年,君士坦丁大帝下令在此的维纳斯神庙基础上改建为两座教堂,一座是各各他耶稣受难的地方,一座是耶稣的墓即复活的地方。两座教堂之间有通道相连。后来教堂多次被摧毁和重建、扩建,现在的教堂是1810年重修的。</p> <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教派纷争,圣墓教堂因为基督教的七个派别而被瓜分了教堂的各种财产。每一个钉子、蜡烛、石头、每一副画、桌椅凳子等都记录在案。教堂内外不同的地盘归不同的教派所有。古老的大门是历史的见证者。掌管教堂大门钥匙的还是两个穆斯林家族,据说可以平衡各教派之间的争执。</p> <p class="ql-block">二楼窗外的梯子是亚美尼亚教派约150年前放置的。有段时间为了教堂外墙的维修,施工人员挪动了梯子,结果发生了流血事件。教堂里还有许多共管区。</p> <p class="ql-block">庄严而古老、厚重而沧桑的西墙。公元前10世纪,犹太人大卫王率领各部落攻占耶路撒冷,所罗门王建造了第一圣殿,后被巴比伦王摧毁,公元前516年在圣殿原址上建造了第二圣殿,后又在公元70年被罗马帝国焚毁,半个世纪后重建后又被罗马人再次焚毁。只剩下12米高、50米长的西墙(又称哭墙),是圣殿被焚毁后在西院残墙基上修复起来的。这是圣殿唯一残存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耶路撒冷第二圣殿的复原图。</p> <p class="ql-block">拜占庭帝国时期的犹太人可以在每年安息日时获得一次重归故里的机会,无数的犹太教信徒纷至沓来,在西墙下默默而泣,“哭墙”由此而得名。现在当地的及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随时可以来这里,或面壁肃立默默点头祈祷,或头伏墙边倾诉悲恸苦衷,情到深处泪洒墙脚。这是犹太民族2000年来流离失所的精神家园,也是犹太人心目中最神圣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到哭墙前祷告要分男女两边入场,中间用木板隔离,男的进去要带小帽,否则就是对上帝不敬。(入口处备有小帽可以借带)。巨石千年曾历战火熊熊;哭墙神圣可否解苦泪纷纷?</p> <p class="ql-block">犹太信徒们相信这里是通往天国的驿站,写有愿望的纸签放入哭墙墙缝里就如同投入神灵的信箱,上帝会听到她们诉说心里的一切。(入口处备有纸笔可以取用)。 但是梦想总是美好而丰满的,现实却往往沉重而骨感的。哭墙在沉默,虔诚的人们,和平的愿望能得到上帝的眷顾吗?哭泪洒千秋祈求洪涛浇灭无端战火,墙厚通神明愿上天带来世代和平!</p><p class="ql-block">本集完成,再请看下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