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4年是我们下乡海林农场50周年的日子。由王家明精心策划并出资赞助的重返海林农场第二故乡活动,在陈志生、李维华、赵锦荣、<span style="font-size:18px;">高兆云、谷胜军等组委的辛勤努力下以及原海林农场农业场长邹书国的鼎力协助下终于得以实现。</span></p><p class="ql-block"> 2024年8月3日一个晴空万里的日子,早上7点半我来到了火炬广场。广场上聚集着许多旅行团的人,陈志生鹤立鸡群让我没费劲就找到了集合地点。与先到的几位刚刚打了招呼,就接到张敏的电话,说没有找到地方,我赶紧问明白他们的位置去接。田志社、张敏夫妇是当地青年的佼佼者,与我们知青有着深厚感情,听说了我们的活动,昨天从定居的沈阳赶来。下面的这张照片,是我在和田志社通话时录下视频的截图。效果不好,但是记录他们风尘仆仆赶到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当我重新回到集合地点的时候车已经来了。几十年不见的王家明快步上来迎接,依旧神采奕奕,健步如飞。在这里上车的乡友全部到齐,老友相聚分外亲切。</p> <p class="ql-block">上车的第二站是红旗大街,大家陆续上车,清点人数,只有还是第一次参加知青活动的谷胜田没有到。因为车不可久停,留下人等候。过了一会终于见到了我们的大哥大谷胜田,精神抖擞的来啦。</p> <p class="ql-block">向着我们魂牵梦绕的第二故乡海林农场出发。岁月如歌,时光荏苒,50个春秋过去,那段难忘的海林农场经历刻骨铭心,那段纯真的友谊留下了深深的记忆。尽管我们之中有很多人多年不见,有一些人自从离开农场就没有见过。此时此刻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忘却彼此,没有一点生疏感,仿佛我们又回到了那个青葱岁月,整个车里充满了浓浓的情意。</p> <p class="ql-block">途中我们换上了,组委们精心挑选设计的印有“哈市知青下乡海林农场50周年纪念”标志的中国红T恤。漂亮的76届美女与车留下了一个永恒的主题。</p> <p class="ql-block">这次重返第二故乡活动,海林农场有限公司给予了大力支持,提前精心安排好了食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已经让我们非常感动。没想到还有更让我们感动的事情发生了,由于修路和暴雨,靠近农场的路十分难走,况且路况信息不足,导航也无能为力。关键时刻海林农场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武装部部长吴静波及刘主任、白区长开车到此来迎接我们了。真的太让我们泪奔了,还没有到农场,就感受到了第二故乡浓浓的亲情。</p> <p class="ql-block">有领导的车带路,很快就就进入了农场,一望无际的庄稼长势良好,一派丰收景象。车直接开到我们入住北欧风格的小别墅,安排好住宿,他们才离开,好让我们感动。</p> <p class="ql-block">房间里很温馨浪漫,建成厂的五位帅哥笑的很开心吧!</p>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50年后我们相约重返农场这片故土的第一天,知青聚会是美好而又幸福的;重逢是快乐而又短暂的;友谊是纯洁而又永恒的!谁都不会忘却那段磋砣岁月结下的纯真友谊!</p> <p class="ql-block">74、75年老知青和邹书国、王喜林合影</p> <p class="ql-block">农业大学的子弟王凤昳是一个真正扎根农场的人,以前总觉得有些惋惜,心里不舒服,一起来的知青吗,总是会有些牵挂的。现在看她幸福的样子,我们也替她高兴。</p> <p class="ql-block">76届的小知青与邹树国、王家明合影</p> <p class="ql-block">农工3班来的人还真不少,各个喜笑颜开</p> <p class="ql-block">50年前赶着牛车、喂着猪的知青都已成为学者、老板、行业精英。</p> <p class="ql-block">东北林业大学的子弟,同住一个大院,我们是父一辈,子一辈。有的既是是乡友、又是同事,我们之间有着割舍不断的情谊,有着诉说不尽的故事,今天相聚更是开心!</p> <p class="ql-block">童心未泯的知青坐上小火车,期盼着开向远方</p> <p class="ql-block">湛蓝的天空下,迷人的中国红,张张幸福的笑脸,构成了一副美丽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海林农场标志性建筑,怎么能不留下倩影呢</p> <p class="ql-block">宁春英一个比我们多在农场住了几年的人,与张敏、何凤媛有着更深的感情,姐妹相聚分外亲切。</p> <p class="ql-block">王喜林虽说也是好久不见了,但还是一见如故。一起回忆起来红光队的点点滴滴,仿佛就在昨天。感叹时光飞逝,转眼已经过去了五十载。</p> <p class="ql-block">曾经的老场长邹书国一路介绍着农场的变化,非常热情的欢迎知青的到来。每一个来过农场的人都会体验到他那200%的热情和真诚。</p> <p class="ql-block">青春如梦,岁月如歌,再回首五十年那段难忘的知青岁月,曾经的激情与执着历历在目。昔日风华正茂,如今白发苍苍。但大家各个都精神焕发,心情无比的激动,大声的喊出了“海林农场,我们回来了”表达了我们对第二故乡的热爱与眷恋之情……</p> <p class="ql-block">晚上场领导安排了丰盛的晚餐,为我们接风洗尘。海林农场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武装部部长吴静波及相关领导出席了晚宴,吴书记代表海林农场有限公司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我们的到来表示了热烈欢迎。</p> <p class="ql-block">酒桌上回忆过去,更是在叙说共同的知青情谊。虽然我们各奔东西,但这份情谊却如陈年老酒,历久弥香。 </p> <p class="ql-block">吴书记和其他两位领导一起,为老知青们敬酒。纯香的美酒,悦耳的谈笑,回家的感觉真好!</p> <p class="ql-block">共同举杯,欢聚一堂,永远铭记五十年前的知青生活。为我们在那艰苦岁月里结下的深厚友谊干杯,愿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p> <p class="ql-block">海林农场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武装部部长吴静波主持召开了《欢迎红光队知青重返农场座谈会》相关领导陪同。</p> <p class="ql-block">海林农场创建于1954年,今年恰逢建场70周年,在几代农场人的耕耘下,获此殊荣。是每一个海林农场人的骄傲。</p> <p class="ql-block">中午知青答谢场领导和红光队的老朋友们,首先举行了王家明《逐梦拉丁美洲》的馈赠活动。书中记载了家明在中拉合作条件业已成熟的国际大环境下,走进拉丁美洲创业,以详实的内容、大量的鲜活案例、无数的亲身阅历,以及整整十年的拉美创业实践,和上升至理性阶段的结晶。是一本非常好的励志作品,很值得拜读。</p> <p class="ql-block">吴书记与家明合影留念并做了暂短的获书感言,赞赏有加。</p> <p class="ql-block">家明与卢师傅合影留念,看到卢师傅脸上洋溢的笑容,真切的体会到为有这么优秀的徒弟感到骄傲。</p> <p class="ql-block">家明和新老青年合影留念,为家明的成功点赞,感谢为我们知青增光添彩!</p> <p class="ql-block">家明和当地青年合影留念,为红光队走出去的优秀人物点赞。</p> <p class="ql-block">王喜林代表当地群众发言,看着他非常认真的拿着发言稿,用真诚至深的词语表达了对知青朋友们的炙热情感,真的感人肺腑。</p> <p class="ql-block">王文华深情演唱了歌曲《我和草原有个约定》美秒动听,极大的活跃了现场气氛。</p> <p class="ql-block">赠书仪式结束,家明隆重介绍了他的师傅卢凤才夫妇,从红光队走出去的青年成功的人士不少,但向家明这样做到“一日为师 终身为父”的,好像不多。做为一个国内外知名的企业家、爱国华侨,能够在众多的光环里不忘曾经共同生活的师傅、朋友,知青令人刮目相看。</p> <p class="ql-block">看到张金平,脑海浮现出来的是当年初去食堂吃饭,她笑盈盈的替我们打饭,嘘寒问暖。每天用杠子压面,为我们蒸出香甜可口的大馒头。尽管那已经是半个世纪的馒头了,但那纯香的味道依然记忆犹新。发自内心的想说一句:“金平谢谢你”</p> <p class="ql-block">举起手中的酒杯,感谢那些一直关心陪伴我们的当地朋友,有你们真好!欢迎有机会也到哈尔滨走一下,看看这么多的亲戚们。</p> <p class="ql-block">下午在吴书记和刘主任、白区长的陪同下,开始了参观巡游。第一站红光队,当我们走下车时,就见俱乐部门前的桌子上为我们准备好的各种水果,领导细致入微的安排,让知青们又一次感动。</p> <p class="ql-block"> 看着我们亲手打造食堂、办公室,俱乐部已经破旧不堪,我们的宿舍已是断壁残墙。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往事一幕幕浮现在脑海中。</p><p class="ql-block"> 50年前的8月第一批船院子弟(现哈工程大学)来到了海林红光队,9月第二批来的是农学院子弟(现东北农业大学),第三批11月来的是林学院子弟(现东北林业大学)与建成厂子弟同车而来,12份第四批建成厂子弟,75年第五批林学院子弟,76年第六批来的有建成厂、哈商业子弟等,第三批与第四批中间有几位单独来的知青。那时总共红光队的哈尔滨知青158人,在那峥嵘岁月里留下许多你、我、他的青春故事,有欢笑、有泪水、有成功、有遗憾。感慨着岁月的无情,却也怀念曾经一同挥洒汗水,收获希望,同住一铺炕,同吃一锅饭那美好的过往。如今的知青已经有十几位已长眠不醒,有两位卧床不起,还有一些疾病缠身。都说来日方长,其实来日并不方长。下乡50周年能重返第二故乡的知青,深感荣幸,让我们且行且珍惜吧!</p> <p class="ql-block">红光队的农业机械化程度很高,各种机械停满了停车场。</p> <p class="ql-block">想当年驾驶着55,娶了温柔善良,貌美如花的妻子,相当牛气的驾驶员,站在高大的拖拉机前,是不是感到自愧不如了。</p> <p class="ql-block">站在高高的新型的农机上感受一下农业现代化的霸气。</p> <p class="ql-block">车轮中的才子佳人们,很酷哦!</p> <p class="ql-block">从红光队出来,来到了农场的榛子种植基地,一排排整齐的榛子树生长茂盛,硕果累累的绿榛子挂满枝头。榛子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坚果,相信大家都认识吃过。但是真正看过榛子树的应该不多,管理者见大家喜欢看榛子,就忍痛割爱摘了几颗送给她们拍照。看着手里的榛子也有点心痛,再看看这满足的笑脸,也值了。</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到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的</span>雪原鹿场,位于海林农场双峰胡畔东南部,是海林农场重点旅游景点,能与梅花鹿零距离接触,好不兴奋,知青们像个孩子一样拿着鹿食,快乐的追逐着鹿群拍照。这些可爱的梅花鹿祖先可是前苏联领导人送给刘少奇主席的礼物。经过几代的精心养护,它们已经适应了在我们的国土上生长,为农场拥有这样的鹿场感到骄傲。</p> <p class="ql-block">最后游览的是群山环抱的双峰水库,宽阔宁静的湖面,令人心旷神怡。又一次高喊“海林农场我们来了”抒发内心的喜悦之情!</p> <p class="ql-block">大家坐在岸边,与当地朋友一起诉说着昨天的故事和今天的美好相聚。</p> <p class="ql-block">这四位曾经都是红光队的大厨,提供我们的每日三餐,功不可没!但是那时的条件太差,偶尔做个包子,炸个油条,都要限量。我一直觉得当时男女平等,每人一份,是正确的。现在想起来,有点不公平,女生吃的好撑,男生肯定没吃饱。每日的三汤也是让人永生难忘,不知道是哪位编的顺口溜:“早晨喝汤迎朝阳,中午喝汤暖心房,晚上喝汤早起床”相信大家也一定没有忘记吧。</p> <p class="ql-block">在这风景如画的湖边,红光队的三匹老马合一张影,愿余生平安健康!</p> <p class="ql-block">在海林农场的最后一个晚餐是当地的青年,精心准备的农家美食,香甜的玉米、软糯的倭瓜,特色的冷面,好吃的豆角。都是我的最爱,贪吃的我只顾品尝美味佳肴,却忘记了拍照。非常感谢当地的朋友热情款待陪同,让我们感受到家人的温暖。</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用李维华代表知青写给海林农场有限公司的一封感谢信,结束我的重返第二故乡的纪实。</p> <p class="ql-block">再见,海林农场!我们的第二故乡,你是我们永远的故乡!</p> <p class="ql-block">此次重返第二故乡活动,天时、地利、人和,圆满结束。感谢家明的倡导和赞助,感谢组委会各位的辛勤付出,感谢邹书国和当地的朋友,感谢能来参加活动的知青们。还要感谢各位摄影人的作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