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大同古城墙位于中国山西省大同市中心区域,为国家AAAA级景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现存较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p> <p class="ql-block"> 现存的城墙由明代大将军徐达在北魏都城、唐辽金元旧土城的基础上,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因旧土城南之半增筑”建成。城池轮廓概呈方形,东西长1.8公里,南北长1.82公里,周长为7.24公里,面积约达3.45平方公里。城墙高14米,上宽12米,下宽18米。一律以规整有制的石条、石板、石方为基,用“三合土”夯成,外包青砖。</p> <p class="ql-block"> 大将军徐达在北魏、唐、辽、金旧城基础上对其进行增筑。城墙一律以规整有制的石条、石板、石方为基础,在原城墙基础上用“三合土”夯成,外包青砖。城墙高达14米,上宽12米,下宽达18米。城墙四周修筑了54座望楼,96座窝铺。城墙四面建有580对垛子,代表当时大同所辖的村庄数量。</p> <p class="ql-block"> 纵览历史,穿越千年,与太原古县城建造年份相当的非大同古城墙莫属,太原古县城始建于明洪武八年,而大同现存的古城墙则修建于明洪武五年,两者仅仅相差三年之久,但是建筑结构却截然不同,最大的区别在于大同古城墙主要突出防御的功能,采用梯结构,城墩凸出的的设计原理,运用规整的石板与石条以及石方为基座,内置三合土,外包青砖,将这座穿越汉魏时期的旧城,增筑成固若金汤,布防严密,雄伟壮观的重镇名城。</p> <p class="ql-block"> 大同古城距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记录大同古城的最早文献出自汉高祖时期。为对抗匈奴,汉高祖在平城大肆修筑城池。</p><p class="ql-block"> 后来又历经春秋战国、辽、金等朝代,多有巩固和发展。大同古城墙以历史悠久、延续时间长、整体保存较为完整著称,其修筑历史可分为北魏、辽金、明清3个时期,现存的城墙主体属于明代。</p> <p class="ql-block"> 在城墙之上,设有72座门楼、角楼、马门楼、角楼、望楼,每当战争来临,城中将领士兵就位于城墙之上的这些建筑物中,以此为制高点,当作掩体进行指挥作战。</p><p class="ql-block"> 外敌入侵之时,士兵便可以位于高地对其攻击。城墙的防控使外敌难以入侵,在多次战争使大同成为易守难攻之地。</p> <p class="ql-block"> 当时的城墙为“石砌砖包”,四面城门高大宏伟,包括南关城墙亦是如此。北、东、南三关环列于大同主城之三面,互成犄角之势。南小城被喻为“凤头”,北小城则被称作“凤尾”,由于单缺少西关,大同古城的外部形状被形容为“凤凰单展翅”。</p> <p class="ql-block"> 大同古城墙还建有护城河、吊桥、箭楼、城楼、望楼、角楼、控军台等一系列军事设施。明代时的大同府城为了加强防御,主城之外东、南、北三面各增筑一座自成体系的小城。</p><p class="ql-block"> 景泰年间(1450—1457)时任巡抚的年富在城北筑起了北小城,又名操场城。明天顺年间(1457—1464)巡抚韩雍续筑南小城、东小城。三座小城与主城互成犄角之势,使大同镇城真正地成为了固若金汤的重镇名城,至今仍是中国古代军事防御体系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 大同古城墙一直享有“巍然重镇”,“北方锁钥”之誉。徐达将军凭借军事战略意识将它修建成扩固城坚的军事要塞,使其成为中国北方的“九边”重镇。</p> <p class="ql-block"> 古城设四门,包括东和阳门、南永泰门、西清远门、北武定门。四门之上分别建有城楼,月楼、望楼、箭楼、角楼间隔而设。四门之外建有月城、瓮城和护城河。城墙四角建有角楼,四角墩外各建控军台一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大同四牌楼 <p class="ql-block"> 四个牌坊分别面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正门的枋额上有清代大同书法家王德馨书写的街名:“和阳街”、“清远街”、“武定街”、“永泰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古城街景 大同钟楼 <p class="ql-block"> 钟楼位于大同古城清远街与帅府街交汇处。</p> <p class="ql-block"> 钟楼,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因影响交通1951年被拆除。</p><p class="ql-block"> 2015年底钟楼开始复建,工程采用古代传统工艺施工,并于2017年底复建完成。</p> <p class="ql-block"> 复建的钟楼仍为砖木结构,平面呈正方形,下层每面面阔三间,明间开门,次间砌砖封闭。</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钟楼三层三檐,歇山顶,上覆灰色筒瓦,每条戗脊上在骑凤仙人的引领下有三个脊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大同九龙壁 <p class="ql-block"> 大同九龙壁,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和阳街南侧,为明代太祖第十三子朱桂代王府前的照壁。</p> <p class="ql-block"> 龙壁属于照壁。以龙为主题的照壁等级最高,它象征着权力、庄严与神圣。其龙的形态干变万化,就照璧上装饰龙的数量而言,有一龙、二龙、三龙、 五龙、七龙、九龙等。在中国古代九为阳数之极,以九龙为题材是照壁中的最高等级。</p> <p class="ql-block"> 大同九龙壁是中国规模最大、建造最早的九龙壁,比北京北海九龙壁约长一倍,建造时间早300年,比故宫九龙壁长1/3、早400年。</p> <p class="ql-block"> 大同九龙壁与北京故宫九龙壁、北京北海九龙壁合称“明清三大九龙壁”,被誉为“九龙壁之首”。</p> <p class="ql-block"> 中国的龙壁很多,而现存的琉璃九龙壁仅有三座,大同九龙壁居三座九龙壁之首,是中国现存最大的一座照壁,它的建筑年代最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造型最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大同九龙壁背面</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大同九龙壁侧面</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