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自六月上旬的梅里北坡没法跟上,六月下旬的亚丁大转夭折,七月份的长线也随之提上了日程,群主发了七月下旬的夏塔大环线出行公告,我却还在犹豫,一则9-10天的假期实在不太好请,二则感觉这线路六月底七月初最美,七月底去不知是否还有雪景。随着工作区域的调整,抱着有机会走一次算一次的心态,趁着7月底工作不是非常紧张,赶紧出发吧。航班也只能选择晚上21:30宁波首飞,台风天在忐忑不安的等待中延误了一个多小时终于起飞了,凌晨重庆中转一夜无眠,早上七点出发十一点半准时到达伊宁机场,与最后一批的两位队友机场汇合后直赴酒店。</p> <p class="ql-block">在重庆至伊宁的飞机右侧舷窗往下,可清晰地看到天山上的皑皑白雪,原来一直担心徒步线上雪融冰消,心头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p> <p class="ql-block">这里简单叙述下夏塔大环线,夏塔曾经是乌孙国的夏都,是蒙古语“沙图阿满”的音传,为“阶梯”之意,是古代伊犁至阿克苏的交通驿站,又名夏特。夏塔大环线是从南天山北线分化出来的,由于夏特古道南端被封,只能到木扎尔特冰川折返,因此围绕夏塔的环线南天山北线因时而生。南天山北线最早由雁东飞设计,崔勇、007带队分段探路完成,2023年7月由豆、余星、念念三人第一次按规划线路走完全程。由于南天山北线(红线部分)只能重装,就衍生出了可以轻装的西段(蓝线部分,精华线路,包含冰川与花海,即夏塔大环线),省却了阿苏萨拉达坂与马帮无法翻越的冰川达坂,少了一天路程。东段又称夏特大北线,也就是徒步中国商业队所走的玉湖线(黄线部分,主要风景为玉湖与花海)。这条线路穿越草甸、花海、峡谷、冰川、激流、雪山,集各种景观之大成,号称新疆徒步路线里的天花板,因为探线的先行者们,我们也才得以有了此次之行,这里要向他们致敬。</p> <p class="ql-block">13位队友已在六星街的黄鹤楼大酒店集结,等待着晚到的我们三位,并且采购好了进山的物资,先期寄过去的快递也已经帮我们扛上去了,足足有18个驮包。在这个时节,当地的气温也很高,宁波高达40度,伊宁也有35度。用过中饭,下午两点半直接坐包车出发。</p> <p class="ql-block">路过特克斯八卦城,远远地可以见到标志性的摩天轮。</p> <p class="ql-block">经过四个半小时的车程,到达预定的民宿。群主阿悦费尽心思订的这个民宿相当不错,价格也不贵,值得推荐。这里的海拔比伊宁高了一千米左右,明显凉爽多了,最高气温也就二十八九度。晚上把买来的牛排与羊肉用热水焯了下,加上盐,腊肉切片分袋装好。民宿的四川老板娘也帮忙把牛羊肉用油炒了一遍,一直弄到凌晨两点。</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上午自然醒后继续在民宿休整,马帮要下午两点之后才能到达。民宿南面的山坡(白云下方)可以看到明天进山的徒步路,有点小兴奋。</p> <p class="ql-block">吃瓜、打卡,一行人继续在民宿悠哉悠哉。</p> <p class="ql-block">出发了,来张合照。此次队伍男女各半,平衡了。</p> <p class="ql-block">八位女将,前排左一是今年刚经历了高考洗礼的汤汤,这次长线对她是一次非凡的人生阅历。文子(前排左二)、猪猪(后排左一)、花花(后排右二)都是实力派女强驴,大静(前排右二)是队伍的保健医生,凌子(后排左二)、夕阳(后排右一)一起走过不少长线。阿飞(后排右一)虽然第一次来新疆,但也走过五台山大朝台,又为了此次出行购置了始祖鸟冲锋裤、凯乐石冲锋衣,防水中帮登山鞋。</p> <p class="ql-block">D1:7月27日 夏塔乡楠舍别院(1876米)-小达坂(2996米)-半坡营地(2940米),徒步12公里,累计爬高1100米。</p><p class="ql-block"> 民宿老板用车把我们13位徒步的送到3公里外的徒步起点(其实直线距离非常近,但需要绕过民宿后面的大河),即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昭温一标段项目部附近,我们选择的是重装线路东侧的另一个进山口开始徒步,那里没有检查关卡,到第二天过马腊尔特达坂后再与重装线路重合。剩下的汤汤、凌子与大静选择了骑马,三人需要在民宿等马帮队伍到齐了,打完包,一起出发。我们徒步先行的队员在酷热的阳光下连续爬坡,有点吃力,阿悦领队,我按照惯例是队伍里的压队。</p> <p class="ql-block">在近三十度的高温下爬坡还是有点吃力,夕阳也出现了轻微中暑的症状,赶紧用手台与前队联系,老高一路下坡小跑送来了防暑药物,还把夕阳的包拿过来背在了身上。</p> <p class="ql-block">前方辽阔的草原上蓝天白云,雪山就在眼前的群峰后露出一角,比《我的阿勒泰》里风景美多了,一路边走边欣赏风景,有点小激动。</p> <p class="ql-block">不久进入了云杉林,海拔2000-3000米是成片挺直的云杉的生长地带,这也是当地牧民搭建木屋的主要原材料。</p> <p class="ql-block">这时有一位当地的小孩子走得飞快,超过后却又停下来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休息,一路尾随,大家也没在意,还分给他小零食吃。</p> <p class="ql-block">路过一处柯尔克孜族牧民的小木屋,那里有补给,阿悦把买好的可乐递给我。大家伙在这里休整。看海拔高度横切过前方小坡,不远处应该就是第一天的半坡营地了。</p> <p class="ql-block">晚上八点多徒步小分队终于到达营地,营地旁有牧民的石屋,告知我们取水点在六七十米下方废弃的小木屋旁。男队员们去打水烧水,为第二梯队骑马到达的三位做好准备工作。我也趁打水的时机下到溪水边,用冰水擦了一下黏糊糊的身子,上来回营地的时候被牧民的牧羊犬一阵狂吠,吓得赶紧小跑慌不择路,差点高反。</p> <p class="ql-block">直到晚上十一点,才看到马队出现在前方的小垭口。事后方得知马帮晚上五点多才到,吃饭洗澡打包完出发都快八点了。帐篷搭好,物资整理完毕,队友阿屠说放在大包旁的腰包不见了。</p> <p class="ql-block">大家赶紧从驮包里找出两个高压锅,一锅米饭一锅乱炖,吃得很香。等躺下已经凌晨一点多了。</p> <p class="ql-block">D2 7月28日半坡营地(2940米)-马腊尔特达坂(3553米)-扫呼特(2817米)-五星木屋营地(2674米);徒步14公里,累计爬升725米。</p><p class="ql-block"> 睡了不到一个时辰,就被马帮人员的大声交谈声惊醒,忍无可忍吐槽了两下。等天亮方得知半夜有人偷走了三匹马,而马帮的人半夜也抓住了在营地偷东西的人,就是昨天一路尾随我们的小男孩,原来半夜的吵闹声是在审问他。没办法,报警之后大部分人员只能等着警察进山来做笔录,徐大哥与我一前一后带着六位自我感觉走得慢的女驴友先行出发。</p> <p class="ql-block">这是老流事后发的当时警察做笔录时的情形,他们比我们先头小分队晚了四个小时才出发,一路追赶,有好几位因为背得多走得快加上没怎么睡着,赶得爆掉了。</p> <p class="ql-block">从营地出发后继续爬升,徐大哥带着五位女将一路在前面走一路等着我们,我与夕阳按自己的节奏慢慢走,今天要翻第一个达坂,还是有点强度的。一路上行,<span style="font-size:18px;">雪山一直在左前方。</span></p> <p class="ql-block">这一路的海拔都在3200米以上了,以碎石为主,植被相对较少。岩石缝里还能看到小花朵,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生命力之强。</p> <p class="ql-block">石缝里绚烂的花朵,就生长在垭口的下方。</p> <p class="ql-block">垭口就在前方,前方六人正在翻越。我与夕阳在接近垭口的时候,刚刚还是艳阳高照,前方黑压压的乌云飘过来,后一分钟马上下起了暴雨与冰雹,赶紧加了一件冲锋衣,看看雨势太大,没走几步又穿上冲锋裤与雨衣。</p> <p class="ql-block">上了垭口,风雨雷电交加,匆匆拍了一张照片,一看夕阳在垭口旁的小坡等我,赶紧与她一起下坡。在光秃秃的垭口上避无可避,打雷的情况下是非常危险的。</p> <p class="ql-block">下坡后乌云已飘到身后去了,又是蓝天白云风和日丽,徐大哥他们一行已在前面坡度稍微缓一点的地方等着我们,反正后方的强驴们还没赶上来,大家在石头上休息了一个小时,吃点路餐,晒一晒湿漉漉的冲锋衣裤与雨衣,心大的阿飞还在旁美美地睡了一觉。</p> <p class="ql-block">下坡路上还是阵雨交加,索性把收了的雨衣拿出来披在身上。</p> <p class="ql-block">这一路要从3500多的垭口至下到2900的扫呼特营地,骑马过河后再继续下到2600米的女勒门特河谷。还没到扫呼特营地,600米的连续陡下坡已走得膝盖隐隐发僵。</p> <p class="ql-block">前方队员大静正在下坡</p> <p class="ql-block">还未下到河谷,远远地就看到前方的重装驴友在骑马过河,过河点旁有木屋。不久,送完人过河的牧民骑着马上坡来了,近前一看,才发现马背上是一位十几岁的小女孩。小姑娘问我要不要过河,我说要等后面的领队上来再做决定。一看生意来了,小姑娘拨转马头又返回过河点去了。</p> <p class="ql-block">用手台跟后面的队员联系后,还有半个多小时的距离。这时雨又变大了,在河边等着越来越冷,骑马过河每个人20元,价格不贵,商量之后决定我们先行过河。视频是11岁的牧民小姑娘带着女队员大静过河。</p> <p class="ql-block">过河之后,下到女勒门特河谷边,沿着河谷逆流而上,边走边找水源,好不容易到了第二天的小木屋营地。在小木屋已有一支重装队伍在扎营,旁边就是一条清澈的大溪流,非常理想的营地水源。晚出发四个小时的第二梯队终于也跟上来了,八位队员赶得筋疲力尽。搭完帐篷,正烧火做饭之际,多变的天气又下起了暴雨。记得阿悦说过为此次长线准备了一顶天幕,我赶紧从驮包里翻出来,四个大男人穿着冲锋衣七手八脚还是搭不起来,在施工专家花花的指导直下,好不容易把四个脚竖起来,避免了淋雨之苦。</p> <p class="ql-block">D3 7月29日,五星木屋营地(2674米)-牧民房-河岔营地(3140米)徒步17公里,累计爬升上升600米,下降650米。早上十点,收拾完毕,徐大哥与我跟几位女队员组成小分队继续先行出发,殿后的人员整理公用设施。经过今天一夜的休整,终于恢复了些体力。一行人跨过营地旁的溪流,继续沿着女勒门特河逆流而上。</p> <p class="ql-block">随着坡度变缓,原本肆虐的女勒门特河也安静了许多。</p> <p class="ql-block">途中路过一处牧民点,有纯天然酸奶外售,大碗10元,小碗5元,原汁原味,第一次品尝,比市场上买的要酸,小碗喝了一半也饱了。牧民房后的过河点就是轻、重装线的分岔点,骑马过河的山谷就是重装往阿苏萨拉达坂与冰川达坂的路,而我们轻装则是继续沿着河谷左岸上行,直接去艾勒门特达坂。</p> <p class="ql-block">这个山谷是我们来时的路,第二波的队友还没到,我们则是拍照+补充物资,边走边等。照片后面的另一处牧民房可以补充可乐。</p> <p class="ql-block">远处的雪山越来越近,看攻略今天的营地应该是在前方最近的大雪山下。</p> <p class="ql-block">第二波的强驴们终于追上来了,大家在河谷边休整下。</p> <p class="ql-block">翻过小山头,营地应该不远了。</p> <p class="ql-block">到营地要右拐过河,等马帮来。</p> <p class="ql-block">今天是营地到得最早的一天,夏塔草原的晚上八点才相当于宁波的五点半,大厨老流开始埋锅造饭。</p> <p class="ql-block">担心吃饭时下暴雨,这次预先把天幕先搭建好。</p> <p class="ql-block">羊排炖土豆点缀上大葱,在山里这是奢侈大餐了,大家都吃得很香。</p> <p class="ql-block">面对雪山,枕着草原,在蓝天白云之下,美景+美食,徒步人的幸福人生。</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大雪山营地是真正的五星营地。如果再早一些时候,估计还能看到更多的花。</p> <p class="ql-block">胜利完成今天的计划路程,兄弟姐妹们举杯相庆,个个都笑容灿烂。</p> <p class="ql-block">餐后给两位马夫打下手,补钉已被磨平的马掌。</p> <p class="ql-block">D4 7月30日,河岔营地(3140米)-冰湖下方临时营地(3500米),徒步3.5公里,爬升400米。</p> <p class="ql-block">随着海拔的上升,高山草甸已变为乱石坡,路也更加难走。</p> <p class="ql-block">浑浊的冰川融水像一头准备吞噬人的猛兽,露出了狰狞的牙齿。过冰河是户外最大的风险,甚至超过了滑坠,在冰河里被冲倒未能及时起身导致失温致命的事件屡见不鲜。</p> <p class="ql-block">到了这里,前方已是乱石坡,马夫担心马脚会骨折,不敢拉着马继续上行,一看才走了3.5公里,离今天预定的目的地还有3公里,海拔也低了200米。</p> <p class="ql-block">由于马上的物资驮不上去,如果人力背上去,所有物资明天要全程背到第五天的营地,还得带上冰川结对行走所需的30米路绳与每人必须的牛尾绳安全裤,而马帮则只能原路返回绕一个大圈跟我们到明天的营地汇合。本来想背着帐篷睡袋与食物上到冰湖营地的想法被否定了,那只能在这里临时扎营了。没有水源,马夫帮我们下山打了两趟水,约定明天早上八点半来把物资驮走。</p> <p class="ql-block">水太紧张了,做完饭,备好明天要用的开水,也没有多余的水来擦一下汗臭的身体,大家都早早钻进帐篷躲雨去了。听着帐篷外的下雨声,不由得担心第二天能否顺利收帐拔营。由于乱石坡地方狭窄,我的帐篷只得搭建在一个低凹处,一夜的雨过后,内帐被积水淹了,地垫下面一滩水,幸好睡袋没湿。</p> <p class="ql-block">D5 7月31日,冰湖下方临时营地-冰湖营地(3690米)-艾勒门特达坂(4035米)-也克阿恰营地(2825米)。徒步15.5公里,海拔上升570米,下降1200米。由于早上的小雨,出发的时间又不得不延后至十点。一出发就要过河,此时河水的水位在持续上涨,远远地看到三位重装队员已经在涉水了。早上七点高原心看到的水位能直接踩着登山鞋淌过去,现在已经过膝盖了。</p> <p class="ql-block">下到河滩边,等先行队员上去寻找更好的过河点,半小时后回到原地发觉水更大了,已经漫到大腿,必须要抓紧时间立马过河,物资被马帮驮去了下一个营地,加之没信号联系不上,没有退路只能向前。阿悦第一个下水探寻合适的过河点。</p> <p class="ql-block">我先试了一个过河点,水又急又深退了回来,好不容易选了一个点过河把背包先扔在对岸,没穿防水袜,刺骨的河水冻得脚部针戳一般地冷,上岸后只得跳来跳去跺脚回温。返身准备接一下女队友,却在视频最后到边时没有体力一下子倒在冰河里,幸好旁边的队友老流拉了我一把。无法想象队长阿悦一直站在冰水河里这么长时间,护着一个个女队员过河,上岸后脚上湿袜也开始结冰了,鞋子里全是冰渣。幸好老高帮阿悦脱去鞋子搓了一下脚。老高阿屠老丁等其他男队友也都在岸边接应,全体队员总算有惊无险地上岸,事后回想真是太凶险了,捏了一把汗。</p> <p class="ql-block">过岸后换下溯溪鞋,但是备用的速干衣打进驮包带走确实失策了,幸好起身快,加上冲锋衣的隔阻,贴身的速干衣没有全湿透,只得加了件抓绒,在冰川上的寒风下赶紧起步暖和身子。抬头一看,巨大的雪山就在前方。</p> <p class="ql-block">脚下踩的是乱石,乱石下面就是万年冰川。</p> <p class="ql-block">大家在上雪坡之前换上冰爪与雪套。</p> <p class="ql-block">斜坡上的石块是冰川融化后带下来的。</p> <p class="ql-block">这个路段表面是冰岩混合,下面则是厚厚的冰川。</p> <p class="ql-block">在冰裂缝的断裂带可看到碎石下的万年冰川。</p> <p class="ql-block">两侧可见深达上百米的冰洞,积水后则成冰斗湖,一旦滑下去很难爬上来。冰川融水沿着冰裂缝汩汩而下,大家都小心翼翼地沿着冰脊通过。</p> <p class="ql-block">下午一点半,跨过数条狭窄的冰裂缝,终于到达艾勒门特达坂下。达坂如同一堵巨大的隔离墙,挡住了我们的去路,左半部分是松动的碎石坡,右半部分是陡峭的雪坡与冰壁,跟我以前经历过的达坂完全不同。由于夏塔大环线是这两年才走通的原始线路,马匹又无法翻越,根本没有路迹。我比对着手机上以前驴友走过的众多路迹,在雪坡上横向来来回回走了两趟,却找不到翻越点在哪里。</p> <p class="ql-block">最后还是徐大哥有经验,觉得碎石坡与冰壁之间是唯一可以攀爬的地方,率先手脚并用爬了上去。</p> <p class="ql-block">后续队员保持一定距离鱼贯而上。</p> <p class="ql-block">我收了登山杖,整个人趴在斜坡上,手脚并用,收着劲向上攀爬,生怕一不小心把石块踩下去伤到后面的队员。回望上来的碎石坡,最陡的地方差不多有70°。</p> <p class="ql-block">好不容易上到达坂顶部,终于松了一口气。后面的一队重装队伍原来打算从右侧的雪坡翻越达坂,上到一半发现上半部分是冰壁,没有攀冰工具根本上不去,只得又退下来沿着我们的路迹上来。</p> <p class="ql-block">站在达坂顶部,可清晰地看到左侧的冰裂缝,这是我们下达坂后的一大难点。</p> <p class="ql-block">最高的4035米艾勒门特达坂,是南天山北线的地理标志,也是这一条路线上最难的点之一,必须打个卡。</p> <p class="ql-block">达坂旁的冰峰白雪皑皑</p> <p class="ql-block">达坂下一条条的冰裂缝横在路上,触目惊心,我们不得不绕行从狭窄的地方跨过。如果再早20天,冰裂缝上为厚厚的积雪覆盖,根本看不到,行走难度非常大。</p> <p class="ql-block">右上角雪颜色浅的地方其实也是冰裂缝,一旦踩上去整个人就陷进去了,救援难度非常大。</p> <p class="ql-block">从达坂到河谷的冰川都是冰裂缝地带,距离超过了三公里。</p> <p class="ql-block">冰裂缝走完了,接着又是一段痛苦的横切路段。在乱石坡上横切又慢又危险,实在受不了,看看上方与下面都有驴友走过的轨迹,干脆下到河谷底部。事后方知左侧悬崖上方有牧道,应该在冰川路段时早点切上去,现在处于横切路段已经没办法攀爬到悬崖上方了。</p> <p class="ql-block">8264网上驴友发的图,远处山谷中间的最上方就是艾勒门特达坂,在右侧可以看到清晰的牧道,中间就是我们下来的河谷。</p> <p class="ql-block">今天是强度最大的一天,一直走到晚上十一点才到达营地。我与夕阳老丁、花花蛋蛋汤汤一家走在最后,汤汤小姑娘的心理承受能力真强,高强度的徒步没有一句多余的话,花花蛋蛋给女儿一路补充碳水与红牛,连我也感觉吃不消吃了一支夕阳递给我的液体葡萄糖。营地是穿越南北疆的温宿昭苏连接公路的一处隧道施工工地,估计三四年通车之后又是一条独库公路。找到先头部队,与工地人员沟通后,花了200大洋用大铲车把驮包运到工地空出来的临时库房。</p> <p class="ql-block">好心的工地施工员给我们腾出来临时库房,第二天临走时大静拍的。这个施工点只有联通有信号。</p> <p class="ql-block">晚上烧饭的力气也没了,直接到工地小卖部每人买了一碗方便面,就着大乌苏与花生腐败了一下。让人惊喜的是工地里还有浴室,五天以来第一次舒舒服服地蹭了个热水澡。而且这里的自来水经过预处理,对皮肤一点没影响。不像之前徒步路上的山泉水,含有较多矿物质,对手上皮肤的腐蚀性极强,一路上不地擦护手霜。路上带副乳胶手套还是有必要的,在冰水中洗刷刷时会好很多。</p> <p class="ql-block">D6 8月1日,也克阿恰-托格腊苏达坂(3800米)-夏塔河源营地(2900米)。徒步15公里,海拔上升1000米,下降950米,营地海拔2900米。</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醒来,才发现工地旁就是巨大的雪峰,十几公里长的隧道直接从雪山下穿过。领队也让我们睡了个自然醒,十点之后方始出发。</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行程一直向东行进,南天山一排巨大的雪山就在我们的右侧。脚下是青翠的草原灌木林与山谷,身畔是连绵的洁白雪峰,视觉效果极其震撼。</p> <p class="ql-block">随着海拔的上升,植被逐渐稀少,改换成了苍茫的碎石坡。趁着阳光晴好,抓紧时间打卡。</p> <p class="ql-block">沿着山腰牧道逐步横切上升,今天要过最后一个达坂。</p> <p class="ql-block">到达第一平台,前方的队伍在等着我与夕阳。</p> <p class="ql-block">打完卡,继续爬升,上方还有一条冰水河需要跨越。</p> <p class="ql-block">终于到达托格腊苏达坂顶上,背后是达坂南侧的南天山雪山群。分不清哪个是海拔7443.8米的天山主峰托木尔峰,还有拥有天山第一大冰川的二峰-海拔6995米的汗腾格里峰。</p> <p class="ql-block">达坂东部远处连绵的雪山清晰可见,一条巨大的冰舌从雪山之间逶迤而下。</p> <p class="ql-block">途中路过一个营地,询问了出营的队员,方知是徒步中国的队伍。从夏塔东侧的玉湖出发,到我们第五天的营地结束出山。</p> <p class="ql-block">阳光落在前方的雪峰上,人在画中游,追逐着夕照天山。</p> <p class="ql-block">晚上十点整,在草原夕阳的余晖下,我与大静夕阳的殿后队伍终于到达了最后一天的夏塔河源营地。远远望去,惊喜地发现,我的绿色静星帐篷已经有人帮我搭建起来了。</p> <p class="ql-block">D7 8月2日,夏塔河源-夏塔国家公园(包车)-伊宁,结束徒步行程。</p><p class="ql-block">徒步12公里,海拔下降500米,徒步终点海拔2450米。</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天的河水,虽然在下游河滩平坦之处,但河水还是异乎寻常地大。</p> <p class="ql-block">马帮适时地上来了,骑马过河很轻松</p> <p class="ql-block">这里应该是夏塔景区出与继续徒步的分岔口。</p> <p class="ql-block">老高路上还不忘了搞副业。据说这鲜蘑菇要一百多一斤。</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天可以出山了,脚步也越走越快。在景区补了80元的门票,坐了上区间车,转景交车,下午三点多出了夏塔景区,手机也有了信号,经历了身体在地狱与眼睛在天堂的巨大反差,终于重回纷扰喧嚣的人间。在景区门口直接包车回了伊宁。与伙伴们同甘共苦了七天七夜,在失联的日子里,一起经历风雨雪霜。在户外,一为健康,二为快乐,三为美景,在充分释放压力的日子里,最终是为了遇见最好的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