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日子就这么一天一天的过着,每每想要写些什么的时候,按下键盘却又不知道从何写起,写些什么。说来可笑,从小的时候就有一个写作梦,看到家族里的一些是是非非,当时发誓以后一定要把他们写成长长的故事,就像《家春秋》那样,萌生这个想法的时候,应该上初中了吧。</p><p class="ql-block"> 后来上大学的时候,虽然没有如愿上到一所好的名牌的大学,但是还是如愿的上了中文系,而且因为专升本的原因,一上就是五年,上了五年中文专业的结果是几乎看完了图书馆里所有的小说,但还是也不曾写出过只言片语。而且也不曾因为看过的书多就变得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倒是时时表现的与周围的人和事有些格格不入。再后来,甚至就连这一点点的格格不入,也被生活慢慢的磨平,最终为做好一个平庸的平凡的人而奔波努力着。 </p><p class="ql-block"> 嗯,有些扯远了,生活虽然平淡,我们虽然平庸,但还是想写一写。</p><p class="ql-block"> 从我记事起,父母就一直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我和母亲、弟弟生活在乡镇上,父亲在小县城工作,母亲经营着几亩地,那时候家里的条件是艰苦的,父亲只有在星期六的下午才会骑着那个大大的二八杠自行车从三十多公里外的县城回到家里,那时候周末还是单休日。母亲带着我们,慢慢的我们长大,上学,后来大概是我上到初中的时候吧,父亲由于工作调动的缘故,到了镇上上班,但是那时候的记忆里,好像也并没有因为一家人可以每天都聚在一起就格外开心或幸福的感觉,更也许是当时对一些不快乐的事情记得更深刻些吧,只记得那时候父亲抽烟厉害,喝酒厉害,烟那是一根接着一根,中间不做停顿的抽,酒那是瘾到一个人待着也要自斟自饮,酒量又不太好,时常喝醉,时常因为喝醉而“教训”我和弟弟,所以在很长的时间里我对抽烟喝酒的人深恶痛绝,弟弟应该也是同感,直到现在,弟弟也没有学会抽烟,酒也是有应酬有需要的时候偶尔喝。这样的生活并没有过多久,后来我到县城上高中了,已经忘了父亲是什么时候又因为工作调动回了县城,至少是我上高一的时候他已经到县城了,自此我和母亲分别,开始了和父亲一起生活的日子,父亲烟抽的少了,喝酒的机会也少了。那时候周末开始双休,父亲周五回镇上,我周六还要上课,等上完下午的最后一节课然后坐班车再回镇上,这样的日子过了两年,到了我上高三的时候,弟弟也要上高中了,父亲便承担起了照顾我们姐弟两个的责任,自此母亲便一人留在镇上继续经营庄稼,贴补家用。再后来,我去上大学了,再后来我大学毕业那一年,母亲终于从镇上回到了县城,不再和我们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但是实际上,随着我和弟弟都走入大学,本身我们能待在家里的时间也不过寒暑假,一年不到九十天。</p><p class="ql-block"> 再后来我和弟弟大学毕业,弟弟在省城临时找了一个工作先干着,我在家待业备考各种入编的试,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年五月我考到乡镇工作,工作后的第二年然后就嫁人了,自此就离开了有爸爸妈妈在的家。还记得结婚那天,从家里出来的那一刻,忍不住哭得稀里哗啦,从娘家一路哭到婆家,还是忍不住,也顾不得哭花了一夜没有睡好维持着的画好的精致的妆。</p><p class="ql-block"> 女孩子是从结婚那天开始才真正成长的,离开了父母投入到一个陌生的和我们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家庭里,开始经营大半生的生活。后来也才慢慢明白,父母虽然多年两地分居,但是无论是和父亲一起还是和母亲一起,我们都是无条件被爱着的,嫁人以后父母虽然依旧爱着我们,但是对于女儿的生活他们时常是无能为力的。后来,家被分为娘家、婆家,有时候受了委屈或是心里不畅快回到娘家,母亲说的最多的是,你要忍着让着,再不就是看我实在难受就陪我一起落泪,父亲则是一声不吭满面愁容,他是从什么时候戒烟了呢。再后来我慢慢的成长着,天大的事回到娘家也是一声不吭,因为我不想对我的生活无能为力的父母再替我担心。再后来,我和父亲再也不会说生活的琐事,和母亲可以很淡定的发着牢骚,就像是在说别人的事,然后发完牢骚吐完槽吃着母亲做的饭,吃饱饭继续努力去把平庸的生活尽量过好。其实看的出来,相对来说,父亲和母亲对我还是比较放心的,因为,我一直也在努力的作出让他们放心的样子。</p><p class="ql-block"> 我还是会时常的怀念和父亲母亲一起生活的日子,尤其是母亲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对于生活那种坚韧的态度,三年前急诊剖腹产,没有告知父母,当时只想着天塌下来我都会也能够一人应付承担,家里人最终还是告诉了父母,等我从手术室出来的时候看到父母,那些撑着的坚强瞬间崩塌,眼泪止不住的流,母亲则是劝我不要流泪,说月子里流泪以后会留下病根。术后第一夜,也是最痛苦的一夜,当别人扯着大呼噜酣睡的时候,只有母亲一眼不合的坐在床边时时的观察着我,拿着棉签蘸上水帮我浸润干裂的嘴唇,问我疼不疼,能忍住不,需不需要吃止痛药,帮我揉着因为麻醉而冰冷的腿和脚,衣不解带的照顾到我能下床才又匆匆回去照顾弟弟的两个孩子。也正是母亲的这种无微不至,让自认为身边最亲近的人的那些不耐烦,变成一根尖尖的刺不时的跳出来让人觉得受伤。</p><p class="ql-block"> 我时时想起那些自己生病的、无助的、难熬的日子,也时时想起母亲,每一个最难的时候都是母亲在给予我力量,母亲包容着儿女们的小性子、坏脾气,好像也只有在母亲跟前我才是那个最自在的毫无包袱的我。在我自己做了母亲以后,我才理解了母亲对于我们的那种包容,与其说是包容,不如说那是一种无私的爱,我也是和我的母亲对我一样,极力的把所有的爱都给予我的孩子们,希望他们在多多的爱里成长,遇到难过的事想到母亲时可以充满底气和力量。</p><p class="ql-block"> 生命是个轮回,生活又何尝不是,由于老公工作调动,女儿在七岁多的时候转学到市里上学,儿子出生后也只是陪他到产假满就回到县城开始工作,后来由于疫情的原因,断断续续又一刻不离的陪着他有半年多的时光。我的儿女似乎又开始重复我小时候的生活,只是不能时时在身边陪伴的那个人是妈妈。好在六十公里的路程,交通是很方便的,好在单位工作比较规律,节假日周末总是能回到他们身边陪伴他们。</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爱是亏欠,谁说不是呢,在陪伴着他们的日子里,我总是想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无限的爱一股脑的都给他们,孩子们都很爱我,大抵也是感受到我对他们浓浓的爱意的一种回馈吧。</p><p class="ql-block"> 屈指一算,结婚14年,和老公两地分居的生活居然有12年之久,最远的时候距离100公里,最近的时候距离30公里。原来生活就在这奔波和奔赴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过着,不知不觉竟也过了这么多年。</p><p class="ql-block"> 生活是琐碎的,人是矛盾的,有时候会因为想念孩子们,在这无望的奔波里突然的陷入一种消极又低落的情绪里无法自拔,无处诉说,但是多的时候还是更愿意让自己能够积极的,乐观的看待生活,毕竟人这一生不过短短数年,过着过着这不40年都已经没有了吗?再看看周围,有多少和我一样的人,不都是在这么生活着吗?释然之后,继续好好生活。</p><p class="ql-block"> 寥寥写了这些,看了看似乎也没有什么主题,像极了有时候女儿写的作文,没有个中心,也不知道想表达什么情绪,写的随心又随性。算了,自己写的不好,还要扯上女儿垫背,有些不道德,好在无论我写了什么,再也不会有人来评判,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自由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