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园情深重千叠,一缕乡愁化春泽

跳舞同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读过余光中的《乡愁》,很美,但终不能解其中之味。</p><p class="ql-block"> 如今,我也因为求学、工作,远离了故乡,故乡的人与景渐渐模糊,取而代之的是城市的一切。</p><p class="ql-block"> 城市的晚上,人们不再只有月亮,那璀璨的灯光,辉煌的灯火,大大地削弱了我们的感受力,月亮与生俱来的清丽高雅慢慢被我们忽视;城市的人们,忙碌紧张,日夜兼程,没有闲时去望月亮,它的存在,它的陪伴,它的给予,似乎都被我们忽略……我们与月亮越来越远,感情越来越淡。</p><p class="ql-block"> 这不就正如我们的故乡吗?我们也正在一步一步地遗忘吧。可是这几年,脑海中时常有一些场景浮现:绿树、青山、夕阳、晚风、堤坝……这几年,独自一人时,也经常会静静沉思、驻足凝望,一些难以排遣的情绪总会萦绕心头。</p><p class="ql-block"> 今天,王老师执教的《最中国:〈月是故乡明〉》,他通过“山水之上,见月只是月;生命之中,见月不是月;四时之外,见月还是月”这三重境界,竟让我重新看到了这位久违的朋友——月亮!重新从心底真正触摸到了它,这同时也让我找到了答案:原来,故乡与月亮永远也不会被遗忘,它只是被藏在了心底,它只是需要合适的时机被唤醒。</p><p class="ql-block"> 每一个不被唤醒的清晨与黄昏,每一次未能看见月亮的时刻,都未能建立起与故乡的联系,灵魂无处安放,心灵无处栖息,这就是王老师所说的乡愁吧!此刻,我终于领悟,自己已是乡愁之人。</p><p class="ql-block"> 曾经年少,读不懂余光中的《乡愁》,今天,王老师的教化,我的万千愁绪得以排解,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我是中国人,我与我的祖先有着共同的愁绪,千百年来,都没有变过……</p><p class="ql-block"> 我突然忆起了王建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我也浮现了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还重现了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我更想起了自己背井离乡的人生处境……在这一切一切中我读懂了乡愁,也化解了乡愁。</p><p class="ql-block"> 是啊,乡愁是熟悉的乡土,是温暖的乡情,是快乐的乡趣。它是我们中国人对闲适生活和真挚人情的美好追求,在这追求中,我们与祖先重遇,我们见到自己的心,抵达了生命的真……</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