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自2015年开始,我在新浪博客陆续发布“南开校园”系列短文,用散文介绍南开大学校园中有代表性的建筑和景观,得到许多朋友的关注和鼓励。</p> 近日,我将曾发布在新浪博客的系列博文加以整理,补充新的信息和图片之后在美篇上发布,引发了许多朋友的回忆和感慨,纷纷在美篇平台上进行评论,或者在微信朋友圈给我留言。 这些留言中包含着朋友们对南开校园的美好回忆,比我的短文更深情、更精彩,更发人深省,因此不忍私自收藏。遂撷取其精华,整理出来按照被评论文章的顺序在美篇发布,与关心南开的朋友们共享。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对《几经重建的东校门》的评论</b></p> <p class="ql-block"><b>金俊卿</b>:百年学府,饱经历史沧桑!培育多少名人志士?真的好羡慕您们这生长优良环境下的天之骄子。</p> <p class="ql-block"><b>Rosie 赵戎</b>:感谢您的美篇,南开的海外游子也喜欢您的美篇。</p> <p class="ql-block"><b>苏兰芳</b>:1975年我在天津轻工学院进修时,星期天我们几个人去您们学校大门外转了转,那时大门及周围环境不同今日,有生之年抽机会再去看看今天的南开。</p> <p class="ql-block"><b>吴吉福</b>:点赞周书记美文,了解南开大学灿烂发展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对《历经百年沧桑的思源堂》的评论</b></p> <p class="ql-block"><b>张郡廷</b>:南开教授叙南开,思源堂建百年外。科技馆内讲化学,百年老馆育英才。可恨曰寇豺狼种,轰炸老校种祸灾。重点文物思源堂,百年育人耀南开!</p> <p class="ql-block"><b>刘印芳</b>:望尽思源堂校花,南开历史远天涯;教授怀中父恩抱;高台立柱栋梁家。</p> <p class="ql-block"><b>刘印芳</b>:打开《南开之苏堤春晓》,流览一番。不仅让读者眼界开阔,思路清晰。而且将南开大学的起源和思源堂的历史展现在读者的意识之中。社会上有句话,南开大学出总理,文科状元出南开,看来很有道理。观思源堂,想起饮水思源;望六根石柱,支起中流砥柱;看罗马式建筑,览中西合璧楼台。南开大学历史之悠久,人才辈出国家之栋梁。谢谢周书记的南开大学校园散记。</p> <p class="ql-block"><b>苏兰芳</b>:欣赏美篇文章,了解着南开大学的发展历史及名人故事传承,开眼界长知识,谢谢大姐,我分享给了大孙子,便于深入了解学习</p> <p class="ql-block"><b>大唐审美</b>:謝謝您的分享!我是天南大附中75届初中畢業生,我小學同學就住在西村。青年時期曾經常坐在馬蹄湖畔寫散文。</p> <p class="ql-block"><b>青丝暮雪</b>:你的文章展现出了你独特的视角和表达能力,很值得称赞!如果愿意的话,我很乐意和你在公众号(身与心的相遇)上交流,互相学习。</p> <p class="ql-block"><b>Xiaodu</b>:小苏:你好,谢谢你用详实的文笔将我们熟悉的南开大学唯一一座建校初期保存至今的历史建筑的前世今生向我们娓娓道来,使我又好像亲临其境!我们爱南开,她不仅是我们童年的乐园,也是永远激励我们前进的动力!</p> <p class="ql-block"><b>文章</b>:南开园内基本上保持原貌的老建筑,恐怕只有思源堂了。</p> <p class="ql-block"><b>了了</b>:南开大学化学系资深教授还有杨石先老校长,高振衡教授……</p> <p class="ql-block"><b>心路之旅途</b>:在这个拥有几代人记忆的建筑里,感受到了南开大学深厚的学术底蕴和精神力量。</p> <p class="ql-block"><b>笔仙天情罪</b>:思源堂内外充满着敬畏与仰望之情,让人不禁对知识充满崇敬。</p> <p class="ql-block"><b>郭奇</b>:台阶虽高但每一步都是向前迈进、向知识追求更近一步。</p> <p class="ql-block"><b>严永吉</b>:每一根石柱都是岁月的见证者,在这里感受到了南开大学悠久的传统和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b>Houhou</b>:这座红砖楼房散发出浓厚的历史气息,仿佛带我穿越到过去。</p> <p class="ql-block"><b>淑琴</b>:历史长河中思源堂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承载着百年南开的风华。</p> <p class="ql-block"><b>杨冉</b>:您将思源堂的历程鲜活的展现出来。下次去南开,我对照着文章再看这座建筑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对《记录南开八秩年轮的纪念碑》的评论</b></p> <p class="ql-block"><b>金俊卿</b>:百年名校饱经历史沧桑和时代变迁,留下您儿时的美好记忆,随着您的笔迹也如身临其境。中国的几座名校也是我童年放飞梦想的地方!对现实勾起我辛酸的往事,心中有一丝无奈与苦涩。回忆一生走过坎坷不平的路,自己也不知何去何从,留下的遗憾今生池无法弥补!</p> <p class="ql-block"><b>杨冉</b>:上学的时候经常看见这个纪念碑,没想到里面还蕴藏着这么多巧思。</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b> </b><b style="font-size: 20px;">对《传承“刚毅坚卓”精神的西南联大纪念碑》的评论</b></p> <p class="ql-block"><b>杨冉</b>:西南联大的精神永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对《寄托师生家国情怀的南开校钟》的评论</b></p> <p class="ql-block"><b>张郡廷</b>:南开教授说铜钟,南开铜钟意义重。日冦侵华豺狼种,炸校毁钟哭亡灵。六十周年重铸钟,师生幕捐购黄铜。南开精神代代传,发扬光大铜钟呜!</p> <p class="ql-block"><b>苏兰芳</b>:周书记您好,您的母校南开大学是我向往的名校,记得1975年我在天津轻工学院进修时,曾约几位同学专门去看这个名校,只在大学门外转了转,没进去看看留下了遗憾…。去年孙子高考时目标也是南开大学,我很高兴,结果分数不够未能如愿。近日拜读了大姐的美篇文章,对名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知道了历史变革源源流长的历史故事,载入史册的领袖,发明家及科学家的故事和名人名言…,受益匪浅,同时把文章发给了在西南大学学习的孙子。期待您的下篇文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对《对南开学校创始人张伯苓先生的纪念》的评论</b></p> <p class="ql-block"><b>张郡廷</b>:歌颂南开创始人,建校宗旨课略深。园之栋梁张伯苓,为国育才主意真。百年名校伯苓楼,铜像铸就伴忠魂。晓苏父女为教授,星耀南开为人民。</p> <p class="ql-block"><b>王志强</b>:点赞几篇有关南开大学的美文。救国是1840年之后志士仁人们最根本的人生宏愿。张伯苓先生也当时之志士仁人。"文以治国、理以强国、商以富国",体现资本主义强国富国之理念,为当时时代领先的思想观念。这里的"文"已不是旧时代的文,主旨是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向侵略中国的资本主义国家学习以自强,曾是长时间居主流的救国思想。教育救国、实业救国,都是这思想的具体体现。然而,总是遭遇失败,理想难成为现实。这样,五四运动始有了新的救国思想。后来发展为两个中国之命运。历史上的志士仁人应为今人缅怀、敬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那时的这个"责"具体指的是什么呢?如今之天下乃人民之天下。今下之"匹夫"对"天下兴亡"有什么责呢?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对此,今下之"匹夫"可"有责"乎?</p> <p class="ql-block"><b>刘印芳</b>:浩文精彩,文笔飞扬。细读,熟知南开大学发展道路曲折坎坷,第一任校长张伯苓功不可没,劳苦功高。让读者学到了历史知识,懂得建校宗旨和目的。南开大学不仅人才济济,出类拔萃。而且教育质量一流,环境条件优美。成为学子理想的高等学府。读周书记文章,领略南开大学风景,尤如走入神圣的教堂。</p> <p class="ql-block"><b>金俊卿</b>:周总理青年时期的故事是我最早知道南开大学的。但不了解南开大学的建校历史。随着读您的作品,如临其境,百年名校培育了无数社会精英,仁人志士。当年创办学校的張伯苓先生功在千秋,利在万代。</p> <p class="ql-block"><b>杨冉</b>:您的博文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南开的历史,以前都是通过媒体或者公众号走马观花的提起过。不像这些博客文章这么深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对《对南开校父严范孙先生的纪念》的评论</b></p> <p class="ql-block"><b>张郡廷</b>:向南开大学校父致敬!在清末时期,非常不易。尤其是西太后专权并把中国拖入落后挨打之时。可想而之。南开先驱的报国之志很艰难实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对《对南开校友周恩来总理的纪念》的评论</b></p> <p class="ql-block"><b>金俊卿</b>:周总理青年时期的故事是我最早知道南开大学的。但不了解南开大学的建校历史。随着读您的作品,如临其境,百年名校培育了无数社会精英,仁人志士。当年创办学校的張伯苓先生功在千秋,利在万代。</p> <p class="ql-block"><b>张郡廷</b>:南开教授写南开,重点叙述周恩来。南开中学育雄才,国之栋梁母校栽!校长资助外留学,总理一生母校爱。铜像屹立校园内,陱躬尽萃滿胸怀。</p> <p class="ql-block"><b>王志强</b>:为周书记的美文点赞!中国共产党对当年民主人士、开明绅士给予的帮助一直是放在心上的。毛主席对章士钊也是个突出的例子。对民主党派对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的同情、帮助是充分肯定的。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功劳也给予了充分肯定。人民英雄纪念碑从1840年算起,中国共产党1921年才成立。革命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每个阶段都有先进人物,先进群体。全公有制社会主义时期对应的先进群体有"左"的成分。社会主义革命思想高涨之时,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被看作是过时的思想是自然的。现在,对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尊重,合乎当下社会客观现实。</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对《对南开学子于方舟烈士的纪念》的评论</b></p> <p class="ql-block"><b>金俊卿</b>:英雄豪气贯九州,革命何须怕断头;红旗插遍神州日,缅怀先烈于方舟。</p> <p class="ql-block"><b>张郡廷</b>:南开先烈于方舟,五四运动为领袖;满怀壮志闹革命,为党为民热血流!!</p> <p class="ql-block"><b>王巧娥</b>:抬头仰望那高耸入云的纪念碑,在阳光下闪耀着荣耀和光芒。</p> <p class="ql-block"><b>天空义福</b>:逝者如斯夫,不亦说乎?愿逝者安息、生者奋进!</p> <p class="ql-block"><b>上善若水</b>:红色精神代代传承,用行动诠释青春与责任。</p> <p class="ql-block"><b>花罂</b>:穿越时空与英灵相会,在心中播种希望和力量。</p> <p class="ql-block"><b>水晶</b>:每一个细节都是对烈士们最好的致敬,值得我们永久怀念。</p> <p class="ql-block"><b>绣缘禅意~陈美凤 服务生命之美</b>:在岁月长河中留下深刻印记,激励我们继续前行。</p> <p class="ql-block"><b>天使</b>:这座纪念碑见证了南开大学优秀校友们的崇高精神。</p> <p class="ql-block"><b>日暮途远</b>:面对风雨无惧,仿佛能感受到烈士于方舟坚定的目光。</p> <p class="ql-block"><b>阳光正好</b>:雕像背后承载着一段不朽的历史,每次经过都会为之驻足膜拜。</p> <p class="ql-block"><b>蒲徳万</b>:烈士于方舟的形象让人肃然起敬,永远铭记他的英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b> </b><b style="font-size: 20px;">对《对南开化学学科奠基人杨石先教授的纪念》评论</b></p> <p class="ql-block"><b>张郡廷</b>:南开教授著美篇,妙文描写杨石先。化学先驱奠基人,伟人称赞现场覌!</p> <p class="ql-block"><b>苏兰芳</b>:历史和人文名人,向载入史册的领袖伟大的科学家们致敬。</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对《微分几何之父陈省身大师的纪念》</b></p> <p class="ql-block"><b>Leslie Lai</b>:去年清明前随老婆到京为岳父母扫墓,乘便往天津见阔別44年的华侨大学善韦和恩平两位同学,其中善韦是在南开校园长大的。由他带领参观了南开陈省身数学研究所和故居及迦陵学舍,感受了著名学者的事迹,不枉此行。</p> <p class="ql-block"><b>荣荣</b>:读了你的文章了,介绍了陈先生,描述的很细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对《对著名诗人穆旦的纪念》的评论</b></p> <p class="ql-block"><b>大唐审美</b>:穆旦先生堪稱當代中國現代詩人最傑出的代表人物,他将社會視角、人性慈悲溶于詩句中,其思想之深邃與藝術張力堪稱當代杜甫。在先生面前,彼時的南大嶺導羣體都是罪人!</p> <p class="ql-block"><b>肖庆英</b>:这座雕像真是栩栩如生,仿佛可以和我们对话一般。</p> <p class="ql-block"><b>文章</b>:诗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对《风光旖旎的马蹄湖》的评论</b></p> <p class="ql-block"><b>水晶</b>:在南开大学这样有着诗情画意的地方读书实在太幸福了。</p> <p class="ql-block"><b>小凤</b>:荷花盛开的季节,真是校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啊!</p> <p class="ql-block"><b>Leslie Lai</b>:历史悠久名校南开。</p> <p class="ql-block"><b>夏末__凉薄</b>:马蹄湖边散步,清风徐来,好不惬意。</p> <p class="ql-block"><b>兰芳</b>:大姐的美文都拜读了,详细了解南开大学从建设到今天的世界名校……。您介绍的细致而且全面历史发展的人文故事情况,就是工作在南开也不见得知道这么全面,真长知识了。</p> <p class="ql-block"><b>满分牛郎</b>:想起校园里的马蹄湖,心情立刻舒畅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b>传统的性感</b>:大中路的马蹄湖,荷花绽放如画。</p> <p class="ql-block"><b>文章</b>:南开最有故事的湖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对《百年迢迢风采依旧的大中路》的评论</b></p> <p class="ql-block"><b>兰妮</b>:从小学到中学每天上学都要经过的大中路,确实很美,它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b>荣荣</b>:大中路是我们儿时,小伙伴们的必经之路,看了你的美篇,好像我们又走在大中路上了,并且有说有笑,你还经常给我们背诵诗句。</p> <p class="ql-block"><b>于良芝</b>:周老师可是下了一番调研功夫啊!不只是图文描述,还有历史脉络梳理,太不容易了!估计也只有您能写,您的家在南开。</p> <p class="ql-block"><b>任兵</b>:我正好有一张康殷的字,只有两个字。好好收藏。我已将两篇文章推荐给我大学同学群啦,也已推荐给同学们了。永远的大中路,永远的周老师。</p> <p class="ql-block"><b>王知津</b>:为苏教授的博文点赞!百年大中路,百年南开史。大中路承载着南开大学坎坷百年的历史足迹。虽然我在大中路上走过不止百次,但都未曾想过她的前世今生,拜读了苏教授的图文,给我补上了这一课。谢谢苏教授!</p> <p class="ql-block"><b>赵秀清</b>:读了你的博文“百年迢迢风采依旧的大中路”,我与王知津教授同感,在此我也要为你点赞。</p> <p class="ql-block"><b>严建援</b>:给周大姐的文笔和图片点赞。看了你的博文勾起我对老南开园的场景回忆。那时虽然我家住在天大,但两校相通,经常泡在南开园找小伙伴玩耍。清晰记得西村有几棵桑树,每年养蚕宝宝时都来这里薅桑树叶。也还记得南开的电影广场也是经常光顾的地方,每到周六晚要比较天大南开哪的电影好看,就搬小板凳去哪边看。上中学时我们还参加过学校植树,大中路两旁的大杨树许多是当年栽种的小树苗长大而成。还有西南联大纪念碑下面是我们上中学时参加“备战备荒为人民”劳动深挖的防空洞。几十年过去记忆犹新。校园越变越美,永远不变的是南开历史长河积淀的文化底蕴。现在我经常喜欢专程回学校散步,永远看不够的校园景色和难以忘怀的满满回忆。</p> <p class="ql-block"><b>吴国存</b>:晓苏,你在南开长成并为才,对学校有着深情厚意,因之写就南开景观系列好博文。看你的文章,一幅幅南开景色浮现于脑海,引发对过往的诸多回忆,往日时光,乃为人生最美珍藏,谢谢你让我们幸福回味往日时光!</p> <p class="ql-block"><b>杨莉</b>:周老师文笔真好,拍照也特别好,图文并茂,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b>马琳娜</b>:谢谢周老师,您太用心了,真有文采,期待您的佳作。</p> <p class="ql-block"><b>田翠香</b>:多么熟悉的景色,好像回到了学生时代。</p> <p class="ql-block"><b>毕晓方</b>:现在南大应该还没有开放吧,跟着周老师的博文游览一下。</p> <p class="ql-block"><b>杨忠海</b>:跟着老师溜达一圈了。</p> <p class="ql-block"><b>贾婧</b>:好亲切!又回了一次学校。</p> <p class="ql-block"><b>黄殿英</b>:荷花开的好漂亮!</p> <p class="ql-block"><b>陈沉</b>:跟着我导重温读书时光啦。</p> <p class="ql-block"><b>王红</b>:涨知识了,之前送我儿子到南大幼儿园,没有时间欣赏大中路。现在送我孙女到幼儿园,每次都要把新开湖、马蹄湖、海冰楼、大中路的所有地方都走一遍。</p> <p class="ql-block"><b>苏兰芳</b>:周书记又一篇佳作,我们欣赏长知识的同时为周书记点赞。</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对《消失的西村》的评论</b></p> <p class="ql-block"><b>杨冉</b>:满满的回忆,还能收集到这么多照片不容易啊</p> <p class="ql-block"><b>张郡廷</b>:儿时西村已不在,场景清晰浮脑海。银发记写少年事,添补终生一空白!</p> <p class="ql-block"><b>邓清华</b>:每次经过西村,都会被它的安静和美丽所吸引。</p> <p class="ql-block"><b>开心神兔</b>:西村的回忆总是那么清晰,仿佛昨天才离开。</p> <p class="ql-block"><b>金俊卿</b>:幸福的童年,美满的人生!</p> <p class="ql-block"><b>罗夏</b>:在西村生活一段时间,感受到了南开大学特有的人文气息。</p> <p class="ql-block"><b>成都WXP</b>:想起小时候在西村玩耍的场景,怀念无法言表。</p> <p class="ql-block"><b>风大影小</b>:散步于西村小巷间,仿佛置身于时光隧道中一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