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文/祁万红</strong><h3>次日清早,我们乘车去年钦夏格日神山感受昆仑文化的魅力。</h3></br><h3>年钦夏格日山,意为“白脸英俊的山神”,是海晏县和刚察县交界之处的一座高山,海拔4385米,危峰兀立,高峻陡峭,终年积雪,雄浑壮观。这座神山因为孕育了很多神话传说,所以在环青海湖周边各族群众中具有很高的地位。</h3></br> <h3>在华夏民族的神话传说中,西王母是创世神话——昆仑神话中的核心人物,是汉族、藏族、蒙古族、土族等众多民族共同崇拜的偶像,被尊称为王母娘娘。在道教神仙体系中,西王母是所有女仙及天地间一切阴气的首领。原是掌管不死药、罚恶、预警灾厉的长生女神。在内地,西王母又是护佑婚姻和掌管生儿育女之事的女神,所以人们对她尊崇有加、格外上心。</h3></br><h3>相传青海湖是西王母的瑶池,夏格日山是西王母最得力的护湖、护山大臣之一。此山也是西王母修行居住、传经布道的地方。</h3></br> <h3>《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神,有纹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初有炎火之山。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h3></br><h3>据考证,“弱水之渊”指青海湖,“昆仑之山”指夏格日山,“炎火之山”指夏格日东侧的热水山。“神人”指的是西王母。传说西王母人面白虎之身,长有九条尾巴,是夏格日山的仙主。</h3></br><h3>昆仑神话是世界两大神话的主体神话,与希腊神话齐名,甚至昆仑神话的体系和内容还要大过希腊神话。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夸父追日、大禹治水等神话故事滋养了无数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而且昆仑神话是华夏民族共同的母根文化,其中中国东方的蓬莱神话、南方楚神话及中原神话都来源于昆仑神话。</h3></br><h3>上午十点多,我们到达夏格日山脚下。</h3></br> <h3>这里草场辽阔,大地像铺上了厚厚的绿毯子。一条条闪着银光、曲里拐弯的小溪流,像人身体里茂密的血管一样流向草场各处,滋润着草场上的小草快乐的生长;在温暖的阳光照耀下,黄色的蒲公英、白色的羊胡子草、粉色的牵牛花、紫色的蜜罐罐花和鲜艳的紫菀竞相开放,绽放出生命的本真,释放出生命的情怀,画面感非常的柔和、美丽。驻足这里,立即会产生强烈的拥抱大自然和不忍离去之感。</h3></br> <h3>抬头看,正前方是一处雄伟的藏式建筑,高大的门楣,淡黄色的外墙颜色,墙体上方是透阳光的玻璃窗,其上是一圈涂成褐色的垂檐屋顶。正门中央牌匾上端端正正书写着“昆仑神祠”四个金色大字,正门两侧假窗户上是昆仑神话和西王母的一幅幅精美图画。门打开,走进展览馆里面,迎面是一座西王母俊逸的雕塑,微微含笑、发髻高挽、装束飘逸的美神女神形象。</h3></br> <h3>传说西王母还有另外一种形象。每当在祭海、祭山时,西王母装扮成与平时不一样的另一幅模样,她嘴里装上兽牙,披头散发,身后装有一条豹子的尾巴,俨然是一幅凶神恶煞的面貌。这也印证了《山海经》中“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的描写和记载。卸下这套装束,回到生活中,西王母又是一个美丽慈祥、雍容华贵的美神形象。</h3></br><h3>据说,这幅雕塑是西王母28岁的形象。</h3></br> <h3>西王母雕塑左右及其后面,是由13幅壁画组成的昆仑神话系列故事,这些故事包装在很大的钢玻璃框内,供人观赏,以防毁坏。这些故事和壁画依次是:仓央嘉措在青海湖的故事,关于青海湖起源的传说,西王母会见周穆王的故事,西王母给汉武帝赐蟠桃的故事,须弥山的故事,青海湖祭海的故事,等等。</h3></br> <h3>看完展览,听完故事,我们从展览馆出来绕到展览馆后面,仰视起眼前真真实实、又气度不凡的夏格日神山来。</h3></br> <h3>这座黛青色的山峦,有着和别处青山不一样的外貌和气韵。它东面的热水山被绿草严严实实覆盖着,和大草原的景致相吻合;而夏格日神山披着的“衣服”,就像一件弥勒佛身上的佛衣,半敞半裹着。半山腰有一条界限分明的雪线。雪线之上的雪早已融化了,裸露出黛青色或灰黑色的山石;雪线之下却是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草和各色野花覆盖其上,形成了两个截然分明的景观。<br></br></h3></br> <h3>“夏格日山的山顶有一根高约3米的石柱,听说是天上的陨石掉落此地,被藏族群众称之为‘镇山神柱’,”何老师如此介绍道,顿了顿她又故作神秘地继续说道,“这根石柱像殿堂的廊柱,表面光洁,敲击有铿锵的金属之声。因此,有学者认为这就是《山海经》中记载的‘昆仑铜柱’。昆仑铜柱就是昆仑神话中用来支撑天地的昆仑天柱。”</h3></br><h3>啊!世上竟有如此神秘玄虚之事。我感慨道。</h3></br><h3>“有人看见过这个擎天铜柱吗?”</h3></br><h3>我沉浸在这段神话故事中,赶忙向何老师提出我的疑问。</h3></br><h3>“即使上去了,也看不见擎天铜柱。”</h3></br><h3>“为什么?”</h3></br><h3>“擎天铜柱被敬献的哈达包裹得严严实实,看见的只是外表。是否真的是铜柱,就无法知道了。”何老师回答。</h3></br><h3>“这座山如此陡峭,有人上去过吗?”</h3></br><h3>“上去过。有一条盘山小路可到达山顶。每年的大年三十晚上,每月的初五、十五,都是朝拜神山的日子,人们上山去敬献哈达,祈求平安健康。”何老师如此解释我的疑问。</h3></br><h3>“今天有安排我们上去看看的计划吗?”</h3></br><h3>“没有这个行程安排。主要是时间不允许。上去最少需要2个小时,有人2个小时恐怕也到不了山顶。”</h3></br> <h3>何老师继续对我说,“听说山上有108个神秘的洞穴,洞壁有人体摩擦的痕迹,洞穴顶部被烟熏过,地上也有灰烬和动物骨骸,说不定是古人类生活过的地方唻。”</h3></br><h3>夏格日山麓长满绿草野花。在这块草地上,我默默注视着眼前西王母曾经修行和居住过的地方,心里升腾起无限感慨和咏叹:我华夏民族代代相传的昆仑神话故事系列,不就是孕育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人文情怀和祖宗认同的根基吗?古人记述的《山海经》《淮南子》《搜神记》等传世著作,不就是今天咱们中国最早的山川地理的雏形、民族文化的雏形和国界的最原始状态吗?</h3></br> <h3>这次采风来到美丽的藏城刚察,瞻仰了藏城人民心中的神山,聆听了西王母的传说,体验了激荡心灵的昆仑文化,学到了不少的文化知识,感受真的是说不出来的好呢!</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1ZQ_jkmFetWzxASW1TqkVw"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