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古文游台

云中马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翠柏葱郁,文台高筑。 </p> <p class="ql-block">《 高邮州志》记:“宋苏轼过高邮,与寓贤王巩、郡人孙觉、秦观载酒论文于此。时郡守以群贤毕集,颜曰文游台。” 此番雅集,指的是元丰二年(1079年)四月,苏轼从徐州调往富饶之地湖州任知州,舟行大运河,经停高邮,其弟子秦观设 “少游宴” 在此恭候。 </p><p class="ql-block">秦观取湖中鱼、河中虾、泊中蟹;采野鸭、野鸡、野禽蛋;摘地青(蔬菜)、树青 (水果) 、水青 (水中植物如莼菜、水芹菜等 ) ,组合成了流转千年的 “少游宴” ,至今已成中国名宴。 </p><p class="ql-block">这是秦观引颈而望的雕像。“含情只待使君来”,迎接老师。 </p> <p class="ql-block">从此,文游台名胜,四方文人学士咸集,访古拜贤,题咏不绝。 </p> <p class="ql-block"><b>文游台,</b>古秦邮(高邮旧称)八景之一,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年),原为东岳行宫。现存建筑大部为嘉庆十九年重建。现占地面积3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四周有河沟环绕。 </p><p class="ql-block">6月26日下午,参观汪曾祺纪念馆后,我们一行四人步行十几分钟,转往此处。 </p><p class="ql-block">这是文游台游览全景图。 </p> <p class="ql-block"><b>四柱石牌坊,</b>竖南门广场前。“古文游台” 四字有清代著名诗人、书法家王士祯题写。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过玉带河石桥。 </p> <p class="ql-block"><b>南门,</b>走几步便是门厅。 </p><p class="ql-block">上方横匾“淮堧名胜”四字,由清末康有为女弟子、书法家萧娴题写。 “堧” 读“ ruán” ,本义余地、隙地;这里指河边的土地。 </p> <p class="ql-block"><b>秦观雕像,</b>位于东山前,院子中央的中轴线上。 </p><p class="ql-block">此山又称东岳,也有称泰山,其实是一处海拔仅35米的高台。 </p> <p class="ql-block">秦观(1049年~1100年),字少游,高邮人。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词人,苏门四学士之一,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历任定海主簿、蔡州教授、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后因党争,七年五贬。</p><p class="ql-block">从雕像可见秦观迎接老师的热切之情。 </p> <p class="ql-block"><b>盍簪堂,</b>位于东山坡上,登几步台阶,便可跨入。 </p> <p class="ql-block">“盍簪 ” 二字出自《易经》“勿疑,朋盍簪” ,意思是“不要再迟疑不决了,朋 友,快来相聚。” </p> <p class="ql-block">堂内挂有苏轼、王巩、孙觉、秦观画像。 </p> <p class="ql-block">并在东、西、北三面嵌有石刻《秦邮碑帖》25方和《东坡小像》、《祝东坡生日图》、《修禊图》画像3方,颇为可观。 </p> <p class="ql-block"><b>文游台,</b>是筑在东山顶上的建筑。 </p><p class="ql-block">其实,出盍簪堂,过一小院,走几步台阶就到。 </p><p class="ql-block">主楼门匾上方“山抹微云”,乃秦观《满庭芳》首句。 </p> <p class="ql-block">门柱上有“无双国士,终古文台”的章草对联。 </p> <p class="ql-block">分上下楼。 </p><p class="ql-block">楼下,中堂是一幅范曾所绘“四贤聚会” 瓷壁画。画中四贤伫立运河边,指点江 山。 </p> <p class="ql-block">东西两侧的墙上嵌有苏轼、秦观墨迹《秦邮续帖》。 </p> <p class="ql-block">上楼,环看四周,聚焦中间。也有一幅群贤图,立体彩雕,珍藏在玻璃框内。当年四贤在此登高四望,东观禾田,西览湖天。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西侧“湖天一览”,李一氓书。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东侧“稼禾尽观”,汪曾祺书。 </p> <p class="ql-block">现因树木参天,我绕楼一圈,一无所见。 </p> <p class="ql-block">牌坊、门厅、秦观像、盍簪堂、文游台主体楼在同一中轴线上。从文游台下来,往西线游。 </p><p class="ql-block">过一圆洞门,找西侧四贤祠、秦观读书台,重光亭、秦观纪念馆等景点。 </p> <p class="ql-block"><b>四贤祠,</b>明代建筑,为纪念四贤聚会于此而建造。院落门楼匾额上刻有“泰山北斗” 四字。 砖雕精美,下方是“文王访贤” 图,两侧刻有“文武状元”和“渔樵耕读”图。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门厅三间,祠宇三间。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入内见四贤相聚大幅画像。 </p> <p class="ql-block">并有四贤雅集记事和四贤文采风流介绍。 </p> <p class="ql-block"><b>秦观读书台,</b>位于四贤祠北。 </p><p class="ql-block">过这八角门。</p> <p class="ql-block">建于一处幽静的高台之上。 </p><p class="ql-block">可入院,也可沿夹壁小径,拾级而上。 </p> <p class="ql-block">共有三间平房,上一间,下两间。 </p><p class="ql-block">这间是读书房,秦观34岁入京应试前常在此读书。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庭院内有多个门洞和漏窗,非常别致。 </p> <p class="ql-block">台基较高,登临后能见山脚下的池塘,也可坐听周围的林涛之声。 </p> <p class="ql-block"><b>东岳庙,</b>又称泰山庙,位于秦观读书台西侧。 </p> <p class="ql-block">北宋太平兴国年间 (976—984年) ,道士李守坚,见城东北角这一处山丘,古柏森森、环境清静,于是建此庙。内设泰山王像,有东宫、西宫娘娘。日伪时期毁,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重建。 </p><p class="ql-block">依照《高邮县志》,文游台前身就是泰山庙。 </p> <p class="ql-block">有位住庙里的居士,向我指点庙里的一座佛像,说这是古物,很灵的。 </p> <p class="ql-block"><b>丹井寒泉,</b>在一侧院墙边。系根据秦邮八景新建 , “丹井寒泉” 四字为书法家田原所书。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再往西为映翠园、重光亭等建筑。 </p> <p class="ql-block"><b>重光亭,</b>为明朝记载田地分配的“高邮州公田碑”而建,系从外面迁入。 </p> <p class="ql-block">亭前的竹林边,有苏轼的《定风波 . 莫听穿林打叶声》可读。 </p> <p class="ql-block"><b>诗画廊,</b>继续往前,就走到西边的河沟。</p><p class="ql-block">有一条南北向的诗画廊。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廊间画框内是秦观的词作和今人配画。 </p> <p class="ql-block">走到南端,便是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中的小楼。 </p> <p class="ql-block"><b>秦观纪念馆,</b>诗画廊似乎是一个铺垫,往左一转弯,就来到馆前。 </p> <p class="ql-block">馆内庭院体现宋代的“园中馆、馆中苑” 布局。 </p> <p class="ql-block">院内一角有“山抹微云”景观小品。不由得默念秦观《满庭芳》词句:“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 . . . .” 描绘的是我家乡的景色,正因这一佳作,秦观又被称为“山抹微云君” 。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展厅前言:“国士无双秦少游” 。 </p> <p class="ql-block">后分:“秦氏溯源” 、“科场打拼” 、“宦海浮沉” 、“迁谪苦旅”等板块。“秦氏溯源” ,介绍秦姓由来和秦观的早年生活。</p> <p class="ql-block">“科场打拼” ,直到元丰八年(1085年)中进士。 </p> <p class="ql-block">“宦海浮沉” ,入仕后,任太学博士,迁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 </p> <p class="ql-block">“迁谪苦旅” ,因党争,“影附苏轼” ,不断被贬;先后从京城被贬到杭州、丽水、郴州、横州、雷州等地。 </p> <p class="ql-block">元符三年(1100年),复命为宣德郎。 在放还途中,于藤州去世,享年52岁。 </p> <p class="ql-block">这是刻在石上的秦观《鹊桥仙》中名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p> <p class="ql-block">至此,离开西线,走过中央庭院,又过一圆洞门,来到东线。 </p><p class="ql-block">迎面一座六角小亭,称“车乐亭”。 </p> <p class="ql-block">过亭,即见东侧河流。 </p><p class="ql-block">此处河面宽阔,对岸是月老亭和长廊。 </p> <p class="ql-block">径直走到前端,找见“挚友惜别” 雕塑, 苏东坡和秦观二人举杯对饮,“莫匆匆,满金钟。” 后者手提酒壶,“更向尊前把一杯”。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梅雨时节,翠柏青青。 </p> <p class="ql-block">在文游台参观,在字画之间,也是见字见画如面。 </p> <p class="ql-block">秦观诗云:“吾乡如覆盂,地处扬楚脊,环以万顷湖,天粘四无壁”。 </p><p class="ql-block">我们先不游高邮古城,而是匆匆来见古地、古迹、古人。 </p> <p class="ql-block">东坡先生果然醉卧草地,举杯山水之间,“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少游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THE END.</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