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3年6月,跟着朋友去浙江自驾游。因为是休闲的且朋友都作了行程攻略,所以事前也不做功课了。一路用手机拍了一些照片,现在翻看很有意思。其中印象最深的是芹川村,以下的文字算是影想了。</p> <p class="ql-block"> 从朋友给的行程中芹川村是环千岛湖的一个点。去之前没有听说过,但是走过之后却觉得芹川村是这次旅游中印象最深。那种原生状态的自然,尽管只走了一小段,但是回味确实浓浓的。</p><p class="ql-block">从文渊狮城吃过午饭后,我们就驱车去芹川村,两地相隔不远,也就是刻把钟的车程。村口有一不太讲究的牌楼,壁上嵌着一块中英文的介绍牌,不经意地扫了一下,觉得也就是一个古村落而已,不过还是拍了张照片,以方便回家看看。其实信息量还是不少的,只是自己小瞧而忽视了。为方便阅读,录全文如下:</p><p class="ql-block"><i>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芹川古村</i></p><p class="ql-block"><i>芹川,因"四山环抱二水,芹水川流不息"而得此名。芹川王氏始迁祖万宁公于元末明切,由林馆月山迁居至此。距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现有五百三十余户,1800余人。</i></p><p class="ql-block"><i>芹川村居住环境幽静,自然景观优美,徽歙建筑毗连,文化底蕴丰厚。整座村落是"王"字形,呈" S "型的芹水溪穿村而过,溪清鱼欢;徽派古名居群隔溪而筑,毗连通幽;厅堂、楼阁、庭院、鱼池颇多,保存完好,环村且有"银峰耸秀"等八景;近、现代历史文化名人辈出,崇文重教,耕读遗风兴盛。曾出过赈灾有功受皇恩而册封立碑的义民王彦锦;跟随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任总统府特使、北伐军敢死队队长、全国总商会副会长王文典;美国旧金山大学终身教授、潘天寿的得意门生国画大师王昌杰;马一浮高足大学教授、浙江通志馆编辑王伯尹;王文典后裔现任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王次炤;中国著名首席笛子演奏家王次恒等。</i></p><p class="ql-block"><i>2014年2月,芹川村被命名为"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成为淳安县迄今唯一获此殊荣的历史文化名村。小桥、流水、人家,世外桃源般的美景,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i></p> <p class="ql-block"> 说起芹川的“芹”字,当然首先想到的便是“芹菜”(不管是水芹、药芹、旱芹、西芹……),其次联想的便是曹雪芹了。但是在古代“芹”还有微薄的意思,引申出去还有谦虚地讲博学多才。回到这里我觉得芹川二字还是微小川流不断之水的意思,当然也有隐喻此地博学多才。</p><p class="ql-block"> 刚一进村里,就被清清的溪水吸引住了,流水跌落了一个小小的斜坡,留下了一个个微微的涟漪,一小群鸭子里有振翅嘎嘎地叫着的,也有还在溪水中觅食的,好像最多的是在回首打理羽毛的。多么自然,这是一条活的小溪。溯流而上,水流都是静静地流淌着的,既不喧闹,也不张扬。当然,尽管是溪流,有时也会有脾气的,更何况日积月累的冲刷,河床也会被侵蚀的,所以每隔一段就可以见到河中有用卵石切成的水坡。</p> <p class="ql-block">溪水就是村庄的血脉,这条溪流贯穿着整个村子,溪水两旁的民居住宅鳞次栉比,为方便出行,因此溪上就有了许许多多的桥。最方便的当然就是就是独木桥(平桥),简单些的就是搁上一块厚木板,坚固些的则是长长的条石,以及为了过小车而加宽水泥板了。当然也有漂亮的石拱桥,后来才知道这座石拱桥有一个漂亮的名字:“际云桥”,拱券和台阶都是青石的。而且此桥有一个我从未见过的独特之处,桥的一边是五六级台阶,而另一边则是平板直连村道。还有一座桥也是要说的,尽管它只是在我将要离开芹川时,看到了一块指示牌“进德廊桥”,上面写着“清代建筑,为廊桥式,拱形石桥上是飞檐翘角的古建筑,亭内梁上的横匾书有"德业流芳"横匾,并配楹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匾与联均为清代书法家毛焕麟所书,该桥是芹川古民居标志性建筑之一。”因为同伴急着离去,所以只匆匆拍了两张。虽然此廊桥在国内和省内排不上号,但据说原来进出村必从此桥经过,怪不得是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沿溪而上顺着地形修筑的民居彼此紧挨着,看到那些高高的错落有致的黑白辉映的马头墙,喜欢之情不免流露出来,这个布局和标志性马头墙就是独成一派的徽派建筑的风格。欣赏粉墙黛瓦的徽派民居总是觉得是一种享受,既有节奏韵律,又有淡淡朴素中透出的年代感。当然也有一些看起来不是徽式的,可能是后来新建的,但是也看到建造半成的徽派民居,还没有抹外墙灰浆,第一次看到了徽派村居就地取材,是用砖和石块筑起的山墙,涨了知识开了眼界。</p> <p class="ql-block">我对芹川村印象深,还在于它还是自然的,是实实在在活着的村庄,没有过多的矫揉造作和商业化,生活在这里的人仍然过着自己淳朴的日子。</p><p class="ql-block">芹川村中香气氤氲,阵阵入鼻,我们寻香走过一座小桥,桥旁有一老妇人,守着一个小摊,卖一些蔬果,看来主要是卖给游客的。她告诉我们里面有一个榨油坊,香味就是榨菜籽油传出来的,村里人有卡和游客的价格差一元钱。</p> <p class="ql-block">在挂着“狮城酒坊”红灯笼的门洞。一个中老年摸样的男子,靠在门框上,敞开着上衣,悠闲地吸着烟,和我们随意地闲聊,使我们知道“狮城酒坊”是外面进来开的,不是本地的,本地也有一个做米酒的酒坊。可惜没有见到。</p> <p class="ql-block">我驻足在一栋修缮过的徽派建筑前,虽然没见到它逐次升高的马头墙,它也没有气派的门楼,但是它的门墙和门罩也不乏雅致的,凹字形的门墙相对于大门对称平稳,墙头上覆一排黛瓦,高耸部分两端飞檐翘起,无论颜色和形状极富装饰感。门罩头也做成飞檐式,突出墙体。门檐座青砖砌成,其中镶嵌着砖雕,很是精致。门前还做了少见的木栏门,门开着木栏门关着,木栏门上挂着一块“私人住宅非请勿扰”牌子。走近看了对着门是一方天井。和门里的一位老人搭话,知道这是一座老宅,文革时他从郑州赶回来,用泥巴把门墙的砖雕和房内的木雕糊了起来,才保存下来。近年花了168万重新修缮了。说起徽派建筑,他说此地原来是遂安地界,属于安徽。所以房屋多徽派。虽说后来他让我进里面看看,但是脸薄便谢过而离开了。</p> <p class="ql-block">进村的时候有人提醒可以租自行车,但是被不远处的古树吸引了,没有理会。所以只浏览了半个村子,有点可惜。</p> <p class="ql-block"><i>(这是同行者贺君抓拍的)</i></p> <p class="ql-block">这些带节奏的老樟树,引得我们往山上走了一段,结果也未能见到村子全貌。回来一查,其实水口两旁的老樟树很有来历,左边两株是最早种种植的,这边再种没有存活的,右边倒是存活下来了,于是形成老樟树狮象守门了。</p> <p class="ql-block">这个村子我不想称其为古村,她还是自自然然的老村,有些许改变也是自然的,倘若想打造成旅游地,就会做些矫揉造作的事,譬如狮城酒坊的小酒缸和大酒缸的装饰,艺术倒是艺术了,但是小乡村的酒坊怎么会做这种不实在的事呢?</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