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东山堡遗址考察记

紅塵一笑已萬年

<p class="ql-block">长城东山堡遗址考察记</p><p class="ql-block">李廣平</p><p class="ql-block"> 自幼生活在东山、岷山、二郎山三座大山之下,抬头就可以看见巍峨的东山大顶子,却没有听说过那大顶子上有古城堡。去年冬季,润平兄登上东山大顶子,才知道那巍巍东山顶上隐藏着一座规模宏大的古城堡遗址。</p><p class="ql-block"> 早晨六点半,同淑琴出门,买了两个糖饼子然后坐出租车到教场三角路口下车,直接从周家崖進村,沿村路穿过村庄和高速公路桥洞,蜿蜒上山。</p><p class="ql-block"> 由于昨天下午的一场雨,山上显得很潮湿,空气特别的清新和湿润。村庄里杏花已落,梨花开得正好,山坡地里早有农人在种地了,晨风吹来,还有些冷。山坡上荒草萋萋,青草发芽,坟塚隐隐,松林青翠,暮春时节的东山还有些荒凉有些古清。</p><p class="ql-block"> 我们沿山路一直往上走,在即将抵达山梁时,有一户人家有十多人在种当归。说他们都种的迟了,种的早点的都出苗子了。再往上走就到了山梁上,这条路穿过山梁向山下蜿蜒,山下便是火烧沟,沟内的村庄正杏花红梨花白,有着春天特有的美。</p><p class="ql-block"> 站在这道山梁上抬头可眺望沟对面高耸入云的东山最更峰,据颜万智先生告诉我,他曾经登上最高峰,并从周边的村民中打听到这个最高峰名叫油锅顶,像一个扣着的油锅,是一个烽燧遗址。只是后来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修建电视转播塔时,把烽燧遗址给毁坏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要上山,便沿左边的一条上山的小路攀援而上,小路边开着许多粉红色的地丁花,以她特别耀眼的风姿装点着暮春时节的东山。这小路也不算路吧,但有人踩踏的痕迹,寻着这些痕迹一步步行進,穿过一片沙棘林和松树林,那沙棘林有火烧过的焦黑,应该是前几年山林着火留下的印痕。在接近山顶的一个小平台上,有个小一些的敌楼遗址凸起在平台的前台上,站在这里可以眺望到整个叠藏河河谷,尽管天色阴沉,亦尽显其壮观。</p><p class="ql-block"> 再上行,仍然是沙棘林,在沙棘林间绕行,抬头便看见了山顶台地上凸起的城堡墙体遗址,待走近观看,这是一个暗门遗址,沿暗门由西向东是一道长长的墙体遗址,一直向上延伸而去,墙体上长满了茂密的沙棘树。</p><p class="ql-block"> 暗门的两个残存墩台高约一米多,宽有二尺许,中间通道有一米宽,夯层十公分,为山上黄土所筑。由南向北有残存墙基隐于荒草和茂密的沙棘林间,很难向前行走,我们便沿着南面的墙体遗址一直前行,此段墙体有高有低,高处有两米多,低处仅有尺许,从西向东应该有百米之远,然后转向北面。南面距离墙体大约二十米处有一敌台遗址,居高临下,直面火烧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理位置。</p><p class="ql-block"> 在墙体由南向东转弯处,残存着一段高低不齐的墙体遗址,并且是两个城墩即马面遗址,很是壮观。墙体遗址内是洼陷下去约一米,宽约十六七米,长约百米向北沿展的一块台地。残留的墙体有三四十米,高有两米,低有一尺,宽二尺多,在大约五十米处有一墩台,东面和北面都墙基相连,在向北五十米处转弯向西,墙体遗址便隐入茂密的沙棘林中,人无法進去。站在东北面墙角的高台上,可以看见下面一个台地上有一个敌台遗址,凸起于山坡边,这里视野开阔,岷山、池那湾、以及池那湾的沙古城遗址、龙王台和洮河尽收眼底。</p><p class="ql-block"> 由于西面茂密的沙棘林遮挡,无法察看其地理和城堡遗址,依据西南面、南面、东北面和东面四个方位都设有敌台的形制来看,西北面和北面也一定设有一个敌台,西北面正好对着岷州城,是俯视和瞭望岷州城的最佳位置。</p><p class="ql-block"> 在这块洼地的上面就是最高的一块大平台,上面有一南一北两个高大的烽燧遗址,高约两米多,中间间距有二十米左右,平台上荒草黄青草青,低矮的沙棘林还没有发芽,平台上有挖野药的人挖的许多小坑,其中有两个坑内发现有一个长一尺的鉄勺和一口被砸成碎片的铁锅,还有一把生锈的平开铁锁,一块砸碎的手掌大的铁钟残片,上面有花纹和一个字。这些物件距离地表也就一尺左右,这片平台上应该埋藏着很多不同时代古人遗留的东西。</p><p class="ql-block"> 在这片台地上遇到一位放羊人,姓刘,六十一岁,火烧沟一社人。据他说,他父辈的人都不知道这东山堡建于何年,只听父辈说在战乱年代跑土匪时曾经在堡子里躲过土匪。依据挖野药的人挖到的铁锅鉄勺铁钟铁锁残件,这应该就是清代末年至民国时期火烧沟人和周家崖人躲避战乱匪患时掩埋的生活用品。</p><p class="ql-block"> 站在这平台上向东方眺望,在这片台地坡下是一片平坦的山梁,山梁连接着另一个山头,山顶上有座烽燧遗址,我们便一个台地一个台地的走下去,在第五层台地上看见一座巨大的圆形烽燧遗址,直径大约有六米左右,中心高度约两米,周边有宽两米左右的壕堑和宽一米的墙体遗址,烽燧遗址上长着许多沙棘树。</p><p class="ql-block"> 这座城堡的台地有八层之多,残存的墙体遗址与城墩都在第三层上,其规模之宏大,布局之精微实属罕见。据张润平兄测量,这个城堡遗址占地有五十亩之大,是一个八卦形的城堡,令人十分震撼。</p><p class="ql-block"> 我们登上另一座山顶,山顶上是一座烽燧遗址,烽燧正面高有两米多,黄土夯层十公分,背面与山体呈坡状,依山体有圆形的巨大壕堑遗址。烽燧遗址后面是一片长约一百多米,宽在十多米至四五十米不等的一个宽阔的异形平台,西北面有台地三层,应该是与前一个城堡配套的军事城防或军营遗址,两城上下呼应,构成一个十分规范严秘精巧宏大的防御系统,其设计和构建远非民间所能为,而应是出自国家层面的军事防御设计和建筑。</p><p class="ql-block"> 究其建筑体系和规模,它一定是古临洮即今天岷县秦长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历史风雨中不断被利用、毁坏和重建,直到百年前的近代,仍然被周边的村民用来躲避匪患,守卫生命和家园。而我现在看到的这一片宏大而残破的城堡遗址,只能告诉我们历史的恢宏和惊悚,岁月的喧嚣和寂静。我只能沉思,也可以仰望,每个人其实都是岁月中的一粒飘飞的微尘,转瞬之间就失去了影踪。</p><p class="ql-block"> 我们穿过山坡上的一片松林开始下山,鸟鸣林幽,时有野鸡惊飞。山坡下是一条林荫大道,我们沿松软的草地向山林里面走,发现越走越高,我们不是在下山而是在上山,但林木夹道,翠绿幽静,阳光照在林间,草木的清香弥漫在宁谧的空气里,像不时飞起的鸟扑進我们的心怀。</p><p class="ql-block"> 行走间偶然抬头发现树林的上方还有一个小山头,山头上还隐藏有一个小城堡遗址,但我们要下山,今天不能再上去一看究竟了,便返回向下走,弯弯曲曲穿过这片阔大的树林,进入白塔寺村,再往白塔寺参观,时杏花已残,梨花带雨,暮春时节的青草和树芽已渐渐侵染了整个巍峨的东山。</p><p class="ql-block"> 下山后在当归城吃剪刀面,时已中午十二点。 2024年4月23日</p> <p class="ql-block">东山的光芒(从二郎山三寨子遥望)左边是大顶子,中间是火烧沟,右边最高峰是油锅顶。</p> <p class="ql-block">航拍东山大顶(学者张润平拍摄)</p> <p class="ql-block">东南角的亭燧遗址</p> <p class="ql-block">从亭燧遗址眺望县城和二郎山</p> <p class="ql-block">向东山大顶跋涉</p> <p class="ql-block">东山堡南面墙体遗址</p> <p class="ql-block">东山堡西南角暗门遗址</p> <p class="ql-block">南面墙基遗址</p> <p class="ql-block">大顶之上的敌楼遗址</p> <p class="ql-block">东南角墙体遗址</p> <p class="ql-block">东南角墙体遗址</p> <p class="ql-block">东南角马面遗址</p> <p class="ql-block">东南角马面遗址</p> <p class="ql-block">城堡外南面山坡上的亭燧遗址</p> <p class="ql-block">东北角墙体遗址</p> <p class="ql-block">东南角墙体遗址</p> <p class="ql-block">东南角墙体遗址</p> <p class="ql-block">北面墙体遗址</p> <p class="ql-block">东面墙体遗址</p> <p class="ql-block">东面墙体遗址</p> <p class="ql-block">东北角墙体遗址</p> <p class="ql-block">城堡外东北角亭燧遗址</p> <p class="ql-block">东北角眺望城堡遗址</p> <p class="ql-block">城堡大顶上的两个敌楼遗址</p> <p class="ql-block">北面敌楼遗址</p> <p class="ql-block">南面的敌楼遗址(西角度)</p> <p class="ql-block">南面敌楼遗址(南角度)</p> <p class="ql-block">淑琴在东山堡</p> <p class="ql-block">城堡东南角全景</p> <p class="ql-block">从东南角向西北方向眺望</p> <p class="ql-block">作者在东山堡</p> <p class="ql-block">城堡东面马面遗址</p> <p class="ql-block">眺望东面山顶上的烽燧遗址</p> <p class="ql-block">墙体遗址东北角</p> <p class="ql-block">从北向南眺望遗址</p> <p class="ql-block">村民挖出来的铁钟残片</p> <p class="ql-block">村民挖出来的铁锅残片和铁勺</p> <p class="ql-block">东山大顶平台</p> <p class="ql-block">南面敌楼上</p> <p class="ql-block">眺望岷州城</p> <p class="ql-block">城堡东北角</p> <p class="ql-block">南北两个敌楼</p> <p class="ql-block">城堡东南角的洼地</p> <p class="ql-block">城堡外东面的亭燧遗址</p> <p class="ql-block">从东面远眺城堡遗址</p> <p class="ql-block">从东面山坡看城堡大顶</p> <p class="ql-block">航拍东山大顶堡(学者张润平拍摄)</p> <p class="ql-block">航拍东山大顶烽燧遗址(学者张润平拍摄)</p> <p class="ql-block">眺望东面烽燧遗址</p> <p class="ql-block">东面山顶上的烽燧遗址</p> <p class="ql-block">东面山顶上的烽燧遗址</p> <p class="ql-block">东面山顶上的烽燧遗址</p> <p class="ql-block">烽燧与城堡</p> <p class="ql-block">形如卧虎的烽燧遗址</p> <p class="ql-block">烽燧遗址上的宽阔台地</p> <p class="ql-block">登高烽燧望岷州</p> <p class="ql-block">东山大顶与岷州城</p> <p class="ql-block">行走林间</p> <p class="ql-block">东山的光芒(从二郎山三寨子眺望)</p> <p class="ql-block">秋天的东山(从岷山池那湾看东山)右边山峰为大顶子,中间最高峰为油锅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