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b style="font-size:22px;">我的自述:关于“三峡辣鱼儿感言</b><b style="font-size:20px;">”</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作者 三峡辣鱼儿</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我从2005年申请QQ号开始上网。</b><b style="font-size:20px;">2010年,开始大量登陆网络文学平台,当时请人帮忙开辟新浪、网易博客和微博,后又付费办理个人网站。至少从2012年,我就正式开始我的“三峡辣鱼儿感言”生涯,至今没有间断。</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酷爱文学,但自己动笔原创文章极少,故在博客上往往以欣赏转发他人作品为主。然后,以博客为根基本体,再转发分享至我的微信、微博和QQ空间,从而产生系列反应,带动我个人各网络平台的整体阅读人气。转文,对于我鉴赏文学作品、结识国内外诸多文友老师,起到了良好效果,甚至可以说巨大作用。对于不少转文,我或多或少有感想有感悟有评论有荐语,于是开始三言两语,写好后复制放在转文的开头。“</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三峡辣鱼儿感言”就是这样顺其自然诞生的。</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我在网上结识的文友老师,估计至少300名,转发分享文学作品估计上万篇,所写“三峡辣鱼儿感言”估计2000 — 3000篇(目前电脑存档约半数以上)</b><b style="font-size:20px;">。所转作品,按地域分类,五湖四海的朋友都有,比如宋振华老师,是美籍华人书法家,至今我仍然转发他的书法艺术作品;按身份分类,有地处卑微的作者,也有梆梆作响的名家。比如鹏鸣老师,他的文学创作和理论研究著作,多达六千万汉字,仅《鹏鸣文集》,就多达32卷,有1800万汉字。其著述系多国语言出版发行,牛得不行,竖起了一座中国当代文学的“珠穆朗玛峰”。至今,我仍然转发分享他的文学作品。</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我转发感言他人的文学艺术作品,其实没有任何目的。</b><b style="font-size:20px;">当然,如果把我通过网上正常活动,来结交朋友学习知识,也看成目的的话,那就是这八个字的目的:结交朋友学习知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从好多年前,我就已经决定了我个人文学路上的原则走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不拜师。也就是不搞那种师出某门。我可以叫任何人为老师,那是一种通行的礼貌。我此生,没有关门跪拜的老师。究其原因,可能是我自卑心理,我怕自己无能,有负师父厚望。仅在中学时期,我认识一位某文工团的专业创作人员。我在回答某人问我“(文学创作)老师是谁”时,我说某某某。这位专业创作人员,虽与我打交道时间仅一两年,交谈过几次,但我对外话已出口,那么我承认,这位先生可称是我半个文学老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小学中学到大学的老师,那是另一码事。不仅要承认,并且要恭敬。目前,高中杨老师、初中许老师都与我有网上往来。尤其是杨老师,对我文学上寄予殷切期望,让我每每想起,感动落泪。</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不麻烦人。我比较愚钝,加上懒惰,没有什么文学作品。因此不会给他人添麻烦。万一哪天,的确是万一 ——— 哪天拙笔写了点什么,我也不会申请“项目扶持”呀,申请弄个“本本”呀,请人改稿呀,作序呀,研讨会呀,发布会呀,签名会呀,统统免掉。得了,我向鹏鸣老师学习。他从来不搞这些程序,鹏氏著作霸气地搁在世界几十个国家的尊贵地方,卖得好好的。白岩松说得好:是金子,到哪都会发光。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发不了光,怎么办?好说。我本身只把文学当爱好,没有希望,哪会有失望呢?</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总之,我希望接触更多朋友,更多老师。但,一般情况下,我不会主动有所求,起码不会在以上已述两条自定原则求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任何人,任何作品,只要在我的视野内,只要你愿意接纳与我打交道,那么,我就有转发和感言的可能。</b><b style="font-size:20px;">为什么说是“可能”呢?一是作品多,多得像大海里的鱼,而我每天转发量有限 ——— 最多“6条鱼”(转文内容除文学外,我还常常转发哲学、艺术、音乐和励志等多方面)。那是否可以加转发量呢?我通过长期摸索,“6”比较适宜。二是转发得有质量标准,加上内容结构比例和个人眼光、偏好,所以选中你的概率的确偏低。三是“感言”也有个复杂的酝酿过程,绝对不是一挥而就的。我得平时就对作者创作的整体情况,关注,阅读,分析,了解,存档,得抓住作品最感动我的亮点,还得有一个优美的文学叙述。田里的瓜,通过时间和诸多外界条件的支持,成熟了,才会“蒂落”。我的感言也是如此出笼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比如,昨晚,我写宜昌市果园文学社秘书长周女士“大舅舅”一文的转发感言,读了三遍文,又调取查阅了作者的大量文学资料,写成感言初稿,寄周过目,提出建议后,再进行修改。。。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世间任何事物,其实都是认真的过程,都不简单!</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请愿意或想要我转发作品、感言作品的文友们,记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瓜熟蒂落!</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哦哦哦,后天是八月八号,我的生日。发布此短文吧,自己给自己的生日礼物。谨以此感恩长眠黄土的父母亲人,庄严自己68年的生命历程,礼敬终生受益的文学爱好!</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写于 2024年8月6日 农历七月初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