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们从孔雀洞出来,就直奔大足而去,五点过一点就到了预定的酒店,酒店的服务还是比较到位的,包三餐。休息到六点去餐厅吃了晚饭,我们开车去大足北山,去看夜场的北山石刻。</p><p class="ql-block"> 大足石刻最初开凿于初唐永徽年间,历经晚唐、五代,盛于两宋,明清时期亦有所增刻,最终形成了一处规模庞大,集中国石刻艺术精华之大成的石刻群,堪称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p> <p class="ql-block"> 北山古名龙岗山,其摩崖造像为唐末昌州刺史、昌普渝合四州都指挥书君靖开凿于唐景福元年(892年),后经五代至南宋绍兴年间,历时250余年。北山造像以佛湾为中心,包括观音坡、佛耳岩、营盘坡等处,为中国晚期石窟重要代表作之一。</p> <p class="ql-block"> 大足北塔,又称多宝塔,亦称白塔,建于南宋绍兴十七年至二十五年(1147~1155),明清均曾修葺。</p><p class="ql-block"> 这两尊大佛,为北塔的一部分。造像分别为释迦佛与多宝佛,因其位于北塔之下,故俗称"二佛背塔"。</p> <p class="ql-block"> 北山摩崖造像始刻于唐末,至南宋结束,石刻位于大足区城北2千米的北山上。以大佛湾为中心,遍及其四周的观音坡、营盘坡、佛耳岩、北塔寺共五处。长达500多米。岩高约7米,沿崖造像。从南到北形状若新月,龛窟如蜂房。造像5000余尊。造像细腻精美,技艺娴熟巧妙。除部分碑刻、塔幢和浅小龛窟残毁外,其余均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 北山石刻的晚场,有灯光秀,在多彩的光影下,让石刻群像失去了古扑的庄严,加之石刻上加盖了房子,也就决去了安岳石刻的那种野味和空旷。</p> <p class="ql-block"> 转轮经藏窟。该窟造像以恬静的面部刻划反映其内心之宁静,以玲珑的衣冠显其身份的高贵。以线造型,线面并重,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璎珞蔽体,飘带满身,花簇珠串,玲珑剔透,装饰味浓;且多保存完好,宛如新刻,被公认为是“中国石窟艺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p> <p class="ql-block"> 千手观音</p><p class="ql-block"> 北山佛湾的观世音菩萨是大足石刻中最集中、最多、最精美的。人们敬仰观音,视观音为“美神”,因此,北山佛湾有“美神荟萃的艺术宫殿”之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释迦牟尼佛龛,释迦牟尼本名悉达多·乔达摩,出生于今印度尼泊尔境内,与中国春秋末期的孔子几乎同一时代。他原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在对现实社会进行思考后为寻得人生真谛而出家,经过六年的修行,最后悟道成佛,创立了佛教。“佛”汉译为“觉悟者”,是信徒修行达到的最高果位。苦、集、灭、道四圣谛和十二因缘学说是其最基本的教义。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便与传统文化的儒、道相互融合从而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水月观音</p> <p class="ql-block">数珠手观音</p> <p class="ql-block"> 观音变相窟</p> <p class="ql-block">孔雀明王窟</p> <p class="ql-block">以上这些观音造像的形象、姿态、性格、神情以至衣褶、饰物等,皆耐人寻味;组合变化丰富,刻工精美,步步移,面面观,出人意料的意境层出不穷。</p> <p class="ql-block"> 7月31日早餐后,我们开车去了宝顶山,我们没有去游客中心,而是沿山路自己开车上的山,山上有免费停车场,停好车后,我们从圣寿寺去了大足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宝顶山大佛湾位于圣寿寺左下一个形似“U”字形的山湾。崖面长约500米,高约8—25米。造像刻于东、南、北三面崖壁上,通编为31号。其内容前后连接,无一雷同,犹如一幅图文并茂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 大佛湾石刻造像依山势崖形雕刻,浮雕高大,题材广泛,龛窟衔接,布局雅谨,整体感强,气象壮观。佛像构思新奇,雕刻技艺娴熟,世俗色彩浓郁。内容多属佛经故事。石刻珍品比肩接踵。</p> <p class="ql-block"> 柳本尊十炼图是川渝石刻中最具代表的一个题材,最广为人知和精美的就是宝顶山大佛湾的和安岳毗卢洞的两处。柳本尊是“川密”或曰“柳教”的核心人物,唐末五代在川渝地区宣扬地方/民间改版的密宗,宋代赵智凤尊其为师,在以宝顶山为核心的一带区域开凿大量石刻,营造密宗道场,发扬川密,影响巨大。 </p><p class="ql-block"> 柳本尊行化事迹图柳本尊是四川乐山人,出家后以自残肢体的方式苦心修行,柳本尊去世200年后,僧人赵智凤学习柳本尊密法(俗称川密,柳本尊据传是川密祖师爷,密宗大师),后在大足宝顶山开坛传法,设计建造宝顶山摩崖石刻造像。本组造像分2组故事,上面为柳本尊修行故事,因为修行方式过于惊世骇俗,所以在家修行,又称他为柳居士。下面为佛教十大明王像,中间最大的一尊为释迦摩尼愤怒化身像,但十大明王只建造了上半身,没有下半身,据说是因为建造时元兵打到大足附近,工匠害怕四散逃走,中断了修建。</p> <p class="ql-block"> 大佛湾石刻的内容多属佛经故事。石刻珍品比肩接踵。主要造像有"护法神像"、"六道轮回"、"广大宝楼阁"、"华严三圣像"、"千手观音"、"释迦涅槃圣迹图"、"父母恩重经变像"、"地狱变像"、"圆觉道场"、"牧牛道场"等,形象逼真,寓意深刻。</p> <p class="ql-block"> 大佛湾石刻依次刻护法神像、六道轮回图、广大宝楼阁、华严三圣、毗卢庵、千手观音像、佛传故事、释迦涅槃圣迹图、九龙浴太子、孔雀明王经变相、毗卢洞、父母恩重经变相、雷音图、大方便佛报恩经变相、观无量寿佛经变相、六耗图、地狱变相、柳本尊行化图、十大明王、三清龛、道祖山君龛、玉皇王母龛、宝顶福寿山水佳处字、柳本尊正觉像、圆觉洞、牧牛图、栗呫婆子图。全部造像图文并茂,无一龛重复。大都为密宗造像,为宋代石窟造像代表作之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