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亮嗓,我敢迎战!我们营战友有拉歌的习惯

我从战场走来

<p class="ql-block">文/图:王锋.张智勇</p> <p class="ql-block">指挥拉歌的张佩力战友</p> <p class="ql-block">四十五年前,在我们驻苏州八三一一零部队通信营里,拉歌是三个连战友们的独特传统。记忆中,这张珍贵的照片是新闻干事王锋同志——我的温州平阳老乡,在营区里拍摄的。那是一个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年代,拉歌不仅是娱乐,更是一种凝聚人心的方式。</p> <p class="ql-block">当年唱歌的几位湖北监利战友</p> <p class="ql-block">那时,战友们唱响了一首首激昂的军歌:“战友战友亲如兄弟”、“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而最让我们热血沸腾的,莫过于《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每当这首歌响起,整个营区都仿佛被点燃,每一个音符都诉说着战士们对党和人民的忠诚。</p> <p class="ql-block">在那金色的秋天,我们再次重温这首跨越时空的经典红歌《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自1962年诞生以来,这首歌便深深扎根于人民心中,成为一代又一代军人共同的精神财富。它不仅仅是一首歌,更是一种信念的象征,激励着无数战士勇往直前。</p> <p class="ql-block">首长们欢送我们营第一批参战老兵(会唱歌的也会打仗)</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不仅是一首充满力量与激情的红歌,更是一首见证战士们英勇无畏的赞歌。歌词虽质朴,却字字千钧,直击人心。它讲述着战士们忠诚于党、忠诚于国家的坚定信念,展现了他们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英勇奋斗的精神风貌。首长们亲自送行参战老兵,这不仅是对他们的信任,更是对他们忠诚与勇敢的肯定。</p> <p class="ql-block">当年只有十八、十九岁的小战士也喜欢唱歌</p> <p class="ql-block">在那个热血沸腾的年代,年轻的战士们用歌声表达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他们虽然年纪轻轻,但信念如磐石般坚定。每当唱起《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他们仿佛化身为无畏的勇士,随时准备为国家和人民奉献一切。激昂的旋律与质朴的歌词相互辉映,让每一个人都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激情与热血的时代。</p> <p class="ql-block">首长</p> <p class="ql-block">战士们始终听从党的指挥,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付出一切。这种忠诚与勇敢,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为珍贵的品质之一。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种精神永远熠熠生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军人不断前进。</p> <p class="ql-block">首长和战友</p> <p class="ql-block">每当听到这首歌,我们都会为那些勇敢的战士们的无私奉献感到敬意,也为国家的历史辉煌而自豪。它提醒着我们,无论身处何方,都要始终保持对党和国家的忠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p> <p class="ql-block">除了歌词中的感人故事,这首歌曲的旋律也充满了激情与力量。激昂的旋律与质朴的歌词相得益彰,仿佛将人们带回了那个热血沸腾的年代。每一个音符都诉说着战士们的忠诚与勇敢,让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p> <p class="ql-block">首长和战友</p> <p class="ql-block">在这首歌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年轻的战士们无畏前行的身影。他们用歌声表达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用行动践行着军人的使命。无论面对何种困难,他们始终坚定信念,勇往直前。这种忠诚与勇敢,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为宝贵的财富。</p> <p class="ql-block">如今,虽然时代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这首歌所传达的精神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它提醒着我们,无论身处何方,都要始终保持对党和国家的忠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p> <p class="ql-block">它提醒我们要始终保持对党和国家的忠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p> <p class="ql-block">这首歌不仅是一段历史的记忆,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它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继续发扬军人的优良传统,为国家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拼搏。</p> <p class="ql-block">右下一图孟班长</p> <p class="ql-block">总之,《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是一首充满力量与感动的红色经典歌曲。它见证了无数战士的忠诚与勇敢,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军人不断前进。在这个金色的秋天,让我们再次感受那份忠诚与勇敢,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人民而努力拼搏。</p> <p class="ql-block">在这个金色的秋天,让我们再次感受那份忠诚与勇敢,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人民而努力拼搏。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首歌所传递的精神永远熠熠生辉,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p> <p class="ql-block">追根溯源第60军178师通讯营的光辉战史,我们还要从抗日战争胜利之际说起。1945年10月,以太行军区所属部队为基础,组建了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辖第10、11、13、22旅。这支由陈赓大将一手带出来的老牌主力,在解放战争时期纵横多个战场,立下了赫赫战功。</p> <p class="ql-block">1947年8月,第22旅脱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战斗序列,与太岳军区(含直属机关)第23旅和第19、20、21军分区3个基干团一道,合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8纵队,王新亭军政一肩挑,辖第22、23、24旅。1948年5月,晋冀豫野战军第8纵队改称华北野战军第8纵队,属华北军区第1兵团建制。1949年2月,华北野战军第8纵队改称第60军,王新亭依然军政一肩挑,辖第178、179、180师。第60军及其前身部队,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是值得首长信赖的劲旅。特别是在临汾攻坚战中,晋冀鲁豫野战军第8纵队23旅(系第179师前身)表现尤为突出,充分发挥集体智慧,采用坑道爆破法,为主力部队攻克临汾争取有利战机,被中央军委授予“光荣的临汾旅”的荣誉称号。</p> <p class="ql-block">1950年2月,第178师兼绵阳军分区。由于这一层关系,第178师未能参加抗美援朝,于1952年3月撤编,师部编入绵阳军分区机关,这也算是第60军的血脉之一。11月,原第61军181师调入第60军建制,该师即大名鼎鼎的“皮旅”。1951年3月,第60军入朝参战。在朝作战期间,第60军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夏季反击战等战役战斗,毙、伤、俘敌5.4万余人,歼敌数量在参战部队中较为突出。</p> <p class="ql-block">第五次战役战斗经过要图(局部)1953年9月,第60军各部陆续班师回国。回国后,第60军军部驻宿县,属华东军区建制,辖内各师驻防情况如下所示:第179师(蚌埠);第180师(符离集);第181师(固镇)。1954年3月,除第179师未做调整外,第180、181师分别移驻浦镇、滁县。1955年1月,第180、181师换防。10月,第181师奉命移驻南京郊区。1956年2月,根据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第60军军部移驻浦镇。1960年12月,第179师被中央军委确定为南京军区战备值班师。1961年9月,第179师移驻滁县。原第60军179师旧照,1962年7月,第60军根据中央军委发布的编制表进行整编,第179师执行北方甲种师编制,第180师则执行北方乙种师编制。1964年12月,第180师撤编,以师直(欠高炮营)及第540团、炮兵第560团为基础,组建安徽省军区独立师(后改称安徽省军区独立第一师)。1967年2月,南京军区从第60军抽调部分骨干,组建南字415部队,该部后沿用原第178师番号。1969年11月,第60军南抽调一部组建南字620部队,执行北方甲种师编制。12月,该部改称第73师。同月,第181师改称第18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