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strong>1988年6月10日作者(左二)为陕西先锋厂引进了德国设备,一行人去德国工厂验收机器。自左至右:马长林处长,作者,斯密特先生,崔林涛(省国防工办副书记,后为西安市委书记),曹宝奇先生,张明新厂长,李志明总工程师,张吉顺副厂长。</strong></h3></br><h3> <h3><strong>1988年6月10日作者(右一)与陕西用户在西德。右二是当时任国防工办副书记崔林涛,后任西安市委书记。</strong></h3></br><h3><strong> </strong><strong>314</strong><strong>带陕西用户去西德</strong></h3></br><h3>我退出了与深圳房地产公司合作的“兴隆大厦”项目后,真是“塞翁失马焉知祸福”。虽未有得,但我却放下了包袱,全部精力放在了引进设备的业务中。当时我每天都收到来自内地的信件,有我认识的,还有我不认识的,但信中的抬头写着听某某人介绍的。我本着“大事当小事办,小事当大事办,急事当慢事办,慢事当急事办”的原则,对每一封信都有个交代,能办的都去办,不让用户失望,办不成也给用户有个回复,不要让用户干等,更不要耽误了用户的时间。</h3></br><h3>这期间我引进的项目多了,但大部分都是通过香港的代理商做的。我提一件让我印象较深的事,这是我与西德厂家直接做的,而且我和用户还直接到西德去验收了设备。</h3></br><h3>陕西省包装公司经理的李明哲先生给我寄来一封信,说宝鸡岐山的先锋机械厂拟引进真空镀铝的包装设备。该厂是个军工厂,军转民,给企业找民品的出路,用户也找了一些国外的资料可报价,但希望能多找几家进行比较,以达到设备和工艺先进而且价格便宜的目的。我知道这样的项目最好能找到制造设备的厂家,而且厂家最好也生产真空镀铝的产品,这样硬件软件都有,便于用户将来能制造出理想的产品。所以我就到香港贸易署查阅资料,查到一家西德的METAPLAST公司,该公司就是又做设备又制造产品的公司。肖欣这时的英文就派上了用场,她将用户的要求翻译成英文,并传给了西德的工厂。很快就收到他们的回复,并寄来了他们工厂设备的说明书和生产真空镀铝的生产工艺和样品,我把这些东西都用快邮寄给了用户。用户看后十分有兴趣,并让西德按用户的选型进行报价,在用户收到报价后他们感到比从其它代理商那里报来的其它公司便宜,因为香港当时能做代理公司的都是些“大洋行”。</h3></br><h3>这些“大洋行”都是大公司,本身就费用高,代理费低了他们的开支就包不住,而且一个项目的引进要技术交流商务谈判,起码有几个来回。这些大公司的职员工资也高,出差有津贴,要坐飞机,住大宾馆,最终还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所以经过代理商的价格难免就贵。而我是直接让厂家与用户见面,出差各出各的费用,谈成就有佣金,谈不成自认倒霉。所以在谈以前,一定要作好前期工作,首先用户感到设备和工艺技术要先进,同时价格有竞争力,不具备这两点就等于“陪太子读书”来回奔波和忙碌。最后用户选不上,咱还得“打脸充胖子”,强装笑脸,怕失了风度,实际是“青鼻往肚里流”干急没办法。</h3></br><h3>该西德公司的董事长SMOCK、经理SIMIT,还带了个德语翻译胡女士,胡女士原是上海人,也是“老三届”,在国内大学,学的德语,后去西德留学就留在那里了,后来又将丈夫和孩子接去西德。我们在香港会集,然后一同就到西安来了。</h3></br><h3>国防军工厂还是人才济济,先锋厂的厂长张明新是陕工大毕业的,张副厂长是公路学院毕业的,总工李志明是“文化大革命”前北京毕业的老中专生,还有侯建利等多人,不是工程师就是技术员。而且他们准备齐全,前期调研工作做的很细,在西安人民大厦进行了技术交流。由于西德这家工厂既是设备制造厂家又是产品制造厂家,加上来的是董事长和经理,该企业又是董事长当年自己创建的,他们两位本身就是专家,这样交流的很透彻,对用户的视野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和开拓。在商务谈判中,用户压价是天经地义的,经过几个回合,双方便通过华秦公司签了合同,与用户签了技术合同。</h3></br><h3>因该生产线由多台设备组成的,是在塑料薄膜上镀铝,作为包装材料来使用,用途很广,潜力很大。因国内的包装远远落后于国外,所以用户选定这个项目的方向是对的。设备从西德发运前,用户要到西德进行预验收,同时学习人家的制造工艺和配方,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h3></br><h3>用户也抓紧了厂房的改造,在1988年秋,我和用户在香港会合,我们一行八人乘飞机由香港向西德的汉堡飞去。先停泰国的曼谷,再停阿联酋的迪拜,一开始上飞机便是飞机餐,空姐推着车子又上白酒又上红酒。我也是第一次赴欧远行,爱不爱吃先尝遍,谁知曼谷起飞又上飞机餐,大家还没消化又端上来了,这里边有的狼吞虎咽,有的吃不惯动都未动,到了迪拜又上飞机餐了。大家都是初次出国,深感外国的飞机餐和服务好,吃着人家的,议论着咱中国民航服务太差,从西安飞广州,只发一块面包一包饼干,然后再给你个小纪念品,等于给个小甜头。当时大家还高兴万分,但不比不知道,这前后都是坐飞机,人家外国的服务简直与咱的民航服务有天地之别。人家的飞机餐丰富多样,光不锈钢餐具每人就一大套,人家飞机刚起飞空姐就推着小车来了,光喝的洋酒、红酒、白酒、果汁和饮料就有十几种,要啥给啥,十分耐烦。陕西省经贸厅的马长林处长当翻译,大家也顾不上让他翻了,看着瓶子指着要,喝惯了再要,喝不惯就换品种。咱们民航是起飞都二十多分钟了,空姐才动,咱坐着她也坐着,最后还给你个意见卡让你填,看来,不竞争实在不行,袭断行业不引进竞争机制,积习就很难改了。</h3></br><h3>到了汉堡,西德厂家来接我们,车行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到了一个镇上,拐来拐去,来到了一片葱绿的地方,宾馆到了。这个宾馆并不大,只有二十多间房,但环境幽静,卫生极好,而且餐厅宽敞,自助餐以西餐为主。大家吃了个饱,虽然坐了十几个钟头的飞机,但个个都无倦意。睡一觉后,第二天的早餐也是自助,果汁、咖啡、牛奶、水果、面包、鸡蛋、香肠、熏肉、色拉、冰淇淋、红茶等让你真见了世面。说实话,在1988年时在国内的餐饮服务虽有提高,但还没有普遍开花,大家对西德这家乡镇小宾馆能有如此齐全的食品,不由让人瞠目结舌,刮目相看。不敢说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但对人家西德乡镇的环境、风景、绿化、卫生、道路、餐饮、住房、空气都留下了共同的赞誉。感到住在这偏僻的小镇要比大城市舒服得多,再联想到咱们的乡镇面貌,大家都发出了感慨,同在一个地球,怎么差距这么大呀?</h3></br><h3>厂里来车接我们,董事长和经理及同事们对我们热烈欢迎,我们进行了个碰头会,安排了工作计划。大家着急看机器,便到车间了,机器基本已经做好,大家感到满意,然后又参观了他们生产真空镀铝产品的车间,品种不少。中午我们在厂里吃饭,外国人的午餐很简单,要么是烤鸡,要么是烤香肠,主食是油炸土豆条,再就是水果,喝茶或咖啡。说实话,国防企业的素质还是很高的,大家真是把工作排得满满的,各负其责。白天在厂里学习工艺,检查设备,晚上回来吃过晚饭便进行讨论。由于西德企业不保守,用户的要求都能满足,这样工作进展很顺利,大家也舒了口气。没过三天,这西餐便让人吃腻了,给经理一说,人家很热情,专门开车带我们去了家中餐馆,是香港人开的。有炒菜米饭面条,大家一人先叫了碗“雪菜肉丝面”,本来还唧唧喳喳,这面一端上来,立时嘴只顾着吃面喝汤,只听见那“嘘嘘”吸面的声音,谁也顾不上说话了。每人都吃了两大碗,李志明还吃了三碗,吓得外国人目惊口呆,中国人吃不动肉,但吃起面条来真让外国人惊讶,对陕西人来说,三天不吃面,就要把“脸吊”。使我想起那首歌:“不管在那里,我都是中国人”,我还要加一句“不管是在那里,我都是中国‘胃’,不管到何方,我都要吃面条。”</h3></br><h3>星期六他们带我们去了汉堡,这个城市真漂亮,城市中间是河,岸宽水清。我们乘着游船,欣赏着两岸的风光,真是蓝天白云,河水清澈,皮鞋一星期不擦都不见灰,人家西德的环境保护就是好。中午我们吃鱼,中国人手就是巧,吃完只剩中间那条大骨头,外国人手笨,只向我们竖大拇指,表示钦佩。</h3></br><h3>我们坐着导游车环游整座城市,导游是外国人,有四十多岁,是位中年男子,他会说中国话,十分幽默,他用外国腔的普通话介绍着沿途的景点。突然他对着一座黑色雄伟的大楼,连连说:“我不喜欢这座大楼,我不喜欢这座大楼”。我们听了都感到奇怪,连忙问他为什么不喜欢这个大楼?他耸了耸肩,眼里一闪一闪地说:“这是税务局大楼。”他这一解释,我们大家不用再问,都明白了,便笑出声来了。旁边的德语翻译胡女士说:“西德的税很重,三分之一的收入都上了税,但公民上税的意识很强,一旦偷税,查出来可罚得厉害。但虽说税重,政府的社会福利很好,一旦失业有失业金,退休有养老金,看病有保险金,孩子上学免交学费。”车停了,跟导游一一握手言别,一路上,大家仍回味着导游这句有趣的话。</h3></br><h3>我们还到了西德最大的城市柏林,一到柏林,我们便赶到了柏林墙。这墙大约有四米高,一眼望不到头,墙那边就是社会主义的东德,我们站的位置是资本主义的西德,这道墙是当年东德在一夜之间砌起来的。墙上有人画了很多漫画,我们看到墙上有很多人留名,我也用圆珠笔写下了名字和日期。这是在1988年的事,也真让我们亲眼目睹了这闻名世界的柏林墙。一年后的1989年,这座墙就被东西德人民推倒了,国家统一了,我当年还在墙上扣了一小块混凝土,留做了纪念,还真的留对了。当我在1989年带山西的用户来柏林时,东西德已统一了,旧地重游,柏林墙已被拆除。</h3></br><h3>我们在德国时还到马克思的墓前进行了参观,西德人对马克思也很尊重,人们将马克思没有“神”化,是当一位伟大的学者对待,我们还向马克思的墓鞠了躬。是工厂经理MR.SIMIT开车带我们来的,他人很好,四十多岁,一脸大胡子,他曾在远洋轮上当过工程师,足迹遍布世界各地。他技术全面,热情和善,可惜一条腿跛了,他娶了个泰国老婆,生了个女儿。他的家因离工厂很远,所以周末才开车回家,周一早上就来了。他笑着对我们开玩笑说;“马克思是位思想家,是我们德国人,我感到十分的自豪,但我也十分庆幸,因为他的理念没有在我们西德实行,而在你们中国实行了。”翻译翻了两遍我们才明白了他的意思,真让我们哭笑不得,因为这里是言论自由的地方,我们也只能任由他说了。</h3></br><h3>西德的机器初验大家都满意也放心了,并掌握了制造各种产品的工艺和配方,算是圆满完成了任务,大家的心情也轻松了。西德的厂家为我们开了送别宴会,我们便乘飞机由汉堡返回香港了。大家在香港住了三天,我带大家游了香港的海洋公园和太平山。并接大家到我家里来,问大家想吃什么,大家异口同声的说;“臊子面”。肖欣买了压制好的面条回来,又弄了八个凉菜:凉拌黄瓜、凉拌肚丝、凉拌海蜇、凉拌豆腐干、凉拌萝卜丝、鸡丝拉皮、松花皮蛋、油炸花生,然后就是“臊子面”了。臊子用鸡汤做底,里边有黄花、木耳、萝卜、肉丁、生姜、大葱、油泼辣子,油盐酱醋摆中间。肖欣下面,我浇臊子,面一端上来,大家便连吃带喝起来,边吃边说香。我专门去买了十个大“海碗”,面能调得开,因为吃“臊子面”要一气呵成,人才舒服,过瘾。大家连夸肖欣厨艺高超,乡情深厚,湖南人竟做出了陕西人的口味。做饭人辛苦不怕,只要能得到大家的称赞,那就心满意足了。大家都说我“妻命”好,夸肖欣里外都行,我说:“就是外交不行。”这一说,大家又向我群起而攻之,说;“有你这‘外交部长’把人给压住了,你不出面看肖欣行不行。”有的说;“你让肖欣搞外交,她又能干又漂亮,万一被人‘挂’走了,那可不得了。”大家七嘴八舌,又说又笑,十分热闹,吃的舒服,“谝”的开心。</h3></br><h3>在香港我就是导游了,在广东人面前由于我的粤语不行,只能“三缄其口”了,但在家乡人面前,我便成了能不够的“八哥”嘴,走一路说一路,像位“老香港”似的,后边带着一帮出门还爱穿西装的大陆人。大家对香港也是赞不绝口,好奇地向我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我有的能答出,有的也答不出。南飞的大雁,北飞的蜂,大家要回去了,我和肖欣将大家送往深圳,临分手时真是难分难舍,互祝保重,并将下步的工作安排妥当,便分手了,真成了“友谊第一,生意第二”了。</h3></br><h3>正是:他买机器我帮忙,同赴西德到厂方;工作顺利人放心,多见世面开眼光。</h3></br><h3>董健微信公众号:dj491021</h3></br><h3> (加我公众微信号,奌击查看历史消息,即可看到我发在微信里拙著岁月留声以前的篇文, 全书共461篇, 西安晚报曾连载此书, 该书系本人亲笔所写,2008年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208万字, 上中下三集, 书里纪叙本人及家庭大陆香港台湾60余年所经历的真实故事, 从中反映社会的进展和时代变化, 该书由于写实, 喜逢不少读者和知音, 2万套已售完, 如读者喜欢那篇, 欢迎转载, 谢) </h3></br><h3>(常按二维码,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公众号,谢谢)</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iAvwsDQ6k9N3t0KzGFHE8g"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