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的生活记录:法国度假游之花絮

潘秀英

<p class="ql-block">2024年7月12日,女儿一家放假,大宝和小宝放暑假,女儿和女婿休年假。</p><p class="ql-block">带着我们旅游到法国度假。</p><p class="ql-block">行程是自驾:</p><p class="ql-block">第一站:德国的美因茨(1天)</p><p class="ql-block">第二站:法国的勃朗峰(3天)</p><p class="ql-block">第三站:法国的尼斯 (9天)</p><p class="ql-block">第四站:法国的第戎 (3天)</p><p class="ql-block">返程回德国。</p> <p class="ql-block">7月12日中午,到医院接上还在上班的女儿,直接踏上了旅法度假之行。</p><p class="ql-block">晚上到达;预定好的美因茨“选择旅馆”。</p> <p class="ql-block">汽车行驶沿途利田负责右侧拍照,我负责左侧。</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继续行程,因路程较远,女儿安排几次在服务区停留,活动活动腿脚。</p><p class="ql-block">大宝阳阳得到可自由活动的许可,三两下爬上了车顶,吓人的举动让我们大吃一惊。</p> <p class="ql-block">翻山越岭过遂道,花了40欧元,(瑞士不是欧盟成员国,办入境许可)穿越瑞士200公里。</p> <p class="ql-block">来到了法国“勃朗峰”脚下的小镇“卢布尼”。</p><p class="ql-block">这是居住的“民宿住房”大楼。</p><p class="ql-block">在这里“阿尔卑斯山”第一高峰的名气和滑雪圣地的天然条件,吸引了全世界的旅游者和滑雪爱好者,用“蜂拥而至”来形容一点不为过。</p><p class="ql-block">所以大大小小的房屋,在适时都用来接待到访者。</p><p class="ql-block">整栋大楼,都是公寓房,由于现在是淡季,入住率不足10%</p><p class="ql-block">关闭窗户的应该都是闲置的。</p> <p class="ql-block">楼下是花园。</p> <p class="ql-block">从住地可远观巍峨的“勃朗峰”主峰。(还有几十公里的距离)。</p> <p class="ql-block">由于是刚到,没有起火做饭,到市镇上去吃饭。</p> <p class="ql-block">今天是法国国庆日(独立日),镇上有各种庆祝活动,大家喜气洋洋,载歌载舞,好不热闹。</p><p class="ql-block">有小孩骑小馬活动,可两个宝宝谁都不感兴趣,我们看着好也没用。</p> <p class="ql-block">最热闹的地方是:赛马场。</p> <p class="ql-block">持续了1个多小时,仍未结束,我们是提前离开的。</p><p class="ql-block">离开时,大家还在兴致勃勃,啤酒和咖啡当然是大量消耗的。</p> <p class="ql-block">天气特别好,蓝天加白云,青山加白雪,比画儿更漂亮。</p> <p class="ql-block">7月15日是计划登“勃朗峰”的时间。</p><p class="ql-block">登山有管理严格的措施:</p><p class="ql-block">有预约报名的限制,你几点几分可以进缆车,提前不许进,延迟了手读很麻烦的。</p><p class="ql-block">在山上可逛到什么时候,返程的轿箱也是对号入内(全程站立,无座位)。</p><p class="ql-block">每个轿箱可乘30人。</p><p class="ql-block">这样无需排队,来早了无用,一边等着去。</p><p class="ql-block">这样实际上是对游客的最大负责,解决了无序拥堵的问题。(国内景区什么时候可引进?</p><p class="ql-block">照片是在我们向上行,拍到的对面下行缆车。(比较清楚)</p> <p class="ql-block">我们是从“沙慕尼蒙勃朗”登山口进山。</p><p class="ql-block">登勃朗峰共有两条线路:还有一条是从意大利进山。</p><p class="ql-block">两条线路都是缆车到达3842米的“南针峄”。再往上才能到达“勃朗峰”主峰,那就只能靠两条腿了,(专业的和非专业的“登山爱好者”)。</p><p class="ql-block">这里就是“南针峰”。</p><p class="ql-block">我们的运气不好:一是到达“南针峰”我俩和小宝宝大壮都有“高原反应”,头晕,恶心,腿发软,冒虚汗。不过休息一会儿,就缓解了。那也要慢慢地行走,不敢快走,万一摔倒了,就惹大麻烦了。</p><p class="ql-block">二是从上山到下山,始终厚云笼罩,看不见勃朗峰主峰的“容颜”。</p><p class="ql-block">就像我们去海南岛“五指山”,去了三趟也没看见“大拇指”,总有一块白云在山顶上转来转去。</p><p class="ql-block">有得有失,没有十全十美,能到这里看阿尔卑斯山的雪山,我们也就心安理得,知足了。</p> <p class="ql-block">千姿百态的雪山美景。</p> <p class="ql-block">巨大的冰川冰舌向山下延伸。</p> <p class="ql-block">这是法国一侧的登山缆车,与后面意大利的缆车不一样。</p> <p class="ql-block">这是意大利的登山缆车。</p> <p class="ql-block">上,下山的缆车线路超长,在中间设立一个中继站,需要我们换乘。</p><p class="ql-block">下山时我们在这里休息了一下,喝点咖啡,吃点蛋糕。</p><p class="ql-block">从这里:女儿建议(决定):兵分两路下山,一路跟徒步登山者们走路下山。另一路是我俩继续乘缆车下山,大宝阳阳做保护。</p><p class="ql-block">我们的担心是:小宝宝壮壮太小啊才5岁,到达停东场怎么也有6公里,这么小的孩子怎么受的了。</p><p class="ql-block">计划3个小时在停车场汇合。</p> <p class="ql-block">这是从下山的缆车看到的山下“沙慕尼”小镇(市)全貌。</p> <p class="ql-block">小宝宝壮壮真的很争气,他们3个人仅凭半瓶水,用时6个小时从山上走到了停车场。</p><p class="ql-block">山路崎岖,即不背也不抱,就是休息的次数多,一路连玩带逛,辨识蘑菇的有无毒,讲讲山上溪水的成因,还可看看小昆虫,给他讲讲各种植物,太晒了就折个大树叶当帽子,太渴了,喝一小口水润润嗓子。</p><p class="ql-block">有一个徒步登山的叔叔看到这么小的孩子,拿一块糖问他可不可以吃,饥渴难耐的小宝宝,立马向前伸出两只手,攥拳挑起大拇指,来了一句“0K”,逗的他爸妈哈哈大笑。</p> <p class="ql-block">7月16日我们驱车70公里,再次进入瑞士,来到了“日内瓦湖”。</p><p class="ql-block">这个湖由瑞士和法国共有,其中各占有湖面积60%和40%,法国称该湖为“莱芒湖”。</p><p class="ql-block">一湖两国共管,有两个名称,反映了语言和文化的通融与交流。</p><p class="ql-block">瑞士这方在围绕日内瓦湖有100多个景点我们并没有按图索骥,而是休闲地漫步湖边看风景,尤其是:地标性景点“大喷泉”是重点。</p><p class="ql-block">这是在湖边摩天轮上阳阳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从摩天轮上看“大喷泉”。</p> <p class="ql-block">可爱的小宝宝在“日内瓦湖”的渡轮上。(交通船)</p> <p class="ql-block">饿了和哥哥一人一个花生酱煎饼。</p> <p class="ql-block">小宝宝和我有一种天然的亲近。</p> <p class="ql-block">在疾驶的汽车里,第一次在姥爷的怀中,开心地大笑。</p><p class="ql-block">把他姥爷高兴地笑“傻了”。</p> <p class="ql-block">小宝宝吃着大樱桃,让我给他拍照片。</p> <p class="ql-block">7月17日我们行驶570公里,从勃朗峰山下的“卢布尼”,转场到法国的海边城市“尼斯”。</p> <p class="ql-block">尼斯住地是一个大的别墅房。房东是两个女儿的四口之家,趁着夏日来临,游人增多,自已家搬走,暂时出租,充分利用资源,让有泳池的优势充分地发挥作用。。</p><p class="ql-block">住过之后,体会还是不错的。</p> <p class="ql-block">旅游途中,吃饭还是习惯吃中餐,来不及做就找一个口味接近的泰国餐馆。</p><p class="ql-block">价格是比较贵的:6个人平平常常就是100多欧,核人民币1000多元。</p> <p class="ql-block">能自已做就实慧多了。</p> <p class="ql-block">这些都是女婿的功劳。</p> <p class="ql-block">陈健的手艺“海鲜炒面”。</p> <p class="ql-block">7月19日逛尼斯老城。</p><p class="ql-block">“尼斯~我爰你”这是尼斯的最瞩目的口号。是专门为“环法自行车赛”做的宣传造型。</p><p class="ql-block">而同时要召开的“第33届奥运会”并没有什么宣传物品让我们看到。</p><p class="ql-block">回想起来2008年在北京召开的“第29届奥运会”,那真是大手笔,与这次巴黎奥运会相比,真正是天壤之别。我们的庆祝规模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无以论比的”,可以说是:奥运历史上最辉煌的一页。</p> <p class="ql-block">尼斯老城的街景是很有特色的:</p><p class="ql-block">高大的楼房把道路挤的“又窄又小”,这是中世纪留下来的历史印迹,不大的老城里居然有六座“教堂,座座都是富丽堂皇,又都充满了传说和故事。</p><p class="ql-block">连同它紧挨着的“天使海湾”的“蔚蓝色海岸”吸引着欧洲及全世界游客们的到访。据资料显示:尼斯有40万人,但每年来的游客人数达到400万。尼斯的“海岸机场”的吞吐量是仅次于:巴黎的戴高乐机场。</p> <p class="ql-block">尼斯古城旁的山顶上的“堡丘公园”,历史上是贵族的王宫,可俯视海湾及全城。</p><p class="ql-block">游人们可以从盘山小路上山,也可以从一个山洞深处的电梯上山。电梯分三层,第二层电梯出口处有一个城堡大厅。现正举办尼斯的历史展览,有大量的模特及历史上贵族和士兵的服装展出。</p><p class="ql-block">民族气息极其浓厚,非常值得一看。</p> <p class="ql-block">宣传囗号是:欢迎你“来到了尼斯蔚蓝色海岸”。</p> <p class="ql-block">爱吃棒棒糖的小宝大壮。</p> <p class="ql-block">7月21日我们来到世界第二小国“摩纳哥”,小国位置在欧洲的西南角上,三面被法国包围,南面面临地中海,有2.09平方公里,人口3.9万人(本土摩纳哥人约9千人,其余为意大利,法兰西和世界上移民过来的富豪们),国家执行世袭的君主立宪制,世代由格里马尔迪家族统制,现执政者是:阿尔贝二世。</p><p class="ql-block">国家的国防由法国负责,凡是能正常出入法国的行人车辆,在“摩纳哥”没有阻碍。</p><p class="ql-block">国家为山地国家,土地奇缺(现正扩大填海造地范围),这里的山地是:阿尔卑斯山山脉的南端开始。</p><p class="ql-block">这个小国家,没有矿产,没有工农业。</p><p class="ql-block">仅仅依靠特殊政策:没有财产税,没有遗产税,没有个人所得税,彻底保护个人私有利益。吸引世界上的有钱的富豪们把财产,资金安全地投放在这里,使小小国家聚集起巨大的财富,快速地发展起来:银行金融业,博彩业和旅游业。同时也催生起热门的房地产业,提高了房价,最便宜的房产也要核人民币,40万元一平米。</p><p class="ql-block">这里发展成为:纸醉金迷的富人们的天堂,也成为了梦想和机遇的乐园。</p> <p class="ql-block">公路在楼群内穿行。</p> <p class="ql-block">停车场建在楼体内的地下室,最深的要伸入地下“十三层”。停好车,只能乘电梯返回地面。</p> <p class="ql-block">我们到“摩纳哥”正碰上“环法自行车赛”的最后一站:摩纳哥到尼斯33.7公里,一百多位选手发车很慢,从我们到达到离开,大约5个小时还没有发完,这回也算是“开阔眼界”了,我们知道的比赛是排好队,发令枪一响,就全跑了。可“环法自行车赛”是间隔几分钟的一个一个地出发,前有警察摩托车开路,后有后勤保障车,拉着备用自行车,一步不落地紧跟,甚至还有几辆汽车,摩托车紧随其后,助威陪伴。我们看了一会儿,就先于运动员疲劳了,尽管“车赛”影响了我们的计划,也丰富了我们的知识,终究“车赛”不是我们游历的主项。</p> <p class="ql-block">“赛道”两边的观众们也是在一点一点地减少。真正的“铁杆粉丝”还是少数。</p> <p class="ql-block">要说:辛苦的还是警察。</p> <p class="ql-block">山岗上的“王子宫殿”,就是二世国王“办公”的地方。它有可开放供参观的部分,但由于“交通管制”车是上不去的,人也累的走不上去了。</p><p class="ql-block">摩纳哥的相关知识获取,比起实地参访要重要的多。</p><p class="ql-block">但人没有到此地,仅仅从书本上获取知识,那就没意思,逊色多了。</p> <p class="ql-block">7月24日我们游览的目标是“普罗旺斯”的“薰衣草花田”。</p><p class="ql-block">途中先看到了“圣十字湖”和与之相连的“凡尔登大峡谷”。</p><p class="ql-block">湖水颜色发绿泛白,明显是富含矿物质的雪山溶水。水面上在靠近峡谷部分分布着大量的游船,人很多,一定是很有观赏的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和它结合在一起的是沟深700米,长度达25公里的“凡尔登大峡谷”也是著名景区。</p><p class="ql-block">遗憾的是它不在我们的行程计划中,再则我们在景区上方6~7百米处,要想下降到达,要绕行很长的路段,将影响我们后续路程。</p> <p class="ql-block">运气不好,网上介绍:普罗旺斯的薰衣草花期可观赏到8月初,到了普罗旺斯一看,大片的花田里蓝色的花朵全没了,被收割了,只剩下绿叶花枝,来晚了,花期已过,这才7月下旬呀!</p> <p class="ql-block">这一片“薰衣草田”没有被收割,但已无往日的芬芳与艳丽。</p><p class="ql-block">诂计是“留种子”的地块儿。</p> <p class="ql-block">花田里仍然随微风,飘出淡淡的清香。</p><p class="ql-block">好像是在安慰我们这些远方来的客人:对不起了,明年再来吧!</p> <p class="ql-block">7月25曰我们从尼斯转到法国的“第戎”。</p> <p class="ql-block">7月26日到达“第戎”的第二天,参观老城,来到了“宫爵宫”前广场的喷泉。</p> <p class="ql-block">“第戎”是历史上“勃艮第公国”的首府,从公元9世纪开始建筑宫殿,随着历史发展,地域在不断地扩大与缩小,到了15世纪基本稳定下来。</p><p class="ql-block">照片上半部就是当政公爵修建的“公爵宫”。</p><p class="ql-block">“第戌”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对现代人吸引力更大的是:勃艮第地区的葡萄酒,是法国名酒产地之一。</p><p class="ql-block">他的种植面积大,大到我们车行中,只见葡萄园一大片一大片地分布。不愧在世界上打出了很高的知名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天气炎热,孩子们在戏水降温。</p> <p class="ql-block">“第戎”做为首府,城市中集中了大量的观光景点,与其它的城市交道很方便,游客们源源不断地前来到访参观。成为现代旅游中心。</p> <p class="ql-block">小壮壮给街头演奏的手风琴手送去了一欧硬币。</p> <p class="ql-block">循着“小猫头鹰”指示牌到下一个景点。</p> <p class="ql-block">我们俩做为74岁的人了,转悠遛达的强度虽不大,过了3~4个小时,还是感到疲倦,抓紧时间休息一会儿。</p> <p class="ql-block">7月27日我们在“第戎”看“葡萄田园”。</p><p class="ql-block">到了这里才了解到,酿造“葡萄酒”的原料,全都是小粒葡萄,没有我们从超市看到你的的大粒“葡萄”。</p><p class="ql-block">有点遗憾的是,本想看“葡萄酒”酿造的现场,到了酒庄,才知道想参观是需要预约的。而我们明天就要:假期休满,打道回府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看着满山遍野的“葡萄田园”,感到这个假期还是很有意义的。</p><p class="ql-block">让我们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增长了阅历,进一步体会到了人生的幸福。</p><p class="ql-block">爭取下一个假期到更好的地方去!</p><p class="ql-block">那就是回中国。</p><p class="ql-block">回北京。</p><p class="ql-block">回“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