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体书法《七律 长征》

齐鲁

<p class="ql-block">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p><p class="ql-block">每当诵读和书写毛泽东这首诗词时,就仿佛回到了艰苦卓绝、一往无前、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年代!顿觉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全身充满力量、藐视一切困难和挫折!对毛泽东更加崇敬和怀念!</p> <p class="ql-block">  这首诗在毛泽东诗词中流传最早、影响最大, 是诗人的得意之作,也是广大读者最喜爱的作品。这首诗的手书现在所见有七件之多。一九三六年美国记者斯诺访问延安时,毛泽东第一次将自己的书法作品《七律长征》赠送给外国人,后来又将这首诗书赠给王炳南的妻子、德国人王安娜。还书赠给江西农垦文工团演员邢韵声以及毛泽东的卫士长李银桥等。</p> <p class="ql-block">无疑的,这些书作中最值得称道的是赠给李银桥的一件手迹。这件手书写于一九六四年四月二十日。这年四月,毛泽东的卫士长李银桥调到天津工作,李银桥请毛泽东为他写字。李银桥花了一个月的工资从北京琉璃厂买了一个很长的折子,请毛泽东书写。在李银桥全家向毛泽东告别时,毛泽东已写好。李看了非常满意。李又请许多中央首长在折子上题了词。郭沫若推荐多位书画家在折子上画了画。康生知道后,借去看,在归还时又送给了李一幅复印件。</p> <p class="ql-block">这件手书为竖写横幅,行草书体,取大草气势。有标题、作者署名、书写时间,形式比较完整。通篇加标点符号,与文字浑然一体,成为作品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笔以中锋为主,兼用侧锋,结字欹侧程度比从前减少,仍带有字体大小参差的风格。运笔圆润遒劲,稍带涩笔,气魄浩大,自然流美。是毛体书风成熟后的杰出的代表作。</p><p class="ql-block"> 这里还必须顺便提及的是,这件手书毛泽东赠送给李银桥后,李银桥一家回去争先阅看,忽然发现″大渡桥横铁索寒″的诗句中少写了一个″索″字。第二天李银桥拿着诗折去见毛泽东,毛泽东笑了笑,提笔在“铁″字旁边加了一个小小的“索″字。后来郭沫若看了毛泽东的《长征》赞不绝口,并说“索″字加得犹如神来之笔,巧夺天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