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近那么美,请你来河北(游记二)

沁水百合,傲然绽放

<p class="ql-block">  第三天下午,打卡承德避暑山庄</p><p class="ql-block"> 说到承德,人们很自然地想到避暑山庄,说是承德的名片也不为过。</p> <p class="ql-block">  承德是河北省地级市,3个市辖区、1个县级市、4个县、3个自治县,共3区8县。与丽江一样几乎没有工业,都是靠旅游业发展,空气特别好,房价一平米也才6、7千,便宜得让人惊讶,与之慢生活的节奏,幸福指数简直爆棚!😋😋😋</p> <p class="ql-block">  承德避暑山庄位于双桥区,又叫承德离宫、热河行宫,是清代皇帝夏日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位于承德市区北部,占地面积564万平方米,始建于1703年,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历时89年,于1792年建成,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p> <p class="ql-block">  那为什么要在承德这里建这个避暑山庄呢? 因为在1702年,康熙皇帝带领八旗兵到木兰围场打猎途经热河上营,发现这里松涛阵阵,鹿鸣呦呦,奇峰怪异,流水潺潺。</p> <p class="ql-block">  他在《避暑山庄记》里的提及: “境广草肥,无伤田庐之害,风清夏爽,宜人调养之功。自天地之生成,归造化之品汇。”除了环境,还有极佳的地理位置,“惟兹热河,道近神京,往来无过两日”,朝中大小事务可朝发夕至及时处理。 康熙当下决定在此营建一座行宫,1703年,避暑山庄的修建正式拉开了序幕。</p> <p class="ql-block">  据李导介绍: 承德避暑山庄按地理形貌设计,以西北山区、东南湖区、北部平原区的地形地貌构成中国版图的缩影。山庄造园取法自然,不假雕饰,120余组建筑掩映山水草木,集南秀北雄于一体、集全国名胜于一园的壮美景观。</p> <p class="ql-block">  山庄主要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宫殿区供皇亲国戚办公和议事,苑景区又分湖区、平原、山峦三个景区,供他们休闲与游玩。真是羡煞人也,休闲工作两不误😙,此乃人生美事。</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正门——丽正门,一入大门就有一股凉风钻入怀中,身体瞬间提溜起来,有种神清气爽耳清目明的感觉,都有点怀疑是秋天了😋,不愧是皇家别苑。😁😁😁</p> <p class="ql-block">  牌匾上的避字为什么多一横?史料并无记载,因此各路大神众说纷纭,主要有以下三种解释:</p> <p class="ql-block">  第一:康熙皇帝认为“此是避暑之避,不是避难之避”,因此特意多写了一笔,以强调避暑而非逃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二:是为了表达他对江山稳定的重视,因为当时皇位争夺激烈,康熙可能希望借此表达他对江山稳固的期望。</p> <p class="ql-block">  第三:认为多辛苦一些是必要的,因此将“辛”字多写了一笔,以警戒当时有异心的少数民族,使其“避”皇权而守臣子本分。</p> <p class="ql-block">  四知书屋不仅是皇帝读书的地方,也是皇帝临朝前后更衣小憩、接见近臣和贵客的便殿。乾隆皇帝所题写的“四知”是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之义,意味着从微观、宏观看问题,经过分析作出判断。</p> <p class="ql-block">具体来说,四知指的是:</p><p class="ql-block">知微:指从细微处入手,从小事做起,注重细节。</p><p class="ql-block">知彰:指在适当的时候展现自己,该表现时表现,不该表现时注意言行。</p><p class="ql-block">知柔:指了解并运用柔和的力量,以柔克刚。</p><p class="ql-block">知刚:指了解并运用刚强的力量,以刚制刚。</p> <p class="ql-block">  有康熙雍正乾隆的励精图治,国家必然辉煌腾达,欣赏一下山庄收藏的“国宝”级文物就知道当时的辉煌了,用料之讲究,做工之精美,非常不一般,可以说堪称一绝😋。和田玉雕琢的乾隆爷手书,7千颗珍珠串成的大象,象牙编织而成的花鸟等等,每一个物件都是“国宝”级艺术珍品。</p> <p class="ql-block">  人们常说辉煌过后就是没落,如果说康熙雍正乾隆是清朝的辉煌,那么嘉庆道光咸丰光绪就是清朝的没落,以至于割地赔款以及各种不平等条约接踵而至,甚至于皇家别苑也深深地烙下了《北京条约》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  看完帝王的工作环境(五座宫殿),接下来逛一逛帝王游玩的地方(以四个字题名的36处景点,称“康熙三十六景”,以三个字题名的36处景点,称“乾隆三十六景”,这72处景观,史称“康乾七十二景”)。</p> <p class="ql-block">(注:这是烟雨楼的正面)</p> <p class="ql-block">(注:这是烟雨楼的背面)</p> <p class="ql-block">  瞧!青山绿水,亭台楼榭,湖堤岸柳,荷塘碧波,舟游泛行,波光粼粼,步步是景,处处是画,人在景中走,景在画中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