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总统府游记

水墨

<p class="ql-block">  南京自古以来皆是兵家必争之地,南京总统府作为见证近600多年历史的著名景点,其历史可追溯到明初的归德侯府和汉王府,清代被辟为江宁织造署、两江总督署等,清康熙乾隆南巡均以此为行宫,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后,又在此基础上扩建为天王府,屡废屡建,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此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辟为大总统府,后来又为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p><p class="ql-block"> 总统府建筑群的主轴线,由门楼、大堂、二堂、八字厅、会客厅、麒麟门、政务局楼、子超楼组成,将“中西合壁”的建筑特色体现得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总统府的标志,在1929年当年用时3个月、花费近3万银元修建的大门楼,最早上面挂的是国民政府四个字,直到1948年,蒋介石在这里被选为总统,才挂上了总统府三个字。前方的这个石狮子是两江总督清朝的遗物,三个门洞,原来的大铁门在1958年大炼钢铁的时候被炼掉了,现在的铁门是后来重新安装的。进来以后再看大门楼,外面是圆的,里面是方的,外圆内方,代表了当时的执政者的思想,对外圆滑处事,对内无规矩不成方圆。</p> <p class="ql-block"> 再往前就是总统府大堂,总统府不仅是民国办公的地方,在明朝,他是朱高煦的汉王府,到了清朝,两江总督署,以及江南织造署都在这个地方,康熙、乾隆、六下、江南都在这个地方居住过。</p><p class="ql-block"> 牌匾上的“天下为公”这是中山先生生前书写,在1912年1月1日晚上的10点钟,中山先生就在在这个地方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从这里开始。</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还有六幅油画,它用生动的表情和神态再现了一百多年来中国近代史上曾经发生在这里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下面我们来这几幅油画都是什么?</p><p class="ql-block"> 第一幅《天国风云》,</p><p class="ql-block"> 它是晚清时期,描述的是太平天国洪秀全等人,图中共有6人,皆为太平天国时期的早期将领,分别是翼王石达开、东王杨秀清、忠王李秀成、英王陈玉成、西王萧朝贵。其中洪秀全挥手居中,东王杨秀清背手居左,北王韦昌辉站在众将之中。在当年他们打入南京后,给南京改了一个名字叫天京,洪秀全也占据了两江总督署,在这个地方大修宫殿,把这里改为了自己的皇宫,后来曾国藩的兄弟曾国荃带着湘军杀入南京,打进天王府后,想抓住这个洪秀全,但洪秀全在城破前几个月就去世了,并埋在他的金銮宝座下面,曾国荃后来掘地三尺把他挖了出来,尸体拉到院子里面,暴晒了三天,鞭尸了三天,浇上火油,火化了骨灰,拉到了长江边上,装在炮筒里面,一炮打了出去,这真是挫骨扬灰啊!</p> <p class="ql-block">第二幅《赫治两江》</p><p class="ql-block"> 两江三省,粮赋重地,东南锁钥,清朝政府先后敕封重臣为两江总督。五位有代表性的两江名督跨越时空地站在了督署西辕门从左至右依次是:张之洞、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藩、刘坤一,除张之洞,其余四人均由镇压太平军起家,此画中,5人身后有一座牌坊,上面有西辕门字样,是晚清两江总督署辕门,西辕门为“两江保障”,相对着的还有一座东辕门,东辕门为“三省均衡,意思是南京市清廷镇守东南各省的中枢所在。</p> <p class="ql-block">  第三幅是《共和肇始》</p><p class="ql-block"> 1912年1月,孙中山亲手组建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中国第一个共和制的国家政权诞生,中华民国的建立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左起为教育总长蔡元培、陆军总长黄兴、大总统孙中山、参议院长林森、总统府秘书长胡汉民、法制局长宋教人。</p> <p class="ql-block">第四幅《国府西迁》</p><p class="ql-block"> 1937年11月,日军兵临南京城下,林森率国民政府仓促西迁重庆。左起分别为立法院长孙科、监察院长于右任、行政院长蒋介石、立法院长居正和考试院长戴季陶。</p><p class="ql-block">(ps:如果不是仓促离去,是不是屠杀可以避免呢?</p><p class="ql-block">大屠杀</p><p class="ql-block">1937年12月13日(有的说是12月5日)沦陷后,在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长谷寿夫指挥下,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p> <p class="ql-block">第五幅《国共和谈》</p><p class="ql-block"> 1946年5月,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后,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继续与蒋介石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左起依次为董必武、周恩来、陈诚、蒋介石、张群、劭力子。</p><p class="ql-block">(周总理他,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没有子女和遗产,却有十里长街百万群众流泪送别……)</p> <p class="ql-block">第六幅《熙园曙光》</p><p class="ql-block">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4月27日,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治委员栗裕步入总统府。</p> <p class="ql-block">  这真是一座总统府,半部近代史。</p> <p class="ql-block"> 这边还有一张老照片,是在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解放南京,4月24日,攻占总统府在上面拍了这张照片,其实它是摆拍的,因为总统府解放是在晚上,那个时候没有晚上拍照的技术,于是过后三天负责宣传的这个记者,认为这个历史时刻没有照片留下来,有点儿遗憾。于是请示部队领导,让士兵重新爬上去,摆拍了这张照片,当时降下的是青天白日旗,升上的是一面红色的旗,并不是五星红旗。</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民国时期的大礼堂,很多的重要会议以及外交活动,都是在这个地方举行的,在清朝时期,这里是两江总督署的西暖阁,据说曹雪芹在这个地方出生,曾国藩在这个地方去世。但是这里却没有了老式的门槛,为什么会改成了今天这个样子?据说是因为在1929年英国大使来这个地方,当时向蒋介石递交国书的时候,没有注意这边有门槛的,这英国大使不小心绊了一跤,他觉得有失国体,于是下令翻修,改成今天这个样子。</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总统府一个重要的地方,八字厅,左边一撇,右边一捺,代表的是八方宾朋,五个台阶代表的是五湖四海。这个建筑就是1917年,冯巩的曾祖父冯国璋任江苏督军的时候修建的,后来改成了总统会客厅,左侧是接待外宾的地方,上面的吊灯、吊扇都是从国外进口的,右边是接待内宾的地方,这里边还有一组蜡像,这组石石蜡像是根据1948年的一张老照片儿制作而成,1948年行宪之后,蒋介石被选为总统,李宗仁被选为副总统,这是蒋介石会见李宗仁夫妻,行政院院长的夫人叫林韵秋的一个场景。</p> <p class="ql-block">麒麟门</p><p class="ql-block"> 这个红色的门叫做麒麟门,门前立着两个石狮子,在太平天国时期,它是用来隔绝前朝后宫的,在民国时期,这道门据说只有蒋介石能从中间走,其他的人都要从两侧出口绕行。</p> <p class="ql-block"> 子超楼</p><p class="ql-block"> 这栋楼叫做子超楼,是1934年林森任国民政府主席的时候,花费11万银元动工修建的。这个楼中间高两边低,像一个森林的森字,在楼前的两旁,他又亲手种植了两棵树,左边一个木,右边一个木,像一个林字,而他字子超,所以这栋楼又叫子超楼。只不过后来期中有一棵树死掉了,只剩下个树桩。</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蒋介石的办公室就在这个楼里面,这就是老蒋的办公室,但是时间永远定格在1949年4月23日,上面的书是曾国藩家书,他非常推崇曾国藩,经常用这本儿书来教育蒋家的子弟。</p><p class="ql-block"> 但是 他的办公桌却是斜着摆放,why,据说他生性多疑,担心别人刺杀,桌子这么摆放,一边可以看到窗外的风吹草动,另一边可以随时看到走廊的情况。还有一种说法,因为对面就是副总统李宗仁的办公室,蒋李之间,面和心不和,彼此防范,以此戒备,他可以随时观察对面老李在干什么。</p> <p class="ql-block"> 书于2024年8月9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