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杜甫草堂,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37号。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杜甫草堂占地面积近300亩,仍完整保留着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和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修葺扩建时的建筑格局,照壁、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旁配以对称的回廊与其它附属建筑。草堂内珍藏有各类资料3万余册,1955年成立杜甫纪念馆,1985年更名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1961年3月4日,杜甫草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大雅堂,名为“大雅堂”的古迹不多,被大家熟知的成都杜甫草堂中的“大雅堂”是北宋文学家黄庭坚命名的,建于北宋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系宋代丹棱名士杨素为实现黄庭坚弘扬杜甫两川夔峡诗的心愿而建。当时堂内珍藏宋代著名书法家、诗人黄庭坚手书杜甫两川夔峡诗诗碑300余方,后大雅堂毁于明末兵燹,堂内所藏诗碑已不复存在。</p> <p class="ql-block">诗史堂~是杜甫草堂纪念性祠宇的中心建筑,因杜甫的诗歌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到衰的历史过程,被誉为“诗史”,故建筑以此得名。其内部安放着杜甫的半身铜像,两侧有朱德元帅撰写的对联“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表达了杜甫及其作品在人们心中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少陵碑亭”是一座以茅草作顶的亭子,简约古朴而不失庄重,亭内竖立一座“少陵草堂”石碑,那“少陵草堂”四字是清代果毅亲王允礼的手迹。杜甫自称“少陵”,世人称杜甫为“杜少陵”,所以“杜甫草堂”亦即是“少陵草堂”。</p> <p class="ql-block">茅屋故居~位于草堂的浣花溪畔,是根据诗圣杜甫诗描写和明代修葺扩建时的格局恢复重建的。茅屋故居有客厅、书房、卧室、厨房等几间简陋的房间。杜甫在他的茅屋故居写下了许多传世名篇,其中最为著名并广泛传诵且影响深远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是何等至真至善至美的家国情怀!</p> <p class="ql-block">最后在离开杜甫草堂之前买了有成都特色的明星片,又在甜品店喝了吃了熊猫奶昔和熊猫冰激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