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爸爸吗

心中有春天

<p class="ql-block">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亲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然而,对于一些特殊职业的家庭来说,父亲的缺席成为了一种常态。二十多前,作为一名军人的妻子,我深知这种缺席背后的辛酸与无奈。</p> 我们家孩子在三岁多时,对父亲的记忆只是模糊的穿军装的记忆。记得大概孩子两岁多时,有一天我正在收拾家务,两孩子坐在床上看电视。这时电视上正在播放一场军人婚礼,小儿子指着屏幕对我说:“妈妈,那是爸爸吗?爸爸正在和一个阿姨结婚。”我抬头看了看电视,一名穿着军装的军人正在举行婚礼。我说:“那不是爸爸,他是一个叔叔,也是一名军人。”俩儿子问:“我们的爸爸呢?他为啥不回家?”<br>面对儿子的疑问,我无法给他一个明确的答案。作为军人的妻子,我明白丈夫身上的责任重大,他肩负着保卫国家的重任,无法轻易离开岗位。然而,作为母亲,我也希望能够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让他感受到父爱的温暖。我知道对于一两岁的小孩讲一些大道理是没有用的,我放下手里的活,紧紧的抱着俩儿子对他们说:“爸爸很忙,没时间回家,过春节时,我带你们去找爸爸吧。”俩孩子点点头。 那年春节,我带着俩儿子前往北京与丈夫团聚。刚下火车,我们看见一名穿着军装的军人在向我们招手,一见到那名小伙子,我就猜到爱人今天一定有事走不开,安排了一名班长来接我们。儿子问我:“他是爸爸吗?”我摇了摇头说:“他是叔叔,不是爸爸。”儿子又问:“爸爸为啥不来接我们呢?”我无言以对。作为军人的妻子,我深知丈夫的工作性质,他无法像普通家庭的父亲那样随时请假来接我们。但是,面对儿子的期盼,我的心中充满了愧疚和无奈。 <p class="ql-block">在这个特殊的家庭中,不管是做为丈夫还是作为父亲,缺席成为了一种常态。而我们,作为他的家人,只能默默地支持他。然而,这种缺席并不仅仅是空间上的距离,更是情感上的疏离。孩子渴望父亲的陪伴,渴望能够与父亲一起玩耍,一起学习。而我,作为妻子,也希望能够与丈夫共同分担家庭的重担,共同面对生活的挑战。但是,我明白,选择军人做妻子只有无私的奉献,只能在孩子面前扮演又当爹又当妈的角色。</p> 在没有爸爸的陪伴下,孩子们也习惯了我们仨人的生活,爸爸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称呼,有没有都一样。 <p class="ql-block">记得那年三月,爱人休探亲假回家时,已是中午,俩孩子都上幼儿园了。吃完饭后,我对爱人说,“你下午休息会儿,今天可以提前几分钟去接儿子,给孩子们一个惊喜。”然而当我五点钟准备下班时,爱人来找我,说,“没接到,老师不认识我不让接。”我想想,也是,对于一个陌生人,老师肯定不会让他把孩子带走。我和爱人一起来到幼儿园,向老师介绍了爱人。老师对我说,“我们看到一个军人来接孩子,只知道孩子爸爸是军人,但以前没见过。问俩孩子‘他是爸爸吗?′俩孩子一会儿摇摇头,一会儿又点点头。为了确保孩子们的安全,让你们多跑一趟了。”</p> <p class="ql-block">每年一次的相聚总是那么短暂,而孩子在幼时的记忆也不是那么深刻,在孩子的印象中爸爸只是模糊的记忆,“他是爸爸吗”可能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只要不是傻子都认识自己的父亲。但对于我们这个特殊的家庭来说,在二十年前对于远方的亲人,除了写信,最便捷的联系方式是打电话,那时没有视频,孩子幼时认识父亲真的很难。</p> &nbsp;作为军人的妻子,军人的孩子,缺席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我们学会了在等待中寻找希望,在期盼中坚守信念。在这个特殊的家庭中,我们学会了珍惜,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