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不只是凉都

张朝

<p class="ql-block">六盘水,以六枝,盘州和水城组成而名之。炎热的夏季,享有中国凉都之美誉的六盘水日均气温在19度左右,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民众来此避暑度夏。我们三个大学同学各自携家属相约来到凉都,在钟山区租了套民宿,除了买菜烧饭,天气好的时候结伴而行在周边景区游玩,尽情享受这里的美好时光。比起跟团蜻蜓点水般的旅游,这次可谓凉都深度游,让我们有时间走近这个三线建设重镇,了解大三线建设的过往。</p> <p class="ql-block">我们这一代人是共和国从贫穷走向富强的见证者,对三线建设的故事略知一二。漫步在这个三线建设时期发展起来的城市,随处可见当年劳动者奋斗的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一线、二线、三线地区的战略构想</p><p class="ql-block">20世纪60年代初,世界局势动荡,中国与周边的国际关系趋于紧张,面临多方的军事压力和战争挑鲜。一线、二线、三线地区的战略构想</p><p class="ql-block">20世纪60年代初,世界局势动荡,中国与周边的国际关系趋于紧张,面临多方的军事压力和战争挑鲜。东面,台湾梅介石当后在美國的罕事援助下企图“反攻大陆”:南面,美国对越南的战争逐步升级,战火有蔓延到中国的可能;西面,印度军队在中印边境不断制造事端、进行挑衅;北面,苏联派重兵进驻中蒙边界,战略导弹也直指中国。</p><p class="ql-block">1964年4月25日,中央军委总参谋部向毛主席提交一份关于我国经济布局已不再适应未来战争需要的重要报告。报告指出,全国14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就集中了60%的民用机械工业和52%的国防工业,而这些城市,大都在沿海地区,防空尚无有效措施..…•一旦遭到破坏,将酿成巨大灾害。</p><p class="ql-block">总参谋部的这份报告,引起了毛主席和党中央的高度重视。</p><p class="ql-block">在1964年5月15日至6月17日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同志指出,国家经济建设必须以准备打仗为出发点,并提出了把全国划分为一线、二线、三线地区的战略构想。一线指沿海、东北及边疆地区;三线是指山西雁门关以南、广东韶关以北、京广铁路以西、甘肃乌鞘岭以东区域;二线则指一、三线之间的地区。此次会议,党中央确定了建设“大三线” 的战路方针。梅介石当后在美國的罕事援助下企图“反攻大陆”:南面,美国对越南的战争逐步升级,战火有蔓延到中国的可能;西面,印度军队在中印边境不断制造事端、进行挑衅;北面,苏联派重兵进驻中蒙边界,战略导弹也直指中国。</p><p class="ql-block">1964年4月25日,中央军委总参谋部向毛主席提交一份关于我国经济布局已不再适应未来战争需要的重要报告。报告指出,全国14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就集中了60%的民用机械工业和52%的国防工业,而这些城市,大都在沿海地区,防空尚无有效措施..…•一旦遭到破坏,将酿成巨大灾害。</p><p class="ql-block">总参谋部的这份报告,引起了毛主席和党中央的高度重视。</p><p class="ql-block">在1964年5月15日至6月17日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同志指出,国家经济建设必须以准备打仗为出发点,并提出了把全国划分为一线、二线、三线地区的战略构想。一线指沿海、东北及边疆地区;三线是指山西雁门关以南、广东韶关以北、京广铁路以西、甘肃乌鞘岭以东区域;二线则指一、三线之间的地区。此次会议,党中央确定了建设“大三线” 的战路方针。</p> <p class="ql-block">于是,四川、贵州成为西南“三线”建设重点。贵州的“三线”建设,则以贵阳为中心,以六盘水、遵义、安顺、都匀、凯里为重点,沿着铁路干线呈辐射状态展开。就工业门类而言,以铁路为先导,以国防军工和煤炭工业为重点,使冶金、电力、建材、机械、电器、化工等相互配套的全面建设。在“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号召的指引下,从1964年起,来自勘探设计、煤炭、钢铁、电力、铁道、交通、建材、化工、国防军工、电子科技、机械制造、医疗卫生、物资贮运、基建施工等各条战线和人民解放军的18万精英,从祖国的四面八方陆续会聚贵州高原,打响了贵州“三线”建设大会战。六盘水就是这样一个因“三线”建设而兴起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三线建设博物馆中,一帧帧照片生动地再现出三线建设者艰苦奋斗的场景和那一代人的青春岁月。</p> <p class="ql-block">从1964年到1978年,六盘水工业发展的一点一滴都记录在此,通过一系列大会战,先后建立起电力企业,钢铁工业,煤炭企业,煤矿专业设备器材生产企业,建材产业,化工企业等。这些企业成为六盘水新兴工业城市发展的支柱。</p> <p class="ql-block">在三线建设大军中,自然少不了人民子弟兵,他们开山辟路,架桥筑路,为三线建设提供基础设施保障。仅在成昆铁路六盘水段梅花山隧道施工中,就有25名铁道兵战士付出年轻的生命。</p> <p class="ql-block">贵州地处偏远的山区,上世纪六十年代是典型的贫穷省份。“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是贵州广大山区的真实写照。在艰苦的条件下,从天南海北汇聚到这里的“三线”建设大军头顶青天,脚踩荒原,吃的是包谷杂粮,住的是帐篷房、芦席棚、“干打垒”,干的是夜以继日的苦重累活。绝大多数建设工地不通公路,人抬肩扛搬运设备物资是创业者的家常便饭。</p><p class="ql-block">怀着“早日把三线建设好,让毛主席睡好觉”的坚定信念,广大“三线”建设者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不讲条件、不计报酬、身居山沟、报效祖国。他们高喊的是大干快上的豪言壮语。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谱写了一曲曲创业之歌。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到成昆铁路工地指导运算,感动于建设者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写下一首诗,可谓创业者崇高精神境界的生动写照:常到三线峥嵘地,少到江浙鱼米乡。生身故乡非不爱,更爱三线练人场。</p><p class="ql-block">在半个世纪的岁月中,可敬可爱的“三线人”在六盘水这片热土上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如今,许多“三线人”的第二代、第三代已经成长为六盘水各条战线的骨干和栋梁。</p> <p class="ql-block">在三线建设博物馆附近,偶遇一个小小院落,是贵州知名教育家田君亮的故居。门楣上写着:凉都曾阳展藏馆,这是一个私人珍藏展览馆。在这里我们结识了一位三线建设第二代,其祖籍江苏徐州,六十年代中期随父亲来到六盘水,亲眼见证了父辈们建设大三线的艰苦历程。岁月匆匆,时光荏苒,三线精神始终激励着她为六盘水特殊教育事业默默奉献。他的丈夫是位收藏爱好者,搜集了很多三线建设中使用过的工具,器械,甚至设法征集到彭老总在三线建设时,其警卫员睡过的床,棉被等,陈列在几个不大的房间,免费向公众开放。</p> <p class="ql-block">一块红色展板上的文字,道出他们办这个展藏馆的初衷和传承三线建设精神的情怀:</p><p class="ql-block">忆峥嵘岁月扬三线精神</p><p class="ql-block">火红的年代火红的心,在:“备战备荒为人民 ,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号召下,父辈们献青春、洒热血,铸就了今天不朽的 “三线〞精神。三线老物件,是那段历史最真实的见证者,也是今天的人们记住那不能忘却的纪念的最好的讲述者。</p><p class="ql-block">藏者谨展示部分当年劳动者们工作、生活时的物品和文献资料,以此向我们这座“火车拉来的城市〞 表达敬畏。</p> <p class="ql-block">六盘水,不只是凉都,更是三线建设精神的标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