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我国劳动人民安排农业生产,掌握农时的重要依据。其根据太阳日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视运动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p><p class="ql-block"> 地球每365天5时48分46秒(精确),围绕太阳公转一周,每24小时还要自转一次。由于地球旋转的轨道面同赤道不是一致的而是保持一定的倾斜,所以一年四季太阳光直射到地球的位置是不同的。以北半球来讲,太阳直射在北纬23.5度时,天文上就称为夏至;太阳直射在南纬23.5度时称为冬至;夏至和冬至即指已经到了夏、冬两季的中间。这两天白昼和黑夜一样长。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齐称“四立”表示四季开始的意思。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p><p class="ql-block"> 节气都是指的时刻,即太阳黄经等于15度时,便是清明节。</p><p class="ql-block">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忙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p> <p class="ql-block"> 立春—是春季的开始,大地回春,万物复苏。冰雪开始融化。</p> <p class="ql-block"> 雨水—春风遍吹,冰雪融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天气渐暖。</p> <p class="ql-block"> 惊蛰—是仲春时节的开始,天气回暖、春雷始鸣,冬眠动物苏醒,乍寒乍暖,迎春花开。</p> <p class="ql-block"> 春分—春分后,气候暖和,雨水充沛,杏花盛开。</p> <p class="ql-block"> 清明—是中国传统节日,春雨挥洒,春暖花开,气温上升。</p> <p class="ql-block"> 谷雨—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p> <p class="ql-block"> 立夏—告别春天,炎暑降临,雷雨增多,万物繁茂。</p> <p class="ql-block"> 小满—气温上升较快,石榴花开。</p> <p class="ql-block"> 芒种—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是小麦等熟作物成熟和耕种的最忙季节。</p> <p class="ql-block"> 夏至—气温高,湿度大,经常出现雷阵雨。是全年白昼最长的一天,也是一年中天气最热、阳光最盛的时候。</p> <p class="ql-block"> 小暑—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开始进入伏天,逐步开始最炎热季节。</p> <p class="ql-block"> 大暑—炎热之极。是一年中阳光最猛烈,最炎热的节气。</p> <p class="ql-block"> 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秋天的开始之意。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逐渐凉爽。到了立秋,梧桐树必定开始落叶,因此才有“落一叶而知秋”的成语。</p> <p class="ql-block"> 处暑—从此开始,天气由热转凉。其特点是午后闷热,早晚凉风习习,温差变大。</p> <p class="ql-block"> 白露—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故名白露。</p> <p class="ql-block"> 秋分—这一天整好是秋季90天的中间,即“平分秋色”的意思。这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过了今天,昼短夜长越发明显。昼夜温差逐渐增大(高于10度以上),气温逐日下降。三秋(秋收、秋耕、秋种)大忙起来。秋分后,花木凋零,草枯叶黄(落)。</p> <p class="ql-block"> 寒露—太阳直射高度逐渐降低,温度急剧下降,昼夜温差增大,早晚会感觉到明显的寒意。因寒冷而凝结出露水,快要成霜,因尔称为“寒露”。寒露前后,大忙三秋,抢收抢种。</p> <p class="ql-block"> 霜降—早晚较冷,中午较热,昼夜温差大。“霜”是地面的水汽由于温差变化遇到寒冷空气,露水凝结成霜,故称“霜降”。霜降不是降霜,而是“气温聚降”。俗话讲“霜降杀百草”。霜降过后,植物逐渐失去生机,大地一片萧条,草木黄落。</p> <p class="ql-block"> 立冬—意味着进入冬季。天已冷,树叶落,地上黄,荷已枯。这时由于地表面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能量,所以初冬时期还不是很冷,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冷空气活动逐渐频繁,天气会越来越冷。</p> <p class="ql-block"> 小雪—是寒潮和強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的节气,意味着天气越来越冷,降水量渐增。因为“雪”是寒冷天气的产物,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其气候特点是寒未深,降水未大,故用“小雪”来比喻这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不是表示这个节气下很小量的雪。</p> <p class="ql-block"> 大雪—是指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并不是指降雪量一定很大。</p> <p class="ql-block"> 冬至—白昼最短,数九严寒。人间小团圆,冬至大如年。</p> <p class="ql-block"> 小寒—此时,天气寒冷,但还未到达极点,所以称为小寒。意味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 大寒—冰天雪地,天寒地冻,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