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兴宁市径南镇星耀村,这一承载着三百多年历史传承的中国传统村落,其独特的星耀闹元宵火把节是广东省非遗“兴宁上灯习俗”的重要组成活动。昔日称为“迎灯子”或“擎灯子”的星耀火把节,其初始仪式便是敬奉公王。</p> <p class="ql-block"> 在梅州客家地区,公王这一存在对于客家人来说再熟悉不过。公王不仅是人们心中的保护神,更是寄托了他们祈愿永保平安、消灾赐福的精神信仰。据传,公王喜好居于树上,以此观照整个村落的动向。而那句常说的“举头三尺有神明”,或许正是源于此。</p><p class="ql-block"> 星耀村内的三仙公王庙,坐落于寨岗山坡之上,庙旁一棵百年“子灵树”繁茂生长,显得高大挺拔,郁郁葱葱。庙门上的对联引人注目,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公王的崇敬与感恩:“公事公心众人办,王恩王德万民思”;“好人行好心积德,善者做善事修功”。这些对联无不彰显了公王在村民心中的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 关于星耀村公王名为“三仙公王”的由来,流传着一段美丽的传说。昔时,福、禄、寿三位神仙游历凡间,看中了星耀村(新坳背),认为此处宛如人间仙境,此处居住肯是财丁旺盛。于是,他们托梦给罗氏先祖,指引他们前来此地建居。罗拱台、拱辰兄弟手持火把,意念所到之处火把最亮处即为新居落处。正是在火把指引下,由罗氏兄弟拱辰与拱台按照梦中神仙的指示所定新居之地。此地原本有一公王坛,于是他们便置办祭品,烧香拜请公王让地。一场大风将纸球吹至五百米外的将军树下,公王坛便迁至此处,以石块建坛。为感谢三仙与公王的恩德,罗氏兄弟将村中公王命名为三仙公王,一直沿袭至今。因此,村中流传着先敬公王后敬祖的习俗。</p> <p class="ql-block"> 三仙公王坛的建成,使得星耀村罗氏后人和来访者都得以出入平安。在三仙公王庙中,人们不仅祈求公王保一村平安,还祈求进财、功名、婚姻、得子、长寿等各类福祉。除了逢年过节隆重祭拜外,家中的喜事如结婚、祝寿等也会置办三牲祭品至公王坛祭祀。村人都传说公王特别灵。</p> <p class="ql-block"> 关于三仙公王的显灵传说更是数不胜数。其中一位叫祝香姆的下村人,以她的善良与孝顺以及对公王的虔诚闻名。有次面对粗大树干,她仍能穿着屐自由上下。另有一说是在每年的火把节中,无论白天如何大雨滂沱,敬完公王后,雨总会变小甚至停止。</p> <p class="ql-block"> 然而,“文革”时期,“将军树”因缺乏保护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一次台风中倒下,称奇的是,它的倒下并未对周围居民造成伤害。随后,“爱日楼”罗氏后裔、旅印华侨习时伯号召捐款,在原公王坛址建设了新公王庙以供人们祭拜。2018年春,星耀罗氏宗亲理事会进一步对公王庙进行扩建改造,消除了安隐患。</p> <p class="ql-block"> 这一系列的故事与传说,都使得星耀村的三仙公王成为了一个独特的文化符号,承载着村民们的信仰与希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