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恰逢周末,应朋友之邀走近中阳县市级非遗传承人武小汾的剪纸工作室,有幸近距离观摩了中阳的剪纸艺术。武小汾剪纸技术源于其父亲。武小汾的父亲武一生生前曾是中阳文化馆馆长、中国民间剪纸协会副会长,用一生心血,从事中阳剪纸等民俗文化的挖掘、整理、收藏与创作。武老退休后创办了中阳民间艺人工作室“续根草屋”。武老去世后,武小汾继承父亲让中阳剪纸代代相传的遗志。多年从事中阳剪纸等民俗文化的挖掘、整理与创作,并将这门民间艺术发扬光大。2006年,中阳剪纸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中阳剪纸与当地传统民俗文化血肉相连,它以中阳当地民俗信仰、岁时节令、人生礼仪、神话传说为主要表现内容,其中既有以鱼、蛙、蛇、兔为主题的装饰纹样,也有配合岁时节令、人生礼仪的民俗剪纸,还有以民间神话为题材的剪纸作品。</p> <p class="ql-block"> 中阳县地处黄河东岸,南川河纵贯其中,中阳历史悠久,古代处在晋秦交通要道上,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境内留下了许多历史文化遗址和传说,如庞家会秦汉文化遗址、道棠出土的汉画像文化遗址等。特别是从道棠出土的汉画像文化遗址中,可以看到中阳曾经出现过一个古文化繁盛的时期。画像石上,耕作、放牧、游猎、驰马、杂耍、格斗等生活场景丰富多彩,艺术造型大胆概括、拙朴粗犷。康熙《宁乡县志》载:“车辙坪在县南35里,相传战国时齐使进茶路经于此,今轨迹存焉。"可见在秦汉时期由东方各地到咸阳长安的使者,商贾来回路过中阳,带动中阳经济文化一度发展繁荣。民间传说当时的朱家店车来人往,客店商铺林立,兴盛甚至超过县城。民谚有“识得朱家店,不识宁乡县”。由上可见中阳历史上曾有过经济文化相对发达的时期,为中阳剪纸的产生发展提供了肥沃的生长土壤和宽阔的发展舞台。</p> <p class="ql-block"> 中阳剪纸与秦汉艺术相似的艺术风格,说明了两者有着共同的艺术渊源。中阳剪纸可能在当初与同时代的这些艺术风格是一脉相承。</p><p class="ql-block"> 中阳剪纸主要分布于中阳县境内南川河流域、刘家坪地区和西山边远山区。南川河流域的民俗剪纸风格细腻、古朴典雅,在中阳剪纸中占据主流地位。刘家坪的剪纸风格纯朴、刚健,西山边远地区的剪纸风格粗犷、浑厚,与南川河流域剪纸的主流风格相依相存,丰富着中阳剪纸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 中阳民间剪纸的表现内容主要分为四大类,一类是以人物、植物、动物、器物为原型的剪纸。如以鱼、青蛙、蛇、兔子、鸟等为主题创造,反映了远古人类童稚的观念和信仰,华夏民族对图腾的崇拜,深厚的信仰体现。譬如《枣山娃娃》《坐莲娃娃》《抓鸡娃娃》等以各种小孩娃娃为主题创作的剪纸,就充分体现了人们中华民族一直以来的生命崇拜心理意识的积淀与表象。在剪纸作品中,用“红枣(莲花)、笙、桂圆、小孩”来代表“枣(连)生贵子”;用“辈辈封侯” 的美好心愿则用 “猴骑狈”来代替。</p> <p class="ql-block"> 第二类是以岁时节令为原型的剪纸。形象地反映了中阳地区村民生产生活的习俗。如《开锁锁》,在一张剪纸中以组图的形式,反映了中阳小孩在过十二岁生日时,家里为其开锁的几个主要环节,使得这一习俗得以图片形式流传至今。《十二月民俗图》用六张十二幅剪纸记载了正月闹元宵、二月龙抬头、三月清明蒸燕燕,四月烧香还愿、五月包粽子、六月献羊肉、七月牛郎织女会、八月庆祝中秋节、九月寿重阳、十月初一祭祖宗,十一月庆丰收、十二月炒花花等十二个月中阳的民俗风情。</p> <p class="ql-block"> 第三类,则是以剪纸的图形纹样记载了一些到现在仍在流传在中阳县境内的中华古老神话、中国古代传说和民间故事,如《张屠夫升仙记》《猪八戒吃西瓜》等,剪纸的人通过这些作品,反映了中阳劳动人民道德观念的朴素、敦厚,生活情趣的单纯、真实和幽默。第四类是以象征吉祥的纹样,如囍、寿、福及蝙蝠、元宝、葫芦等,表达劳动人民对美满幸福、富余生活愿望的追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艺术的构图上,中阳剪纸与其他绘画形式有较大的不同。剪纸艺术虽然写实,但有别于绘画的写实派。剪纸较难表现三维空间、场景和形象,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的层层重叠,所以中阳民间剪纸非常忌讳从平面的眼光去描绘世界。它常常是以二维空间概念,作为形象思维的基础。剪纸的物象内容,在剪纸人的眼中没有了体积,没有了空间,也不遵循摄影剪影式影像的规则,更不讲求常规透视“近大远小”的比例关系,它就是把无限的空间 “压扁”在一个平面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构图造型上,则主要依据形象,使其在内容上取得联系,再较多使用一些组合的手法;又由于在造型上的抽象、夸张和变形,利用图案形式美的基本规律,作诸如对称、连续、均齐、组合、平衡等处理。</p> <p class="ql-block"> 中阳民间剪纸用浑厚单纯、明快简洁的艺术风格,反映了农民朴实无华的情感特征。剪纸艺术是一门较容易学但却较难精通的民间技艺。剪纸艺人大多出自民间,更多的是乡村妇女。他们形成剪纸浑厚单纯、明快简洁的艺术风格,反映了农民那种朴实无华的情感特征。</p> <p class="ql-block"> 中阳民间剪纸覆盖面大,在全县境内都有传承。特别是南川河畔、东西两山的边远山区尤其兴盛不衰。一副剪纸不仅是乡村妇女的即兴创作和天生的艺术劳动,更是形象地表白了乡村妇女想什么、盼什么、求什么的心理轨迹。</p> <p class="ql-block"> 结婚时,家里随处可见大红双喜字,以示喜庆红火之意。陪送的嫁妆上,要有“麒麟送子”“鱼儿扑莲”“鸳鸯戏水”等大幅剪纸覆盖装点,表达美好祝愿和生活企盼。送的喜花也是“龙凤戏珠”“蛇盘兔”等,象征夫妻和睦、百年好合、幸福富裕。</p> <p class="ql-block"> 过年时,贴《虎登山猴上树》,中阳民间俗语猴子登山虎上树,站的高来看的远(大瓮圪堆小瓮满)。从丧礼剪纸来看,送殡仪仗中的摇钱树、纸幡、轿车大马、金山银山,大多采用雕刻剪纸糊制,以寄托亲人的哀思和对死者的尊敬。农历的二月初二、三月初三,家家户户在窗户上和门上都贴锥子、剪子组成的纹样,代表作有《剪锥花》《镇邪剪子》《镇邪锥子》等,民间俗语有: “锥剪定安宁,百害不进门”,以此避百害。</p> <p class="ql-block"> 文章来源于网络,依然整理。</p><p class="ql-block"> 拍摄:依然</p><p class="ql-block"> 拍摄时间:2024.8.4下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