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长玫瑰的土地》艺术琐谈:一部深邃温情的乡村画卷</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杨府</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长篇小说《长玫瑰的土地》是一幅描写乡村生活的写实画卷,其深度与温度并存,堪称书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创业史。小说围绕大学毕业的龙有山回乡创业的艰难历程,全景式叙写了地处沂蒙山腹地农村的现实生活以及当代青年农民的理想追求。在新时代文学的长廊里,仿若一株茕然挺立、兀自绽放的奇卉,吐露着独树一帜且摄人心魄的芬芳。这部小说其深度不仅仅表现在主题的挖掘、人物的塑造、情节的架构等方面,而在诸如乡村振兴、传统与现代冲突、农民命运的探讨以及对人物命运和内心世界的刻画等方面,亦皆有着精彩而深刻的丰富呈现。同时,小说中所展现的乡村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处事态度、人情的冷暖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又强化了人性的主色调,也延展了当代小说的艺术内涵。如此,借由其深邃的表达和暖人心扉的情愫,作者潜心描绘出一幅如梦如幻的乡村画卷,让人读来,沉浸其中,陶醉不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以其深邃,引人思考</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乡村振兴这一恢弘的时代主题,于作者的笔下,绝非空洞无物的口号,而是一场真切实在、饱含艰辛的探索与百折不挠的挣扎。小说剔除诸多虚浮的社会表象,直抵事物的核心,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现了当下的乡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迷茫与希望,传统产业的渐趋衰落与新兴产业的勃然兴起,农民在土地和市场之间的犹豫不决与毅然决然的抉择。传统的习俗、陈旧的观念与现代文明之间的交织对撞,是激烈的,不加掩饰的,也由此引发了一连串深刻的变革与阵痛。譬如,龙有山的创业故事,不仅仅是个人的奋斗历程,更是乡村产业升级换代的一个缩影。他所面临的资金短缺、技术瓶颈、市场竞争等,反映了乡村振兴道路上所遭遇的现实困碍。然而,正是在克服这些困难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感受到了乡村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作者以细腻入微、丝丝入扣的笔触,精心勾勒出乡村社会在这股时代浪潮中的坚守与妥协,无奈与失落。使读者得以深刻体悟到时代的变迁,给乡村社会所带来的深远影响,如晨钟暮鼓,振聋发聩。</p><p class="ql-block">小说在人物塑造上,细腻入微,入木三分,展现出了令人赞叹的深度。龙有山勇敢坚毅,他的内心世界丰富而复杂。他既有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和对土地的眷恋,又有对现代知识和技术的渴望与追求。他在创业过程中遭遇了无数次的失败,但每一次挫折都没有击垮他,反而让他更加坚定了带领村民致富的信念。其内心的挣扎,尽显人性的复杂多面。他的每一步,皆踏在时代与自我之博弈中。他的决策和行动,也并非总是一帆风顺,有时也会因为急于求成而犯错,但正是这些不完美,让他的形象更加真实可信、立体鲜活。龙有山先是用土法熬胶,因设备简陋导致第一次创业失败。后在大哥龙有余的支持下,他带领龙有才、张小妹等村里的年轻人二次创业,历经艰辛,令停产的制胶厂起死回生。后因环保问题,胶厂被迫关停,损失惨重。然而,痛苦与迷茫并未将他击倒,反而越挫越勇。他在困境中反思,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的曙光,最终找到了种植玫瑰,精炼玫瑰油的产业转型之路。龙旗村作为“玫瑰生态园”的试点单位,由此拉开了一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新农村振兴的创业序曲。龙有山的创业故事,令人动容。在这部小说里,作者所塑造的一批新农村青年,像龙有余、龙有山、龙有才、张小妹、李雨芹等,个个形象鲜明,善良执著,给人以奋发向上的感人力量。</p><p class="ql-block">龙有勇直率如弦,性情如火,冲动豪迈,真纯毕现,鲁莽中藏真情。他的一言一行,彰显出乡村人物的质朴纯真、憨态可掬。在面对爱情与道德的艰难抉择时,他内心的挣扎与纠结,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最后的坚守,深邃幽微。龙有才和李雨芹两情相悦,乖巧善良的张小妹勇敢地追随有山去外地学习,在这片长玫瑰的土地上,散发着幸福美好的馨郁花香。</p><p class="ql-block">龙大娘,这位善良传统的女性形象,代表了乡村中老一辈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她以宽容和慈爱包容着家庭中的种种矛盾,用智慧和经验为晚辈们指引着人生的方向。她的存在,让我们看到了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以及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的重要价值。众多人物的命运相互交织、彼此牵连,共同构成了一幅乡村生活的繁杂绚丽画卷,让读者对乡村人物的内心世界,有了更为深刻透彻的洞悉与理解。</p><p class="ql-block">而小说的情节架构,仿若精巧编织的锦绣,多线交织,却丝毫不显杂乱。矛盾冲突,此起彼伏。乡村振兴的主线贯穿始终,其间穿插着传统与现代的激烈冲突,</p> <p class="ql-block">家庭的纷争,爱情的纠葛。从龙有山的创业艰辛历程到乡村的拆迁变革风云,从村庄内部的纷争扰攘到危难面前的不计前嫌、安危与共。这些情节相互交织,共同奏响了一曲波澜壮阔的乡村乐章。每一个转折都出人意料,每一次冲突都扣人心弦。如村民之间因利益分配不均而产生的争吵、家族内部的纷争等,矛盾冲突的巧妙设置恰到好处,既极大增强了故事的戏剧性张力和扣人心弦的魅力,又有力推动了情节的跌宕起伏、峰回路转,更深刻地反映了乡村社会的现实问题和人性的弱点。通过小说,我们既能目睹人性的光辉璀璨、熠熠生辉,也能洞察到乡村社会在变革浪潮中所面临的种种棘手难题和严峻挑战。这种深度的情节架构,让小说绝非只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叙述,而是对乡村生活深邃洞察、深刻剖析与精准把握之后的即时呈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以其温情,给人力量</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说中的男欢女爱、亲戚厚知、邻里故旧的情感,恰似冬日里熊熊燃烧、炽热旺盛的炉火,温暖着读者心灵的每一寸角落。那份淳朴真挚、毫无杂质的关爱,令人深切感受到人性的美好纯粹、至善至真。乡村生活之琐碎,皆含温情。尤其是在艰难困苦的时刻,邻里之间的相互扶持、倾囊相助,让人坚信人间自有真情在。当龙有山创业遭遇困境时,村民们纷纷伸出援手,有的提供资金支持,有的出谋划策,这种团结互助的精神让人倍感温暖。家庭的温暖是小说中另一道绚丽夺目、光彩照人的风景。父母对子女的无私付出、默默奉献,兄弟姐妹之间的深厚情谊、血浓于水,让人于纷繁复杂、喧嚣浮躁的尘世中,觅得了心灵的温馨港湾、宁静栖息之所。爱情的描绘同样细腻入微、动人心弦,那份羞涩的暗恋,炽热的追求,以及相濡以沫、患难与共的长久陪伴,宛如绽放在乡村广袤无垠土地上的缤纷夺目的野菊花、玫瑰花,璀璨大地。</p><p class="ql-block">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不懈追求,乃是小说温度的核心精髓的又一所在。尽管乡村生活充斥着艰辛,生活的不易,自私、嫉妒,但人们始终心怀希望、憧憬未来,奋力改善自身的生活境遇。他们在土地上辛勤耕耘、挥汗如雨,用汗水悉心浇灌着梦想的种子,期待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每一次的尝试,每一次的挫败,都未能熄灭他们心中那团炽热燃烧、永不熄灭的火焰。这种对美好生活的执着坚守、追求与向往,如繁星点点,给人以希望的微光,让小说洋溢着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力量,激励着读者无惧艰险,勇往直前。</p> <p class="ql-block">而在环境描绘方面,作者仿若丹青妙手,用细腻如丝、精妙绝伦的画笔,勾勒出一幅绚丽多彩的水墨画。那广袤的田野,金黄的麦浪,芬芳的玫瑰园,都在作者的笔下焕发出迷人的光彩。四季的更迭,自然的律动,都与人物的情感和命运紧密相连。春天的希望,夏天的热烈,秋天的丰收,冬天的沉寂,都为故事增添了丰富的底色。</p><p class="ql-block">“漫山遍野的秋黄带着毛燥燥的甜味儿直往鼻腔里钻,褥热黏稠的风蛛网样往人身上裹……”</p><p class="ql-block">“清灵透澈的柴汶河风吹绸布样在群山间飘飘悠悠日夜不歇地游走……”</p><p class="ql-block">“不知啥时,月亮新嫁娘一样羞涩着一张红红艳艳的圆脸爬出了山谷。月光柔和静谧,银纱样洒落一地,让夜溢出万般的朦胧和神秘。沂蒙山的月夜美得让人心里生出一种想唱一唱或哭一哭的感觉……”</p><p class="ql-block">“村街上,一群早起的孩子吱吱呀呀地打雪仗,三五只黑狗跟在他们身后追逐嘻戏,雪蛋偶尔打在狗身上,黑狗变成了花狗,狗们跟小孩样撒娇地哼嘤几声,使劲抖抖身子,沾在身上的雪四处飞溅,身上立马油光闪闪黑的好看……”</p><p class="ql-block">“春天来了。开得像刚出蛋壳的鸟嘴样的迎春花,在悠悠晨风里欢悦地冲人笑……田野里有了浅浅的绿意,麦苗旺旺地泛着青,枯草丛里,野蒜和狗皮草拱开地皮嫩绿着眼望外偷瞧。”……</p><p class="ql-block">山川田野,皆有灵性。春花秋月,各呈风姿。通过这样生动的、诗意流淌的描写,田园风光,花开花落,皆是华章。不仅为故事增添了浪漫迷人的韵致风情,更让读者深深领略到乡村的宁静致远、美好宜人。同时,环境的更迭变化也映衬着人物的心境起伏和命运波折,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切地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同身受、引发共鸣。</p><p class="ql-block">在语言运用上,作者恰似一位技艺娴熟、出神入化的乐手,弹奏出一曲曲动人心弦、余音绕梁的乐章。乡音俗语,韵味无穷,如陈年佳酿。小说中充盈着生动形象、妙趣横生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让文字充满了跃动的活力和强烈的感染力,如春风拂面、润物无声。地域文化及意识形态话语,更使小说文本充满了特别的“沂蒙精神”气息,比如“都什么年代了,还有要饭的?要是传到外面去,多丢咱革命老区的脸啊!”这种原汁原味的语言,增强了小说的地域特色和真实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沂蒙山村,亲耳聆听着村民们的家长里短、琐碎日常。隽永蕴藉的语句,通俗易懂的表达,让每一个场景都栩栩如生,每一个情感都细腻入微。既展现了乡村生活的质朴,又传递出深刻的思想内涵。</p> <p class="ql-block">《长玫瑰的土地》这部小说,兼具深邃幽远的深度和炽热如火的温度,观之如品佳茗,回味无穷。以其深度,引人深思;以其温度,给人希望。深度与温度,在此完美融合,乡村振兴之艰难,尽显笔端。传统与现代之磨合,发人深省。农民命运之坎坷,令人悯怀。这一切的一切,方成就了这一部生动的篇章,值得细品深思。</p><p class="ql-block">它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质朴且魅力无穷的乡村世界,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乡村人民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和对美好生活的坚定执着、矢志不渝。</p><p class="ql-block">它让我们看到乡村的真实模样,感受其灵魂的跳动。</p><p class="ql-block">它不单是一部书写乡村振兴的小说,有些地方,难免粗糙,但确实是一部新时代乡村生活的真实写照和即时记录的用心之作。</p><p class="ql-block">它原生态一般地记录了一个乡村的样板,以及这个时代的变迁更替和人心的坚守、拼搏的足迹。</p><p class="ql-block">在《长玫瑰的土地》这部小说里,我们找寻到了心灵的寄托港湾、精神的栖息家园,也获取了奋勇前行、锐意进取的强大力量和无畏勇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