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大漠狼烟起,塞北军情急。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期,中苏两国关系骤然恶化,边境冲突时有发生,双方都在加紧备战,战争迫在眉睫。根据毛主席“深挖洞,广积粮…”的重要指示,驻守“三北”地区的部队,开始大规模的进行预设战场建设。</p><p class="ql-block"> 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便于以坦克、装甲车为主要突击力量的机械化部队实施高速度、大纵深的机动作战。而中蒙边境距离我国首都北京,直线距离仅600多公里。 </p><p class="ql-block"> 张家口位于中蒙边界和首都北京之间,是内蒙古高原通往华北平原的咽喉要道,北京的西北门户。尤其是张北坝头一线(坝上坝下交界处)地形较为复杂,是拱卫首都的天然屏障,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p><p class="ql-block"> 1976年10月至1977年8月,部队奉命赴坝上执行国防施工任务,我们585团一营一连,就住在张北县的史马沟村。</p> <p class="ql-block"> 反修防修深挖洞,北国边疆筑长城。这是1977年5月,在国防施工现场拍摄的一张照片。</p><p class="ql-block"> 时任党中央主席的华国锋,提出抓纲治国的号召,施工间隙战友们围坐在一起,学习战友报上的文章,师政治部干亊用相机记录下了这一场景。这张极其珍贵的历史照片,由徐志理战友(左1)精心收藏了四十年,直到2017年9月才重见天日!</p><p class="ql-block"> 当年我的战友们,在极其艰苦恶劣的环境和条件下,用极其简陋的工具,常年累月的钻山打洞,日夜苦战修筑国防工亊,而每月仅能领到几元钱的津贴费,这在今天看来,几乎难以想象!</p> <p class="ql-block"> 战友们在交流施工经验</p><p class="ql-block"> “和帝修反抢时间,争速度,坚决完成国防施工任务,”这是战友们克服一切困难,加班加点昼夜苦干的精神动力。 </p><p class="ql-block"> 虽然采取“四八制”轮班作业,即全连分为四个班次,每班作业8小时,但几乎很少落实过。在坑道被覆阶段(即浇筑混凝土),连续作业十几个小时是常亊,曾经有几次甚至连续奋战五十多个小时! </p><p class="ql-block"> 当时吃饭就在施工现场,前两、三顿饭还有人吃,后来再到吃饭时间,大家谁也不动碗筷,就地躺下睡觉,吃饭时间一过,爬起来接着再干。后来聚会说到此事,很多战友还热泪盈眶,唏嘘不已!</p> <p class="ql-block"> 国防施工留影</p><p class="ql-block"> 在艰难困苦和危险时刻,基层干部“身先士卒”,比做什么思想工作都管用! </p><p class="ql-block"> 坑道施工,打眼放炮、开山炸石,我们每天都与雷管炸药为伍,与随时可能发生的塌方和各种意外事故相伴,与死神同行。 </p><p class="ql-block"> 遇到危险谁不怕?但是有干部带头冲在前,抢先上,战土们绝对不会后退一步! </p><p class="ql-block"> 施工中破棉袄一穿,柳条帽一戴,根本分不清谁是官?谁是兵?</p> <p class="ql-block"> 2018年8月9日一11日,连队战友们在张家口市举办联谊会,我提前赶赴张家口,利用聚会前的短暂时间,重返当年连队驻地史马沟村。</p><p class="ql-block"> 8月7日凌晨,到达沙岭子西站(张家口临时火车站)后,即换乘汽车前往坝上的张北县。到县城后借了一辆自行车,直奔史马沟村,沿途还察看了当年构筑的国防工事。</p> <p class="ql-block"> 大路朝天 各走半边</p><p class="ql-block"> 宽阔的张库大道(张家口至库仑的大道。库仑即为今天的蒙古共和国首都乌兰巴托。)</p> <p class="ql-block"> 张北县南高速公路收费站</p><p class="ql-block"> 沿收费站西侧国道南行,前往42年前国防施工驻地史马沟村,全程约7公里。</p> <p class="ql-block"> 野狐岭要塞旅游区,曾经的军事禁区,如今是国防教育基地和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 野狐岭对面,是玻璃彩村的农家乐。</p> <p class="ql-block"> 农家院的生意夏季周末最火爆</p> <p class="ql-block"> 农家院的菜单</p> <p class="ql-block"> 农家院特色菜菜单</p> <p class="ql-block"> 野狐岭南行约700米,在此左转穿过高速公路下的桥洞,前往史马沟村。</p> <p class="ql-block"> 8月,是坝上鲜花盛开的季节。</p> <p class="ql-block"> 漫山遍野的风力发电机</p> <p class="ql-block"> 坝上的山药(土豆)开花啦!</p> <p class="ql-block"> 张北的特产农作物一莜麦</p> <p class="ql-block"> 时隔42年,我再次伫立在史马沟村口,望着曾经住过的小山村,回想当年,百感交集!</p><p class="ql-block"> 1976年10月进驻史马沟,直到77年8月完成施工任务后撤离,在此居住长达10个月之久。在“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年代,我们和房东、乡亲们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和友谊。</p><p class="ql-block"> 战友们每天顶风冒雪从这里出发,奔向3、4里外的工地,并曾创造出10个月不洗澡的纪录(无处可洗澡)!</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我度过了军旅生涯中,最令人难忘的一段时光。</p> <p class="ql-block"> 史马沟现在的村委会,当年曾经是小学校。</p> <p class="ql-block"> 村委会的牌子破烂不堪</p> <p class="ql-block"> 还是当年的土路</p> <p class="ql-block"> 人去屋空 墙倒房塌</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史马沟村,正在走向衰败和消亡。村子破败不堪,一片凄凉。</p> <p class="ql-block"> 大门紧闭 荒草丛生</p> <p class="ql-block"> 乡亲们,你们都去哪了?</p> <p class="ql-block"> 当年的三排长回来啦!</p><p class="ql-block"> 当年的史马沟,有200多口人,现在全村仅剩20多人,且多为年老体弱的老年人。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赚了钱就在城里买房,安家落户。</p> <p class="ql-block"> 史马沟的乡亲们</p> <p class="ql-block">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p> <p class="ql-block"> 和乡亲们话当年</p> <p class="ql-block"> 望着眼前的史马沟感慨万千</p> <p class="ql-block"> 当年房东的房子就在这片地里</p><p class="ql-block"> 我当年的房东是史万动大哥,大约30岁左右,夫妻俩有三女一男4个孩子,三个女儿依次叫小兰、二兰、三兰,最小的是个还在吃奶的儿子。房东大哥大嫂在非常穷困的情况下,仍然竭尽全力给予了我们这些“人民子弟兵”以最大的关心和帮助。</p><p class="ql-block"> 这次回来没有见到房东一家。经打听得知,20几年前,房东一家随孩子迁往县城定居,房东大哥一天清晨在路上遭遇车祸不幸身亡,而肇事司机却逃之夭夭,听后令人唏嘘不已!</p> <p class="ql-block"> 和乡亲们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为摄影师点赞!</p> <p class="ql-block"> 当年的小俩口已成老俩口</p> <p class="ql-block"> 通海薯业是史马沟村唯一一家现化农业技术开发公司。公司程老板早年在外打工,后回村创业,投资600余万,专门研究马玲薯的育种和种植技术。在这里,仿佛又看到了史马沟的未来和希望。</p> <p class="ql-block"> 通海薯业程老板的父母亲</p><p class="ql-block"> 老俩口虽已年近7旬,但仍每天辛勤劳作,为儿子的事业增砖添瓦,是史马沟当今最勤快的老人。</p> <p class="ql-block"> 美丽的坝上风光</p><p class="ql-block"> 当年,我和战友们在极其艰苦、困难的环境和条件下,用最原始的工具一钢钎和大锤,在北部边疆,在张家口的崇山峻岭中,为祖国构筑起一道钢铁屏障。使对我国虎视眈眈的北方邻国,不敢轻举妄动,为祖国赢得了和平发展的良好环境。</p> <p class="ql-block"> 构筑有国防工事的山头</p><p class="ql-block"> 这里是我们用钢钎、大锤构筑的国防工事。地下有纵横交错的坑道,地面有堑壕和反坦克壕环绕,如果敌人胆敢来侵犯,这里将是他们的葬身之地! </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我的战友们经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的考验。他们为祖国和人民无私地奉献了青春年华、身体健康,甚至宝贵的生命。 他们无愧于祖国和人民,无愧于军人至高无上的荣誉和责仼,更无愧于那个充满了激情和理想的伟大年代! </p> <p class="ql-block"> 环绕核心工事的反坦克壕</p><p class="ql-block"> 这些反坦克壕沟,放在今天也许不算什么,但在当年,却可以阻滞敌人的坦克、装甲车,在我方阵地上横冲直撞,为坚固阵地防御,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构筑有国防工事的山包</p><p class="ql-block"> 山包下有坑道,地表有隐约可见的反坦克壕环绕。</p> <p class="ql-block"> 当年构筑的反坦克壕沟</p> <p class="ql-block"> 张北的特产一莜面窝窝</p> <p class="ql-block"> 张北的特产一山药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斗转星移,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昔日的敌人也变成了朋友。祖国日益繁荣昌盛,人民生活安定幸福,当年战友们流血流汗付出的青春年华,甚至宝贵生命,祖国会忘记吗?人民会忘记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