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远古文明发祥地之一——宁夏

陈正明

<p class="ql-block">水洞沟遗址位于中国银川市灵武境内,是一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地方。早在4万年前,古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使其成为我国境内发现的第一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并被赞誉为“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p> <p class="ql-block">水洞沟遗址在2021年被列入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之中。而在2022年,水洞沟考古遗址公园也被列入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进一步彰显了其历史和文化价值。水洞沟遗址的发现和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古代人类生活方式和文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线索。它为我们揭示了旧石器时代人类的居住和生存状态,以及他们与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和交融的证据。</p> <p class="ql-block">作为一处历史文化遗址,水洞沟遗址对于保存和传承人类文明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建立水洞沟考古遗址公园,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这一珍贵遗产,并向公众展示古代人类的生活和演变历程。这将有助于提高人们对自身历史和文化传统的认识,并促进对考古研究的兴趣和理解。</p> <p class="ql-block">水洞沟遗址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923年,自那时以来,它已经经历了多次考古发掘。在这些发掘中,出土了与欧洲莫斯特和奥瑞纳文化非常相似的物品。这些出土文物对于研究史前人类的“大距离迁徙的同化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水洞沟村是一个古老的半地穴式的聚集村落遗址。在古老的水洞沟村里,保留着北方先民们创造的窑洞式和半地穴式的居室。水洞沟村继承了这种古老居住方式,在黄土坡上先挖出一定深度的地穴,然后在地穴四周边缘上,用土坯垒起矮墙,使之高出地面,再以桁条,木椽搭顶,覆以柴草,在柴草上糊以泥巴,防止漏水。</p> <p class="ql-block">水洞沟村,水洞沟风景区的一个景点,好似灰不溜秋无看头,实则历史悠久有来头。一座古时老建筑的遗址。古时的水洞沟村,保留着远古时代北方先民们创造的地穴式居室。在发现的29处建筑遗址中,风景区选择了小部分进行了恢复。</p> <p class="ql-block">水洞沟遗址公园内的明长城,在宁夏段的长城与其它地区的长城相比,不是用砖石垒成的,宁夏的长城是用土胚夯实而成的,历经沧桑,不经介绍还真不知道这也是万里长城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藏兵洞,太过简明扼要的名称,实则是古代地下防御体系的简称。500年前的明代,依仗着水洞沟地区的险峻地势,建成了地上地下融通结合的军事防御要塞。</p> <p class="ql-block">山巅起伏的明长城,绵延数里;地下婉延的藏兵洞,屯兵上千。时代的变迁,明长城依旧顽强屹立,藏兵洞长久不见踪影。直到2000年,当地村民在幽深的大峡谷间偶尔发现了洞口,随后的保护性挖掘,使藏兵洞重见天日。</p> <p class="ql-block">开发了两小段供游客游览,跟着导游走进了黑呼呼的地下长廊。哇,定神之后、眼界大开,上下左右中、进退自如,吃喝拉撒睡、生存有道,看着看着,脑袋回到了现代,这不就是“地道战”的祖师爷吗?</p> <p class="ql-block">开发的两段,第一段没有任何照明的设备,黑咕隆咚的,真的是两眼一抹黑,大家都纷纷打开手机照明,方能摸索着前行;第二段有景区的讲解员带着大家一起走,边走、边看、边讲解,也一定要跟着讲解员走,<span style="font-size:18px;">藏兵洞里面真的很大,</span>不然真的走错方向就麻烦了。</p> <p class="ql-block">水洞沟遗址公园,占地还是很大的,先后要坐船、坐驴车、骆驼车、景交车。</p> <p class="ql-block">贺兰山不仅仅是宁夏与内蒙古的省界,更是阻挡了来自腾格里沙漠的黄沙,为保护宁夏的一方水土,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我们今天不讲沙漠,主要看看贺兰山著名的岩画。</p> <p class="ql-block">贺兰山,不只有如素描般连绵起伏的山脉、顽皮灵巧的岩羊、品类丰盛的植被,还有对自然、对宇宙充满遥远想象,饮誉天下的岩画。</p> <p class="ql-block">贺兰山岩画记录了远古人类3000—10000年前放牧、狩猎、祭祀、征战、娱舞、交婧等生产生活场景,成为研究远古人类文化史、原始艺术史的文化宝库。顺着这个多彩的岩画万花筒,可以窥见古代游牧人一幕幕富有烟火气息的社会生活,唤起对人类一致性的认识,了解并探知人类的发展历史。</p> <p class="ql-block">最早发现贺兰山岩画并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人,当属中国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旅游家郦道元(约472-527年)。</p> <p class="ql-block">冯骥才先生曾为贺兰山岩画题字:岁月失语,惟石能言。诗意且精准地概括了贺兰山岩画在时间的进程中为历史做出的不可替代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在贺兰山还参观了银川世界岩画馆。</p> <p class="ql-block">来,一起惊叹一下贺兰山岩画的高光时刻:母太阳神岩画:它是贺兰口目前所发现的地理位置最高的一幅岩画。在宁夏博物馆展厅里,对太阳神的产生有一番鲜活生动地描述。介绍中这样写道:太阳落山了,黑暗淹没了世界,死亡笼罩着山野。谁能帮我们战胜死亡、黑暗、寒冷?太阳神就这样诞生了!于是,氏族部落的人们在巫师的率领下,将太阳神像刻在了贺兰山口,外面的太阳冉冉升起的东方。</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边走、边看、边拍的部分岩画。</p> <p class="ql-block">到了宁夏怎能不去看一看西夏王陵呢,西夏王陵是西夏王朝(1038—1227年)的帝王陵寝,坐落在贺兰山东麓。</p> <p class="ql-block">西夏博物馆位于银川市西夏区贺兰山东麓,2019年6月12日对外开放,是一座依托西夏陵园为背景,通过图版、多媒体、场景展示等多种手段展示西夏历史文化和西夏陵传承保护史的专题博物馆。博物馆总建筑面积9000平米,建筑造型庄重恢弘,与巍巍贺兰山形成连绵之势,与广阔的大地融合共生。</p> <p class="ql-block">西夏(1038年—1227)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在中国西北部建立的朝代,自称“邦泥定国”或“大白高国”。因其在西北,故称之为西夏。前期和辽、北宋,后期与金朝并立。历经十帝,共189年。从881年李思恭任定难军节度使起,李氏政权共计346年。</p> <p class="ql-block">在这座以皇家陵园为背景的西夏博物馆中,荟萃了西夏历史文化遗存的精品,是目前我国集中展示西夏历史文化展品多且集中的专题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占地面积9000平方米,其中展示陈列面积5400平方米,展出西夏文物8000余件,展厅共分为西夏史、西夏文化、西夏宗教艺术、西夏社会经济、西夏陵、保护与传承等六个展厅。</p> <p class="ql-block">这是其中的部分展品。</p> <p class="ql-block">陵区规模宏大,蔚为壮观,在方圆53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依山势布列着9座帝陵和271座陪葬墓;是西夏历史留存至今规模大、等级高、保存完整的建筑遗存,见证了西夏王朝的存在和君主世袭,并为这一业已消失的古代文明提供特殊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当天坐着景区车子,就参观了其中的一座王陵:三号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