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布盖河 <p class="ql-block"> 五、生态变化</p><p class="ql-block"> 艾布盖河从娜仁宝力格嘎查的张毛忽洞起始,顺东北方向流淌,穿过那些神秘的石头古城和汉长城南线,流经稍林房子牧点、哈达图、库列点素、营路等村庄。沿河两岸的土地,历史上都是苍茫浩瀚的原始草原。现在村庄的形成,是因艾布盖河流域水系发达,人们逐水草而居逐步形成的。据当地知情人士介绍,这里原是茂明安旗的草原,于清末民初开始放垦。由于人类生存的需要,人们开始把草原变成了耕地,从事种植业来解决吃饭问题。正因为这一放垦政策的实施,在历史上形成了大规模的“走西口”现象。其中漠南草原上的大部分人口就是“走西口”迁徙来的。据有关资料介绍,达茂旗曾放垦的土地从西到东依次是:西河、固阳等的土地由当时的茂明安札萨克放垦,当地人称这里的土地为“贾色地”(札萨地);乌兰忽洞、乌克忽洞、腮忽洞等地由当时的达尔罕贝勒旗放垦,当地人称这里的土地为“百灵地”(贝勒地);坤兑滩、石宝、大书吉、西营盘、小文公、武川县等地由当时的席力图旗沙木腾旗长放垦,当地人称这里的土地为“设并地”;四子王旗由杜尔布特胡硕亲王放垦,当地人称这里的土地为“火烧地”(胡硕地)。</p><p class="ql-block"> 可以想像,当年“西口人”在开垦草原的同时,解决了多少晋、冀、陕地区人口的吃饭问题乃至生命问题。然而,艾布盖河上游的生态变化由此开始。</p> <p class="ql-block"> (逐步退化沙化的草场)</p> <p class="ql-block"> 我们行走在西河乡所在地村北的山崖下,由艾布盖河水冲积形成了一片较为平坦的土地,人们在这里打井、修渠、建造水利工程,改造出4000多亩水浇地,增产丰收、繁衍生息。</p> <p class="ql-block"> 在西河村西南山坡上,我们的眼前出现了大片的绿色灌木林。村民告诉我们:随着七十年代以来的生态环境变化,这里的草原植被逐年稀疏,加之开荒和过牧等原因,使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一方面是对草原违科学的开发,另一方面是人口增加对粮食的需求,这对矛盾最终以满足人们的吃饭问题而过渡开垦。进入九十年代以来,这里作为达茂旗农区的最西端,处于阴山北麓一个风口,西北风进入此地,卷起植被稀疏后的沙尘,肆虐地刮向东方。每到春季大风时,沙尘天气愈演愈烈,便形成了沙尘暴,和整个西北地区的大风沙尘汇聚,连续不断地影响阴山以北地区,甚至刮到京津地区。</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行走来到一片柠条地,看到一个工程标志碑,这是2000年达茂旗紧急启动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起点。</p> <p class="ql-block"> 据林业部门介绍,当年达茂旗规划建设了西起西河乡、东至小文公乡150公里的生态建没带,林带宽约1.5公里,总治理面积达500平方公里,其中建设林带中间还修有125公里的生态作业路。其种植品种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柠条和林带间的优质牧草,当时叫“草灌结合”。这应该就是达茂旗人民全面治理生态环境的标志性工程。笔者从林业生态部门收集到当时建设情况的资料。</p> <p class="ql-block"> 当时的一组数据告诉我们那时的建没成果:“截止2003年6月,共完成模拟飞播造林61131亩、封山育林3000亩、人工种草30350亩、农田防护林1000亩。基本草场建设项目在牧区7个重点建没点共完成优良牧草种植10000亩,草场封育工程在4个建设点共完成50000亩,禁牧舍饲项目在4个建设点共完成12.5万亩,总治理面积达30多万亩。”</p><p class="ql-block"> 人类的辛勤奉献,使生态环境初步见到成效。当年夏秋两季的达茂草原,晨曦中草浪翻滚;暮色中波光粼粼;牛羊在草场上漫步:飞禽在湖水中嬉戏。山绿了、水清了、天蓝了,沙木蓼等一些濒临绝迹的植物重新出现;蒙古野驴、天鹅、黑鹳等野生动物重返草原故里。人们期盼的“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美景逐渐地、缓慢地重现。</p><p class="ql-block"> 从此,达茂人民展开了大规模的生态建设,为建设美丽富饶新达茂而不懈地努力着,不断践行并实施着再造秀美山川的豪迈誓言!</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网络上看到的白天鹅在艾布盖河栖息的影像,在此截图借用。由于影像资料散失,沙木蓼、黑鹳等野生动植物的资料已无从查找)</p> <p class="ql-block"> 自2010年以来,达茂旗以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林业重点工程项目为抓手,结合实际,发展以京津风沙源治理、国土绿化和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补偿等项目为主的生态林业和民主林业。加大森林草原、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力度,稳步实施林业政策,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截止2017年,已经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273.2万亩、退耕还林51万亩、重点区域绿化工程4.7万亩。</p><p class="ql-block"> 20多年来,达茂旗人民辛勤奉献,全力实施着“山水林田沙草湖”的综合治理,使全旗生态环境明显见到成效。</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文创编辑:屈李元</p><p class="ql-block"> 图片拍摄:屈李元</p><p class="ql-block"> 探寻助理:石太祥</p><p class="ql-block"> (连载之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