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代枭雄东北王张作霖和少帅张学良,父子十分相信风水,无论是其父之遗骸进不了张氏陵园,还是他本人的遗骸进不了元帅林,都暗藏着冥冥之中的预示。</p><p class="ql-block">1928年6月4日,张作霖被炸身亡,半个月后,张学良化妆潜回奉天为父奔丧,张作霖的葬礼在奉天历史上绝无仅有的隆重与宏大,除了常规送葬队伍,后面还跟着数千荷枪实弹的士兵,张学良将出殡搞成阅兵,目的就是为了震慑那些打东北主意的国内外势力,尤其是日本和南方的蒋介石集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作霖本应归葬于张氏陵园,但奉天省省长等人提议,鉴于张作霖出任过大元帅等职,当另行专立陵墓,此提议得到当局赞同,遂由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共出120万大洋,作为张作霖陵墓修建之需。同时,此倡议同时还得到南京政府同意。</p> <p class="ql-block">送葬仪式之后,按照风俗应该是下葬,但由于张作霖死的突然,根本来不及修建陵墓,所以棺椁就停放在帅府内的关帝庙,棺椁外面用麻布沾着桐油包裹数层,底部用冰块垫着,就这么暂存在家里,等待陵园竣工再迁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了找一块风水宝地,张学良选了几十个风水先生,在奉天周边寻找墓地最佳位置,折腾了半个多月,一个姓周的风水先生在抚顺找到一个好地方,在抚顺东北方向30公里左右,有个村子叫高丽营子,村南有一处山岗,称为“老龙头”,山岗三面环水,与著名的铁背山隔水相望,周先生跟张学良说:“这块地方前照铁背山,后坐金龙湾,东有凤凰泊,西是金沙滩,绝对是难得的一块风水宝地,大帅如果葬在这,肯定能够保佑张家万世富贵。</p> <p class="ql-block">张学良现场勘验后很满意,又把帅府当家人——五妈王雅君,以及自己的夫人于凤至,还有父亲的把兄弟张作相、汤玉麟都叫上,一起去看看这块地,全有人登上山岗,山下浑河水雄浑流过、白练环绕,远处的铁背山葱茏有致、林深翠绿,两道天然屏障为山岗遮风挡沙,“老龙头”探入水中,气若游缰,所有人都赞叹不已,全都赞成在这里为张作霖修建陵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帅府大管家彭贤被任命为大元帅墓的工程处总督办,统筹负责陵墓建设的全部事宜。张学良给修陵拨款1400万元,其中奉天省出资400万,黑龙江和吉林各出200万,热河出资100万,剩下的500万窟窿,由大帅府补齐。张学良给彭贤的要求是陵墓必须气势磅礴,预算不够,就追加投资,一定要将陵墓修得富丽堂皇。在为张作霖墓命名的时候,奉天省长白永贞提议叫陵,寓意大元帅由此升天登仙,吉林省长王树翰提议叫“嘏陵”,嘏字本意同福,寓意福荫后人;参谋长杨宇霆则认为应该叫定陵,寓定乾坤之意。张学良考虑再三,对所有人说:“孙中山先生的铃木建在南京紫金山,被人称作中山陵,我父亲只不过是一介草民,得老天垂怜创一番功绩,我看,父亲的墓地就叫大元帅林吧。</p> <p class="ql-block">两年多的紧张施工,陵墓主体工程如期完工,占地400万平方米,相当于560个足球场,由外墙、方城、圆域和宝顶四部分组成。外墙红砖黄瓦,颇有皇家气势,方城青砖垒筑,通过120级台阶与山岗上的圆城连接,圆城位于“老龙头”之上,分东南西三座门,当中围着核心部分——宝顶墓室。上绘日月星辰,下刻水波浮云,墓室四周用彩色鹅卵石镶嵌吉祥图案,张学良还别出心裁地在门旁两侧立了两个西方的小天使,墓室正中的长方形石台就摆放张作霖棺椁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元帅林分布着上百个石像,都是张学良从北京各个废弃的皇家陵园里收集而来,这些石人石兽总重达6000吨,从北京车载马拉,用时八个月才从北京运到元帅林,光捆扎的绳子就磨断了几千条。建设墓园用的所有砖瓦都是特制的,本来辽宁商务总会会长杜重远,打算在砖瓦上刻具有国家元首意味的“陆海军大元帅”,张学良知道后,要求改成“安国军张大元帅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学良得知陵寝竣工,从北京赶到元帅林,前后查验一番,特别满意,请人算了一卦,定下1931年11月24日为张作霖下葬。正当所有的准备工作都有条不紊的进行时,一件影响中国历史走向的大事突然发生,致使张作霖未能下葬,巨资修建的元帅林从此空置,历经沧桑,至今仍然矗立在“老龙头”。</p> <p class="ql-block">张作霖没有葬在“元帅林”,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还是由于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张学良过早地离开东北后,始终没有能够重返故里。所以,张学良将其父的陵园“元帅林”完全建成,并将其迁葬于此之事,他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遂成终生憾事。</p><p class="ql-block">张作霖死后,因为日本人的阻挡,遗体整整停放了9年时间才草草安葬。而张作霖生前所修建的豪华墓元帅林,却成了一个摆设。元帅林位于抚顺市东边,占地10万墓,如今已经成为旅游景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据史料记载,民国初年,张作霖生前,主张修建张家陵园。于是,他聘请了一位当时非常有名的风水先生杨大师。这天,杨大师端着罗盘寻来寻去,最后,一路寻来,看中了锦州锦县东北的驿马坊。通过仔细勘测,他认为驿马坊就是最好的地方,据杨大师说,这里,有龙卧于此。据驿马坊村的村民介绍,张作霖墓园西面正对着三座山,分别叫马鞍山、印山和猴山,暗合古人“马上封侯”、“封侯挂印”的寓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作霖便深信不疑,下令动工。正当挖着挖着,一块青石板便呈现到了眼前,杨大师见状急忙叫停,让掘土者如此如此、这般这般,一番指导。杨大师告诉张作霖说,这块青石板可不比寻常,是个大吉之兆,召示着这块地十分之好。张作霖见状大喜,命人大兴土木,陵园很快落成。</p> <p class="ql-block">然而,新陵园建成之后,张作霖只将其母归泽此地,张父之棺却未见归入,其父不入张氏之新陵园,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原来,在张作霖14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因在赌场结仇,被同村的无赖打死,后来其父被葬于海城的辽河下游,可是,辽河下游常闹大水,鸡犬不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年,张家仅有的几间破草房也被大水淹没。其母王氏告借无门,为解决吃饭问题,带着张作霖兄妹三人,投奔了镇安县小黑山附近二道沟的娘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也就是这一次,张作霖之父的坟墓,被大水冲垮,其棺木几经冲挤,最后漂移到一块高粱地才停止,张家人无暇他顾,心想此为天意,于是便将张父之棺就地掩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来,张作霖在官场腾达飞黄,他便坚信,其父之葬地为风水宝地,陵园建成后,自是无归其父之墓,而只在陵园内设了虚祖。</p> <p class="ql-block">张作霖葬在驿马坊村,是他的旧部把兄弟张景惠等人操办的,这墓园原本是张作霖自己选定的祖坟,他的亡母以及原配夫人赵氏,都葬于此地。将张作霖移葬在这里,似乎是理所应当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以及“文化大革命”,还有大自然的风剥雨蚀,张家茔地杂草丛生,一片荒凉,除两甬座碑外,其它建筑大都倒塌毁坏。</p> <p class="ql-block">1986年7月,张学良将军旧部荆有岩、胡震、惠德安、郑殿起4位老人专程来到石山镇驿马坊村,祭扫张氏墓园;1986年10月2日,张学良将军的侄女张闾衡女士、侄子张同光先生及夫人,分别从香港、巴西前来祭祖;1987年5月,张学良将军的堂弟张学文,偕夫人王文瑞及子女,在张学思夫人、全国政协委员谢雪萍的陪同下也来祭扫墓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世纪90年代,张学良曾打算回国扫墓,但因故未能成行。张作霖儿子、少帅张学良于2001年逝世于美国夏威夷。</p> <p class="ql-block">2014年8月,辽宁省人民政府将张作霖茔地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7月并雕一花岗岩标牌立于园中,阴刻魏碑体“张作霖墓园”。</p><p class="ql-block">古语云:人之过,需安茔。有为已故亡亲择福址,定穴,迁坟,安葬,修坟,立碑,生基,建祠堂,家族墓园计划的各位朋友,每天只接待一户,请提前于永好先生联系,每月吉日有限,早择日登记安排,望您周知!</p><p class="ql-block">电话:17121998998</p><p class="ql-block">福慧轩环境规划团队,竭诚为您服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