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朝圣之旅

君君

<p class="ql-block"> 五台山朝圣之旅</p><p class="ql-block">​ 一直向往去五台山拜见文殊菩萨,这一次全家终于踏上了这块神圣的土地,开启了我们的朝圣之旅。</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网上早已选定好了一家客栈,叫归来客栈,归来二字似乎有某种禅意,客栈虽比不上豪华酒店,但整齐干净,毕竟在这样的山区,这样的旅游旺季,更是在近景点中心区的位置,又恰逢初一十五的拜佛进香的好日子,房价咱先不考虑,能不能订到房都是个问题,因此临近景区的路上一大片即将完工的民宿就显得犹为必要了。</p><p class="ql-block">​ 到五台山的第一天,因为已经到下午了,安慰了一下饥肠,就到广化寺和小朝台朝拜,五台山因为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所以整个五台山大小124座寺庙,都是供奉文殊菩萨,就算是五爷庙(东海龙王的第五子),也同时供奉文殊菩萨,毕竟,神仙也有主客之分。因此,五台山朝拜文殊菩萨的第一寺并不纠结,以地点和时间为要。</p><p class="ql-block"> 广化寺是在去小朝台的路上,因此哪有路过而不朝拜的道理,出了广化寺,就来到小朝台,小朝台又名黛螺顶,远远看去一座红色的寺庙伫立在半山腰上,宏伟壮观,下面有盘旋曲折的水泥大道,还有蜿蜒而上的马道,水泥大道两旁是售卖佛珠和特产的小商贩,中间是密密麻麻的游客,马道是近道,虽然没有水泥大道平坦,只能弓着身子往上爬,但人也是挺多的,上山的一个个喘着粗气,走一阵歇一阵,下山的,也好不到哪去,有柱着手杖的,有倒退着走的,但无论如何,每个人都是一脸虔诚。</p><p class="ql-block"> 登上了小朝台,当然是进寺烧香拜佛了,挤挤挨挨地点香,朝拜,平时性子急躁的先生表现得沉稳大气,没有任何的不耐烦,原来心有所向,自然宁静,自然增长智慧。或许文殊菩萨给我们的就是一个能量场,在这个能量场中,各修各心,各悟各道。</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我们乘坐商务车去往大朝台,大朝台分东南西北中五个台,每个台都是一座山峰的山顶,因呈平台状,故名五台山。每一座台都在海拔两千米以上,最高的北台海拔3080米,汽车在海拔两千多米高的山上之字而行,每一个转弯都像是折返,从一个台开往另一个台,一会曲折向上,一会曲折向下,路是石路,颠簸的很厉害,幸好有两旁美丽的风景,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峰,在阳光和阴影下呈现深浅不一的绿色,层层叠叠的白云不时地变换形状,一会像狮子,一会像战马,甚至像庙里的菩萨,令人浮想联翩,沉醉其中。而近处山坡上到处是一片又一片的牛群和马群在悠然地吃草,有的吃饱了就躺在一处平坦的地方享受阳光浴。值得一提的是,五台山的山上大部分是草坡,偶尔长着松树的树林,可能跟五台山的地质有关,从路边因修路裸露的石块可以看出,山体主要是由岩石构成,可能因为不适合长高大的乔木,所以才有这样的满坡满坡的绿草。山上的阳光比山下更耀眼,温度却比山下低多了,给人既温暖又清凉的感觉,五个台的建筑都不一样,但都有由岩石堆砌成的古老的寺庙,每一块历经沧桑的石头都在香火袅袅中散发着厚重而祥和的气息,当然还有后来不断增建的部分,构成每一处台气势恢宏的大型寺庙群落。五个台分别供奉着文殊菩萨的五个化身,那是文殊菩萨的智慧与慈悲,怀着无比虔诚和敬仰,我们一一拜来。</p><p class="ql-block"> 一整天大朝台的朝拜其实路上颠簸的时间远多于每一处台停留的时间,毕竟东南西北中五个台之间的距离还挺远,从地图上看,五台山就像一只张开的大手,这只手护佑我们华夏文明从中原开始到秦汉唐宋,直至新中国,无论经历怎样的血与火的历练,依然不屈不挠,生生不息。一路上,我常看到粗砺的石头缝间开出柔嫩的花儿,在高原和煦的阳光下,像一个个散落人间的精灵,是那么飒爽英姿,灿烂夺目,这是温室里的花朵不可比拟的。路上还看到很多徒步朝圣的人,有穿戴一致的团队,也有三五个朋友或家人,他们是不知年龄的男人女人,还有十来岁的孩子,都是全副武装,背着厚重的背包,拄着手杖,就这样徒步走完五个台,至少得三天两晚,他们秉着信念,靠着毅力,在两千多米海拔的大山里翻山越岭,一路前行,多么令人钦佩!女儿说也想这样走一次!我想她一定可以的,只是,我什么时候也能有这样的勇气来一次呢?我不敢诳语。我一次次地注目着那些步伐稳健的身影,直至他们消失在我的视线里,然后路边的花儿摇曵在我的眼前,这些神山的精灵,是在嘲笑我抑或是鼓励我,原来她们明白我的心思……</p><p class="ql-block"> 第三天我们一大早就去殊像寺和大文殊寺朝拜,据说殊像寺是文殊菩萨的家,文殊菩萨两次显像中的一次就是在殊像寺,而大文殊寺是文殊菩萨的办公处,因此,来五台山必去殊像寺,殊像寺果然人流如潮,八米多高的文殊菩萨金像就是按文殊菩萨显像时的模样塑的,朝拜的人拥挤在文殊殿外,人们一排一排地在殿外朝拜,瞻仰文殊菩萨金像,虽然人多拥挤,但总算大家都是井然有序,毕竟都是带着愿景而来,谁也不愿在菩萨面前惹事。由于五台山的寺庙大多是在唐宋年间建造,其间藏传佛教在五台山影响深厚,所以我们所到的寺庙大多是藏传佛教,叫黄庙,僧人穿黄衣戴黄帽,寺庙的建筑风格也都是藏传佛教的风格。我是南方人,平时所接触的都是汉传佛教,对藏传佛教不甚了解,为了更好的了解五台山,了解殊像寺和大文殊寺这两座与文殊菩萨关系最紧密的寺庙,我们专门请了一名导游,可是却事与愿违,导游因不满我们没有按她的意愿购买香烛和纪念品而极不高兴,愤然而去,留下我们一家诚惶诚恐,佛教圣地,我们不曾对五台山的菩萨乃至一草一木有任何不敬,却不曾想还被人奚落,真是令人不快。不过,很快我和先生就释然了,何必因别人的错误而让自己不痛快呢?所以这个小插曲就很快抛之脑后,果然,文殊菩萨赋予的智慧马上就派上用场了。拜完殊像寺和大文殊寺,再就是五爷庙,这三座寺庙在一块,五爷庙是五台山唯一的一座白色寺庙,正中的大殿五爷殿殿基很高,五爷端坐正中,身边龙杖上的龙雕栩栩如生,殿左右两边写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对联,这是中国几千年来老百姓最最朴实的心愿,因此,来五爷殿朝拜的人也是特别地多。五爷殿对面是一座戏台,据说曾经每月的初一十五老百姓都会给五爷唱戏,以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中间是小广场,有两三个个篮球场般大小,我们去的时候整个殿前广场已经站满了排队朝拜的人,不是排一列,而是排二十多列,殿前一溜二十多个的刺绣软垫就是给大家跪拜的,可同时跪拜二十多人,就这样,我依然排了差不多一个小时,无比庄重地磕完头,再往前面的功德箱供奉些钱资,此次拜见五爷庙就圆满完成了。</p><p class="ql-block"> 当天下午,我们返回太原,住在太原最繁华的地带钟鼓街,晚上应女儿的要求去必胜客吃晚餐,离开时,先生的包忘在餐厅,包里面除了现金,更重要的是有我们所有的证件以及各种银行卡,直到我们回到酒店先生才想起来,我们三人一路急行返回餐厅,女儿跑得快,在最前面,我紧随其后,先生脸色慌张地跟着,到了餐厅,刚一询问,店员手一指,我就看到先生的包安然地放在工作台上,瞬间悬着的心就放了下来,失而复得的幸福感油然而生,至此,五台山之行增添了别样的故事和心得。</p><p class="ql-block"> 动人心魄的美都是沉淀千年的,风霜和苦难后的美更有灵魂,更加丰满。一个人熬过生活的苦难,他的脊梁会更加挺拔,一座山熬过岁月的风霜,她会更加巍峨,一座寺庙能承受风雨的洗涮,事世的变迁,她会更加抚慰或涤荡人心。每一处名山大川无不是经历风雨沧桑的,无不在岁月的长河中,沐风栉雨,傲霜斗雪,甚至人为地历经劫难,忍辱负重。正因为这些,才有了这样磅礴大气的美,才有了这样令人心旷神怡的能量场,才有了这样历经苦难之后的慈悲和智慧。</p><p class="ql-block"> 五台山,我们来了,感恩而来,载福而归。文殊菩萨的智慧,以及五台山的晨钟暮鼓,将护佑中华民族,护佑每一个华夏子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