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父亲节征文】 <br> 世界上最温暖的是父爱 <br> 楚 帼(赵志云)</h3> <h3>那是1983 年8月的一天,酷暑难耐。但我要旅行结婚,因为爱人在华南理工学院进修三个月,父亲不放心我一个人单独去,父亲个子不高,伹却是经过多年战场的人。他是国民党抓“壮丁”抓出山里的土家汉子,后来他所在的部队起义了,地下党员的班长为了掩护他壮烈地牺牲了……</h3> <h3>从此,父亲走上了革命道路。父亲凭着自己勇敢无畏的精神在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中屡次立功,后来又随着四野第三批入朝作战,我所见过的军功章就有九枚。抗美援朝战役结束后,据说父亲他们的部队就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个子高的、身体比较好的加入了空军部队,另一部分个子矮的、身体素质好的就加入了海军。我父亲就属于那“另一部分”人。父亲开始在东海舰队,在那里与我母亲结了婚。婚后不久,东海舰队与南海舰队换防,只走干部,那时我父亲已是个军官了,他带着我母亲调到了广东省汕头水警区。</h3> <h3>不久,也就是1958 年,部队家属返乡支援农村劳动,我母亲带着我姐姐回鄂西山区的老家。没几个月,我父亲就来老家接她回部队,我爷爷奶奶他们死都不放我姐姐走,对我父母说反正你们还要生的。我父亲一回南海舰队不久,却因为我父亲因在国民党部队呆过,部队认为他有军阀作风,把在舰艇上工作的父亲调到了汕头市海军招待所当所长。那时我才两岁。父亲很溺爱我。“文革”期间,父亲被派到汕头市的一所中学去“支左”。有一次晚上,父亲带着我回住地的路上,被一群中学生“造反派”拦住了,个子不高的父亲,勇敢地斥责那些“造反派”,当那些“造反派”被哧住时,我早已在父亲的怀抱里睡着了……</h3> <h3>1965年,正是动荡的年代,父亲把我送到了部队子弟学校,在那里,我遇到了如母亲般的空军家属老师,我在我的另一篇散文里已进行了描述,要说那是一个给了我母爱的美女老师。那时正值特殊的年代,同学们都知道我还有个姐姐,故而都喊我“老赵”或“老二”,打闹的时候都喊我“老二”。1969年,父亲从汕头水警区调到了川岛水警区,那时我已上小学四年级。那时我觉得上川岛在我童年眼里很有趣,那海边粗细不等的砂粒,那漫山遍野的仙人掌,哦不,应该是仙人树,仙人树上满是刺,而仙人果在去掉刺后,用手一抠,便流出殷红的“血”,煞时便染红了我的唇角……</h3> <h3>我在上初一那年,父亲带着我弟弟回老家湖北,把我姐姐接到了上川岛。那时我和弟妹们不服大姐,于是我们三人与姐姐打架。谁知我姐姐农村长大的,很有力气,那时刚好部队放映队播放朝鲜影片《鲜花盛开的村庄》,那里面有个胖胖的女子叫“六百公分”,部队子弟都管我姐姐叫“六百公分”,我姐姐很不高兴。那时我把弟妹都召集起来与姐姐打架,谁知我们三人都不是她的对手。直到我有一次在荡竹杆,我总是荡不过去,我一使劲,手一滑,便从十几米的高度摔了下来,我一下休克了。我姐姐把我背起就往 部队的卫生所跑。那还有山路 大约十几公里路,到卫生所后,医生赶紧给我清洗伤口、打麻药,我的左耳后缝了十几针。那时我很瘦,最多只有70几斤。从那之后,我们三姐弟不再与姐姐打架了……</h3> <h3>后来,父亲开始与姐姐的关系也不好,渐渐地父亲也与姐姐关系好了起来。要说父亲还是更喜欢我一些。1975年父亲要转业了,部队征求他的意见:一是就地转业,那时广东都很发达了,穿的是牛仔裤。二是回我母亲的老家浙江。三是回我父亲自己的老家湖北。父亲坚定地说“叶落归根”,他要回自己的老家,父亲那时都已是副团级干部一一后勤部的副部长。父亲转业后先任了几年的县革委会主任(相当于副县级),后相继担任县总工会主席、县人大办公室主任,父亲总觉得有些话要对组织上讲。那次,他把我叫到身边,嘱咐我按照他的意思给组织上写了份报告 ,大意是:我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我这一生都将为党服务,为党做贡献。我写完后,父亲将这份材料上交了组织部。</h3> <h3>谁知,父亲竞真的说对了。他后来病逝于胃腺癌转移,他吃不了东西,瘦得皮包骨。父亲走的时候,我没在场。在父亲的吊唁仪式上,我没有哭,我觉得自己要继承父亲的遗志,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h3> <h3>或许,父爰就似酷夏的炎热馈赠,更像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宋代诗人邵雍的《莫如吟》中吟道:“亲莫如父子”,他祖籍河北范阳,少时自觉有雄奇之才,他遂立下了济世之志。宋嘉佑年间,被任命为作监主簿,终年六十七岁。伟人毛泽东在《致西乡隆盛诗赠父亲》中写道:“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也或许,父恩如暖阳,父亲的恩泽如山。我感恩父亲,世上最温暖的是父爱……<br> <br> <br> 完稿于2024年6月30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