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林斯顿大学

Phoenix

<p class="ql-block">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圣地,大多数人都会离他们心中这片圣地很远很远,可以说是遥不可及。少数人可能会离的近一点。但能达到的人估计就太少了。所以这个地方被称为圣地。我年轻时候的心中的圣地就是普林斯顿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虽然没有其它美国藤校名气大,比如耶鲁,斯坦福,哈佛,麻省理工等等,但是在读航空航天的大学生来说,普林斯顿大学是最好的选择。北航毕业生都想去那里读研究生。我也是其中之一。这是一段有意思的过去。为了考上这所学校的研究生,我考了托福,GRE,找了北航中国空气动力学的著名学者徐化彷帮助我写推荐信,过五关,斩六将,终于拿到了普林斯顿的录取通知书,可是三次美国大使馆的拒签,让我离我心中的圣地就差了一个美国驻北京大使馆的一个距离,这个距离让我终身没有能够跨越。想想那时的我,每个细胞都在散发着最大的能量,对未来的有着无限遐想,认为除了不能当美国总统之外(必须生在美国),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拥抱想有的一切。应该说是个疯狂的年轻人。甚至自以为自己是个有天赋的人,想干什么,就能干成什么。美国大使馆的签证官让我懂得了自己有多么的幼稚和疯狂。向往美国,是我青春心绪躁动的主要动因,让我始终处于不甘的状态。以致于后来毅然决然的离开被形容是插翅都难进的七机部(后来叫航天部),扔掉铁饭碗,到了外企,为美国公司工作。为了工作去美国出差,还是因为签证问题去不了,因为留下了拒签底子。后来公司的总裁访问北京,专门带我去了美国大使馆,才解决了签证问题。让我终于可以自由往来美国了。那是一段奋斗的日子,挣扎的日子,躁动不安的日子,为了明天而过着今天的日子。现在回过头来看,都没有现在的日子过的好。在那个年代,我们都像大海上漂浮的没有导航,没有风帆的小舟,也许是随着波浪而行,也许是由天上的云彩指引,但是要上大学始终是我心中指南针。感谢改革开放的政策,让许多像我这样的人,有了考试的机会。但是,现在看来,这只是人生的一个音符,可能是个放在重音上的音符。仅此而已。那些由上大学激发出的那些向往,那些念想,都已慢慢的歇息下来,都已在回归的旅途中。非常巧合的是,我妹妹就住在普林斯顿大学的旁边,开车5分钟就到。我每次出差开会休假都会去妹妹家,都要去普林斯顿大学的校院膜拜,每次都会有那么几秒钟,有时会几分钟的神情恍惚,一时间失去了时间感,空间感,视觉感,总之是失去了自我。除了公司所总部所在的加州的硅谷,普林斯顿小镇是我在美国重复去的最多的地方。普林斯顿小镇的咖啡馆、小街小巷,都是迷人的,街上走着的人都是学生和教授的模样。看到那一张张年轻的脸,特别是中国女学生的脸,我都会仔细打量,时光隧道也在这短暂的打量中被打通,被点了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