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秀英区秀英街道“候鸟”人才工作站第六十二期书法交流活动

美友90410093

<p class="ql-block">  哲人云:闲庭独坐对闲花,轻煮时光慢煮荼。不问人间烟火事,任凭岁月染霜华。夏至酷暑,又逢星期二,候鸟人才站里的老师们,线上交流学习频繁进行,每周按时完成作业,蔚然成风;郭宝成老师、皮秀源老师、程传发老师、王大章老师、杨一民老师、朱玉成老师、王悦令老师、陈超老师、刘清江老师、张黎老师、穆兴春老师、梁子老师等相聚一起,挥写行草篆隶楷五体皆有,真可谓: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p> <p class="ql-block">郭宝成老师作品:</p> <p class="ql-block">  汉字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文化的根,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标识。写好规范的汉字、表现汉字之美,是书法爱好者共同的愿望。</p> <p class="ql-block">皮秀源老师作品:</p> <p class="ql-block">  老师们认为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中国一切艺术最为基本的源泉,任何艺术活动都不能忽视书法艺术的存在。学者们长期精心研究书法艺术,熟谙古文字,潜心金石学,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大篆、小篆、魏碑、唐人写经、揩书、行书等各种书体,都要精心临习、研究,由之形成宽博、雄秀、峻拔、精整的书法艺术风格和特色。</p> <p class="ql-block">程传发老师作品:</p> <p class="ql-block">王大章老师作品:</p> <p class="ql-block">  崇尚经典,向“书圣”求教,把中国书法和汉字美的特征展示出来;同时,大力弘扬汉字所蕴含的中华文化精神,更好地提高书法爱好者的审美意境、书写技法,翼起挥毫,这是很好的学习机会。研习书法,上追书圣,再学颜鲁公,读懂中国书法素有“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明清尚态”之说,近代人认为“今人尚技”,姑且不论。</p> <p class="ql-block">杨一民老师作品:</p> <p class="ql-block">  老师们认为,人们崇尚艺术,在真、善、美的背后,由深层内敛的刚柔韵致,功力也使水墨效果能达到沁人心脾的感化程度。从笔墨的表现力,随着把握能力的大小高低直至无穷。一样的工具,在一些人手中“毫无表情”,而在有功底人的笔下,便能纸上生风,落墨成章,力透纸背。而更为重要的是,由笔的力度和墨的韵致的移情启示,使文人书画家所追求的意趣和境界、简约和高华的艺术追求成为一种时尚,增强了文人书画家喻意想象的创作兴会,而书画家学养的提高又反作用于笔墨的精练简达。</p> <p class="ql-block">朱玉成老师作品:</p> <p class="ql-block">  走近今年的立秋时节,前有芒种是收获是耕耘,是开始也是新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仲夏之后,播种另一季的希望,等待来日锋芒!时遇秋色,希望大家生活的健康幸福有可期,未来更清晰!敬畏万物,顺应自然,迎来最美的收获。</p> <p class="ql-block">王悦令老师作品:</p> <p class="ql-block">陈超老师作品:</p> <p class="ql-block">刘清江老师作品:</p> <p class="ql-block">张黎老师作品:</p> <p class="ql-block">穆兴春老师作品:</p> <p class="ql-block">梁子老师作品:</p> <p class="ql-block">  学习小结时,老师们共同感慨,我们从泼墨飘香的文字里,收获内心的宁静;从流转千年的智慧中,窥探人生的真理。在书香文墨之中,润泽生活的节奏,充盈八小时外的快乐时光,更加丰富多彩。</p>

老师

作品

书法

书法艺术

汉字

书画家

陈超

书圣

郭宝成

皮秀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