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我看来,有些书的特点就象酒,品完很快就忘记了味道,但那种韵味一直还在,吸引着你难以忘怀。可多年以后再去品它,却突然发现,它已经与上次的味道不一样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春上春树的书便是如此。多年以前基本都读过,或许那时只是为了歆享小资氛围的包绕,以为可以幻变为小资文艺青年。可最近因为某种机缘,我又开启了重读之旅,目前已经读完了六本,在陆续写下的随感中,慢慢整合了春上作品的整体美学印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年轻时读春上,真实是浮于文字表面的,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增加,这次才慢慢理解了其妙处,并从心底里会意到这个诺贝尔最佳陪跑王,绝非浪得虚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实自他的处女作《且听风吟》始,他的文字就已然与众与不同--极简,率性,随意,基调永远是轻盈而缥缈的,人评他深受欧美文学影响,其实未尽其意,因他是抱着颠覆日本文字修辞与沉郁气息的野心开始旅程的,他要当开启新日本文学的盘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无意写成读后感,只想写写春上美学,以及他心中的平行世界。尤其于夜深之时展读,每见窗外月明天朗,似乎尘世已然退去,即将开启一场关于灵魂的奇幻之旅,我与春上真正相遇,希望收到默契的感召,真正走入那个巧妙而重叠的春上世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物相之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阅读本身,其实就是一种发现,发现未知的世界,经验新奇的生命。但这种发现唯有被你真切理解,才算为真正自我的本心阐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春上春树的三十多本作品中,最喜欢的仍是《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他为了完美表达书中描写的世界,甚至自己亲历亲为,从地理空间上绘制出一张美轮美奂的地图,并作为此书的精美插页。长久沉浸于其文字、仔细欣赏这幅地图就会发现,他是个自有世界的人,关于完美的追求是深入骨髓的,且有着深刻而完整的自我美学认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从那场棒球赛“梆”得一声开始,便开启天启般的宿命,并似乎已然掌握了写字的密技,获得了自我的生长方法与生长身份,具备了精准的自我定位,安然让同一主题无限进行下去,无惧重复,也不会重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甚至有种感觉,春上文字或许是借助日常爱好转化与衍生出来的。他笔下的人物,蜷缩于各种四面墙的世界里,很多偏好都与他自己的爱好高度重合。</p><p class="ql-block">如,跑步、美食、钢琴、音响、爵士乐、黑胶、威士忌等,他收藏有几万张的黑胶唱片,音响是经典的JBL与天朗,喜欢喝的威士忌是威尔德泰西、苏格兰CS、杰克丹尼及劳塞斯……他真切地沉醉于自我,进入自我意识的底层,彻底模糊周边事物的边界,让文字自如地穿行其间。或许他每天入睡前,真如《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里的那位计算士,来上一杯加冰威士忌,听着爵士乐,在美好中沉沉睡去,到冷酷仙境里去寻找自我心灵的救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他自己的独处美学,使他在长时间跑步或静坐里,能够真切感受到内心世界的宽广与辽阔,并以此来观照最真实的内心,真正忘记时间的流逝,真切地领悟物相的本质与本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释迦牟尼曾说,你眼中的别人,才是真正的你自己。细品一下确实很对。因为我们每个人其实拥有世界上的一切,而每个人的生活与自我,只是万千可能性之一种,也正是因为这种本质上的相同,我们其实可以活成任何一个你自己看来很陌生的另一个人。我想,这也正是春上春树为之笔耕不辍的动力之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切经典,其实源自殊途同归的物相。这种物相美好而多元,她们内蕴深厚,层次多维,但本质与内核却恒久而专一。因为这是万物不变的品质,也是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原点。我常想,春上春树可能最终也会承认,之所以他所有的书都惊人的相似,其实他只是一直在书写他只属于他自己的个人自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爱文字,爱笔墨,爱觉受,爱生命,爱世间任何一种存在。其实,任何一个存在,都是我们自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见众生如草木,唯有见你是青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地中之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很是迷恋春上春树书中的超验文笔。这种不经意文字的繁华与深邃,总会让我从潜意识中悄然遁去,如同《夜晚的潜水艇》里的传彩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只有游离于世界,才能更好地创造世界,这是我对春上春树超验文字的理解。因为他总试图拒绝预设框架,通过意外的文字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如同他作品里表现出色的一流钢琴手,在音乐响起的那一刻,他绝不会去想下一个音符到底应该如何弹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便又如他在书中所言:把谁都知道的事写成小说,那究竟有何意味可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写出好文字,不仅需要时间与体验的双重加持,更需要真正开放的心态,做情绪的真正主人,拿捏住灵魂最深处的声音,才能真正感受到文字本身的呼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常想,其实文字可能和人类的肉体并不在一个维度,文字可以超越各种维度,而真正到位的写字人,完全可以使用不同的工具,探索不同的笔法,让文字达到人类肉体完全达不到的远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很是喜欢春上春树在《且听风吟》里写的小短章“火星的井”。那个青年钻进火星地表下沿着时间斜坡开凿出来的无底深井,彻底走出俗念时间的彷惶,直至让周身包裹奇妙温柔的力量,在没有饥饿与疲劳地空间里穿越了几十亿年;也非常喜欢他笔描述的那个夏日午后、树木苍郁的巨大古坟,让一切庞大至突破一切既有事物的本质,让世间的一切统统融为一体,在宇宙中无尽漂流,却让看到这一妙境的人身处其间,感受到这一癫狂到极致的美妙,却不知如何用文字表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于是进入了心流状态。可惜“心流”二字却潇洒不羁,完全与文字无关。因为心,不是用来使用的,真正的心,永远只是放在那里,同风一样,我们只要感受到她的律动即可。一如王唯在《终南别业》所写:“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云,本身是没有形状的,但是遇到善于捕捉的人,必然会想方设法将她留在文字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真正的心流状态,却是全世界只见你一个人,其它人都不复存在。这也正是生命的实质--无论在任何情境中,都没有自己,一切因缘生,一切因缘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极难以全意识性格,探索世界的各种可能性,并以特殊的方式与自己、与他人、与世界交流,进而塑造自己的精神情境,构建自己的心灵庙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便如同读卡夫卡,对我永远是精神操练与意志挑战。我必须将自己调整为高度临在状态,全神贯注于当下,才能真正走入他的内心。他每次总在天使与恶魔间无尽变幻,却有着水晶般明丽透明的底色。当真正走入他的世界就会发现,世间的一切细节历历在目,世界充满了数不尽的暗示,故事本身已经自己开始讲述,手中的笔也好像在自主移动,那些自我的记忆已完全不是自己日常理解的模样,它已然变成了故事本身,而所谓的现实,均幻化为一个个平行宇宙--所谓的万有,其实既一无所有,又无所不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便是卡夫卡与春上春树式的通透,允许世间的一切从容发生,并保持真正干净、善良与简单的心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实中我时常告诫自己:若把时间挂心头,必是个低能凡人。因为现实时间似乎总流向错误的方向,而且时间的本质是:它压根就没有在这个世界存在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切过往与序章,其实均在当下一刻,所有的过去、现在与将来,均在当下时刻平行而并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汝等乃地中之盐。”</p><p class="ql-block">“倘盐失效,当以何物为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春上春树在书中对人类的诘问,象是禅宗公案。不知其义,却润似春草,枯如秋藤,状如张旭所言:为技日益,为道日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诚当自悟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