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经过禹州城上城人们的群起调查,厦门下忠薛令之墓是假墓已见分晓,如还要继续争执,除非去福安薛令之真墓进行考古发掘了,薛令之后人能答应吗?</p><p class="ql-block"> 其实,在薛嶺山公园迁建薛令之坟墓,本身就违反殡葬法的明文规定,在市民公园里是不可以建坟墓的。同时,老百姓住在这里,对坟墓忌讳也情有可源。自古以来,死人与活人是不能住在一起的,人死后,就是最亲的人,也会选一个偏僻的陵园安葬,这些习惯全国各地都一样。</p><p class="ql-block"> 薛嶺山公园是薛嶺山原址,早期厦门有南陈北薛之说,选址敍述这段故事也是情理之中,让人们来到薛嶺山公园后,了解到早厦门有山前住陈姓人,山后住薛姓人的历史记载,他们的祖先是陈黯和薛令之孙,使薛嶺山公园从单纯的花草树木添上精神色彩,成为厦门的一张名片,无疑是一件好事。但是,不能单纯的为薛令之建坟墓、建长廊,而是要把陈黯也列进去,他也是南陈北薛领军人物,应该建“南陈北薛文化长廊”,主要是讲敍陈薛两族早期共同开发建设厦门的故事,宣传他们艰苦奋斗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如果只建薛令之文化长廊,那陈姓人也要建陈黯文化长廊怎么办?其他姓氏也都要建各姓氏的长廊又怎么办?那各姓氏各宗族都要把本族官当得最大、名望最高的人都葬在薛嶺山,岂不把美丽的薛嶺山公园又变成了埋葬尸体的陵园?所以在薛嶺山公园,宣传南陈北薛初始开发厦门的故事,宣传他们的精神,学习他们优秀的方方面面,才是老百姓所希望的,也是最最重要的。</p> <p class="ql-block"> 厦门是一个美丽的城市,作为任何一个厦门人都希望把她建设好保护好。挖掘厦门的历史故事,把它告诉人们是一件很好的事,但要看他如何做,如果掺杂了个人情感,在人民共同拥有的薛嶺山公园里,把文化长廊建成薛族祠堂,主要宣传宗族文化,那大错特错了,把好事也办成了坏事。</p> <p class="ql-block"> 我小时候爱看电影,“英雄小八路”,“小城春秋"等影片至今还记得一二,到了厦门定居后才知道这些故事发生在厦门。厦门的文化底蕴很深,古代有苏颂、蔡牵、陈化成、陈黯、林巧稚、林希元、吴本等,现代有叶飞、陈嘉庚,林松龄、吴学诚、张逢明、刘惜芬等,还有一大批在战争中和建设中,为厦门人民献出宝贵生命的仁人志士,更应该把他们的雕像竖在公园里,事迹刻在墙壁上,千秋万代记在人们心里,也使厦门的公园都充满生命力。一个公园有一个故事,遊不完的公园,看不完的故事,来旅游的人们,在厦门住上十天半月也不嫌多。</p> <p class="ql-block"> 儿时父亲送给我一套明信片共200多张,是解放前厦门新民书社印刷的,封面是厦金漳泉的风景照,已有百年历史了,现挑几张老厦门的照片出来,供大家观赏。看看这些老照片,对比现在建好的美丽景色,心情无比舒畅。我觉得,过去的南陈北薛的唐宋时代,厦门人口仅几十万人,现在的厦门已有500多万人了,大家都来自五湖四海,就别在这寸土寸金的地方搞什么姓氏派系、地域派系,赵钱孙李都一家,都是厦门人,一起共同把厦门建设好、发展好、保护好,共同拥有一个美丽厦门,不是更好吗?</p> <p class="ql-block"> 下面把一百年前的老厦门照片发给大家观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