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车

老山参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人的一生会经历大大小小无数事情。有的如白驹过隙,有的却刻骨铭心!1995年9月我被免去了小矾山乡党委书记,事发突然,(在免去我乡党委书记前一刻,县委组织部长还在对我去留问题争求我的意见。)县委决定让我先在家等待重新安排工作。由于我的主动要求,县委安排县审计局对我在小矾山工作进行审计(之前有个别对我有成见的人曾多次向县纪委反映一些无中生有的事情,其实就是我对他的所作所为提出过比较严历的批评,甚至说这样下去你早晚得摔跤,后来还真让我言中了。)这样我便不得不十天半个月回乡一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天,我正在班车停靠点等车回县城,忽然一辆212吉普车停在了停靠点前方十几米处,我一看从车上下来的是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何育才主任,我便向何主任走去,何主任也向我走来。未等我开口,何主任问我:“老胡你干啥呢?”我说:“何主任,我准备回县城去”。何主任又说:“我去乡里看看,一会和我一块回去吧”。我说:“谢谢何主任,车马上就到了,你忙去吧”。何主任说:“那你就再等一会吧”过了十几分钟,何主任又让他的随行人员(我忘了谁了)到班车停靠点喊我先回乡里,等一会和他们一块回县城。我说:“谢谢何主任,我还是等车吧”那天不知何故,班车迟迟不到。又过了一会,何主任亲自到班车乘车点找我,他对我说:“老胡,和我先回乡吧,我本来下午准备到黑山寺乡看看,我不去了,一会咱们吃完午饭就回县城行吧”。我见何主任这样说,不能再坚持等车了。其实从我内心讲,从何主任让司机师傅停车那一刻,我就非常感动了。人家何主任完全可以无视我的存在,直接开车进乡,我如再不和何主任回乡就太不知好赖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等到吃饭时,一位乡领导露出了不悦之色,好在我是何主任叫回去的,他自然不能说什么。当时我真想摔筷子走人,但理智告诉我,绝不能鲁莽行事,那样就太对不住何主任了,也辜负了何主任的一片苦心,这样我只能强装欢颜,免强吃了点东西。(十几年后,那位乡领导到我饭店就餐时,对同桌的几位随从肉麻地说,这是我的老前辈,我听后感到浑身不自在。没过多久他也摔了一跤。)吃完午饭后,我便搭乘何主任的吉普车返回县城,到了原环卫处下坡处,我对何主任说“何主任,停车吧,我已离家不远了”。何主任说:“老胡,如果是平时,你就在这下车。今天不行,我必须把你送回家”。听何主任这么一说,一股暖流流便全身,眼泪差点夺眶而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事过之后我一直在想,何育才这个名字在涿鹿如雷贯耳,但多年来我不但和何主任没什么交往,甚至连近距离说上几句话也很少很少。涿鹿地方虽不大,但我们俩却在不同的轨道上运行。1972年春我到太平堡水泥厂当工人,何主任1972年冬到太平堡乡中任教,虽然近在咫尺,却无缘见面。1975年,何主任应征入伍,我在水泥厂当采购员,天南海北乱转。70年代末何主任在劳动人事局担任领导,我在山区公社工作。80年代末何主任在县政府办担任主任,我在县委宣传部工作。1992年何主任担任县委办公室主任,我1992年到小矾山乡担任乡党委书记。现在一些领导喜欢高高在上,盛气凌人。而何主任却能对我这个落架凤凰扶危济困,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并从一个侧面代表县委对我的工作给于了肯定。对此,我一直铭记在心,终生难忘,而且一直百思不得其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直到有一天,我看了何主任所著《岁月情怀》一书才终于找到了答案。1974年春节前的一天,何主任父亲病重,咳不上痰,憋的嘴唇发紫,呼吸急促,情况十分危急,他毅然决定口对口为父亲吸痰,在场的人都劝他不要做免得被传染上什么病,但他为救父亲不顾个人安危,还是口对口为父亲吸了痰。我自认为自己也是孝子,并也得到了亲人和众乡亲的认可,凭心而论,如让我口对口为父亲吸痰还真不一定做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71年,已经是张家口师专的一名大学生,可何主任却要报名参军,保家卫国。要好的同学劝他:“再有一年咱们就毕业了,分配工作后就是公办教师,国家干部待遇,每月还有40多元的工资,到部队一个月就几块钱津贴,不合算。另外没毕业去当兵,退伍后是否分配工作还说不定,这是一辈子的大事,还是等毕业了再考虑为好”。可他却认为,一个热血青年,就应该在年轻的时候,拿起钢枪,保家卫国,奉献自己的青春不应贪图安逸,庸庸碌碌。最后张市桥东区武装部工作人员以大学生当兵“没文件”,阻止了他当兵入伍的愿望。1972年10月,张家口师专准备让何主任留校任教,为了实现参军入伍的梦想,他谢绝了学校老师们的一片好意。1973年征兵工作刚开始,他又报名参军,公社文教干部认为何主任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千方百计阻止他参军入伍。公社武装部郑部长也特别提醒他:“不要一时冲动,部队要求严,条件苦。到了部队就是一名普通战士,没有工资只有津贴,到时后悔也晚了。”由于有人故意阻挠,他又一次无法实现参军入伍的梦想。1974年他又报名参军入伍,带兵领导对他说:“到了部队你可是普通一兵,每月6元钱津贴,只有你现在工资的一个零头。另外部队地处边疆山区,环境不好,条件艰苦,要比你现在当老师苦多了,你可想好了,别到部队后悔就晚了。”何主任非常果断地回答:“当兵是我一生的梦想和追求,不管遇到多大困难,吃多少苦,我决心不变,当了兵我一辈子不会后悔的”。天道酬勤,1974年12月26日,何主任终于圆了参军梦。当年大学生参军,在全国大概也是凤毛麟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县水泥厂我也曾申请参军入伍,一来崇拜英雄,二来认为如能提干,军官比普通工人要体面的多。现在想来,我的思想境界比何主任相差十万八千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何主任他们刚入伍时,由于司务长的问题,战士们经常吃不饱肚子。在新兵连他们都是以班为单位从食堂打饭,打回饭按常理应让班长先盛,可班长总是让战士先来。谁都知道,排在后面的往往吃不饱,都是年轻人,饭吃的快,最后一个没打上,第一个盛饭的就吃完了第一碗。吃稀饭的时候,每人至少能吃到三碗,吃的快的就是四碗,个别的也有五六碗的。可从来未见班长盛过第三碗。班长和他们年龄差不多,只是比他们早入伍两年,他既是班长又是教官每天付出的体力脑力肯定比战士们大的多,可他却不与新兵争饭吃,顿顿吃不饱,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人和革命军人的高尚品质,他先人后己,一心想着他人,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既使何主任感动又使他受到感染和教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何主任是农民的儿子,质朴的家庭教育和艰苦的生活磨练,铸就了他纯真善良,先人后己的性格,尤其是经过军队这所大学校的洗礼,使他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得到了升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几十年来,不管是他的同事部下还是领导,对他的评价是,他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是廉洁奉公关心群众疾苦的好领导;是兢兢业业、勤奋工作、助人为乐、他人第一的好同志;是肝胆相照的好朋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仁才能大义。何主任正是具备了大爱无疆的胸怀,才能主动关爱他人,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并做出很大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虽年己古稀,但还要以何主任为榜样,力争在晚年多做有益于社会的事情,对得起共产党员这个光荣称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4年8月2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