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天夜话 (原创)

彼岸

<p class="ql-block">  《诗经》曰:“四月维夏,六月徂暑。”时光哦,真的不经用:初夏葱茏葳蕤绿意仍在心头氤漫,而盛夏的热浪却已滚滚扑面而来。</p><p class="ql-block"> “是月也,不可以兴土功,不可以合诸侯,不可以起兵动众;毋举大事,以摇荡于气,举大事则有天殃”。可见老祖宗对盛夏里的休生养息是非常重视的。我一直尊崇老祖先这“天人合一”的谆谆告诫。在这盛夏之季,心下总抵触着劳神动身的事务,万不得已不会顶着烈日,浴着热浪走到屋外去的。我一直也很庆幸自己赶上了好时代,能自由选择支配自己闲暇的时光;有时也黯然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前,祖辈们还要在三九冒严寒,三伏顶烈日辛苦地劳作。也总在想,两千多年前的先民尚能在盛夏,守静避暑顺应天时,然而时代在进步,似乎大多数人不知为何,在炎炎烈日下反而更忙碌,更焦虑。但我还是很感谢人类在科技上共同取得的进步,让自己在这伏天汹涌热浪的白日里,躲在家中惬意地吹着凉风,啜着冷饮,啃着西瓜。而在这盛夏三伏天更值得珍惜缱绻的是,热浪消退后的夏夜,掂把小凳与家人,朋友,邻人坐在彩灯辉映的路边,遥望着灿灿的星河,天南海北、古今中外、家长里短地聊到辰起夜半。亦或自己独坐一隅追忆遐思,直到意兴阑珊,倦意袭来。</p><p class="ql-block"> 暑天的夏日是够漫长的,倘若无事可做会感到无聊的; 而无聊会让人感到痛苦,会感到无意义的人生苍白。生命真的太短暂了,太珍贵了。无论用它来做什么都可惜,我总想做点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体,足以不虚度此生,死而无憾。有时也偶尔会记起马南屯先生在《燕山夜话》里说过:一个月本来只有三十天,古人把每个夜晚的时间算作半日,就多出了十五天,一月能用的时间当为四十五天。从这个意义上说来,盛夏夜晚虽短,仍会多出生命的三分之一的时间。因而秦始皇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终能“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而晋平公也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乎?”古代王侯惜时尚且如此,而自己眼见中伏已过了三四日,再蹉跎几日七夕过后便是末伏,如此懒懒散散荒度年华,真的心下惶恐不安了。除了本分之事,还理应做点什么呢?古代哲人告诫我们:“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今天的你应当看到,昨日那个愚蠢的自己”。想来还是把入伏以来的夏夜里听闻所见、默想遐思记下,以便日日观照,警策自己,聊作为三伏夏日里的一点收获或记念吧。</p> <p class="ql-block">  刚入伏那日同学刘相邀我们几位,到他小区门口吃烧烤。我骑电动车赶到时,他们五人已围坐在淡绿色的塑料大桌旁,四周也是几桌和他们一样来消遣夏夜的客人。路边墨绿的槐树和裁剪齐整的绿化带,在路灯和饭店门口上方炽白的LED灯光映照下,碧绿而略显蒙眬; 缕缕带着香气的白雾,缭绕在桌子上方和树冠之间,如梦似幻。舒缓的音乐间杂着孩子的欢闹声,颇有浓郁的人间烟火氛围,似乎当下低迷经济丝毫没波及到这里。</p><p class="ql-block"> 杯错觥筹之际,话题从国际到国内的军事政治,谈到当下的就业民生,再到街面上的奇闻轶事。不大一会,桌子边上的啤酒空瓶子多了起来,刘见众人杯又见底,起身又给大家满上,叹了口气给我们讲了他家的一件糟心事。</p><p class="ql-block"> 刘的母亲今年已八十有二,和八十三的老父平日都住在村里,由他同村的二姐照料。两位老人倒也硬朗,只是老父亲耳朵有些背。他们一辈子节俭成性,从不乱花一分钱,自然也不肯跟他到城里来住。上周三上午,两位老人正在家中闲坐,听见院子里有人大声问道:“有人在家没?”刘母从窗户上看见院子里站着两位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年轻人,忙不迭地下地开门来到院子里。两位年轻人见老人出来,忙上前一左一右拉住老人,说明了来意。他们自称是乡里来调查村里老人生活状况的,还要给生活差的老人办理低保。老人听完,忙把二人让到家里坐下,大声喊着老头子给烧水泡茶。两位年轻人不紧不慢地询问着家里的情况,和两位老人的身体近况,关心地拿起他俩吃的药,耐心地叮嘱了半天。两位老人感激的不断点头称是。这样东拉西扯地过了一个钟点,一个头发乱糟糟,身上衣服脏兮兮的中年男子闯了进来,嘴里不停地叫着“刘叔,刘婶”,自称是岭后的三小,到城里打了半年工。今天坐车回家遇到了车祸,他死里逃生搭了辆回这村的便车,打算来刘叔家喝口水,一会再坐到邻县的班车回家。老人听完忙倒上水,把他让到椅子上坐下。然后上前端详了半天,似乎认识这个人,并担心地问身体有无大碍,那人摇手连说:“没啥大事,没啥大事。”说罢搓着手,不安地用眼瞄了瞄两位年轻人。靠近中年人的一位年轻人见状,笑着说:“我们是乡里的工作人员,有啥难处你说吧,我们尽力帮你。”刘母也上前证实了他们的身份。</p> <p class="ql-block">  “唉,不瞒你们说,受了半年连支也没开。老板说天气热放几天假,立秋后再开工开支。”那人苦着脸喝了口水又说,“今大早坐了一辆大巴还遇了这事。唉,你们说,家里老婆孩子还等着钱用了。”说完可怜巴巴地又搓起了手。两位年轻人听完,俩人拉开手提包掏出几百元塞在他手里。“你别伤心,既然是刘叔的亲戚,先拿上救个急。”两位老人见状也从身上抖抖索索摸出些零钱,递了过去。但那汉子猛地立起身,皱巴巴的脸上挂了几滴泪水,推开老人的手,拉过脚下的蛇皮袋,从里面烂衣服包里掏出一个沉甸甸的袋子,捧在胸前激动说:“我今遇上好人了,与你们素不相识怎凭白无故花你们的钱呢?不瞒你们说,这是我在工地施工时挖到的些银元,一直不敢露天,既然你们又情我也有意,就算低价卖给你们几个吧。”说完叮叮当当地抓出一把来,放在了桌子上。两位年轻人睁大了眼睛盯着那些银元,“这怎么行......”边说一人拿起一个放在耳边吹了吹,相视一笑说:“是真的。”说着又吹了一口拿到老人耳边让老人听了听,“叔,是真的吧?”老人含含糊糊的点了点头。刘母见状,也上前拿了一个放在耳边吹了一口气听了听,那尖细悦耳的声响让老人立刻眉开眼笑,望向老头子说:“真是好东西,你那孙子问我要了好几回了,咱哪有了。”</p><p class="ql-block"> 两个年轻人分别从包里又拿出一叠钱来说:“咱们哥们有缘,那就折价算三百卖我们些个。”那人豪爽地说行,接过钱数了数,又抓出一大把递给了他们二人。接过银元,其中一个年轻人看了看手机,说乡里有事先走一步,改天再来。向两位老人打了声招呼,匆匆出去了。那中年人拿出一百元递给刘母,诚恳地说:“这水也喝了,时间也不早了我等车去呀。你们买点吃的吧。”老人推开递钱的手说也要些银元,那人似乎为难地看向刘叔,“卖给些吧,等我们走了给孩子们留点念想。”刘叔恳求道。那人摇摇头,又从包里抓出一把,数了数,有二十多枚,“就能卖这些了。”刘母见状忙转身到里间翻腾了半天,拿出三千多元,又把儿媳妇给她买的戒指,摘下两个耳环,三人合计了半天,买下了那些银元。中年汉子装好钱和首饰,说过几天再来看刘叔、刘婶,并说给他们带些岭后的特产,边说边抽身出门走出了大门。两位老人赶忙回家,把那些宝贝儿藏到了隔壁的炕洞里。</p> <p class="ql-block">  过了几天,刘带着在农行休班的妻子和放了暑假的孩子们,回村去看望父母。两位老人拉着孙子孙女高兴地问东问西,不住地给孩子手里塞好吃的。做饭时妻子见刘母平日心爱的戒指没戴在手上,便问是不是放起来了,老人笑眯眯地说了那天买银元的事,并忙不迭地拿出几块给了孩子和儿妻。刘和妻子半信半疑地接过银元,看了一眼。平日里就性急口快的妻子瞪大了眼睛叫道:“妈,你们被骗了!”听到儿妻的话,老人吃了一惊 ,捂着胸口瘫坐在了地上。</p><p class="ql-block"> 刘来不及责备妻子,俩人手忙脚乱地抱起老人出了大门,打开停在大门口的小车,把老人放在车上,妻子抱着老人,刘发动小车向县城驶去。</p><p class="ql-block"> 刘讲完,叹了口气,苦笑着摇了摇头。“老人现在没事了吧。”我们几乎同声问道。“好多了。输了几天液,还编了报案后抓住了骗子,追回了钱的故事,老妈才慢慢好起来了。可老爸也病了也在输液。”刘答道。接着众人有安慰刘的,有骂骗子的,有埋怨刘妻子的,也有谈起相类似故事的。其实我的几位长辈也被骗过,只不过数额都不大,也没太在意过。像这种因买假银元,差点出人命的事情着实听着不是滋味。</p> <p class="ql-block">  “这骗子团伙到处作案,太猖狂了。国家怎也不狠狠打击这嚣张的气焰呢。”有人抱怨着。我针对此事曾咨询过一位司法界的朋友,他告诉我说:这类违法犯罪事件因金额较小,即使当场抓获也只是罚没,行政拘留。起不到震慑打击的作用。而且又是团伙流动作案,地点多是较偏僻的地方,对象又是农村老人居多,很难及时发现抓获嫌疑人。还有那些针对城镇老人,卖保健品的,卖保险的,设圈套骗遗产的,网络诈骗的,非法集资的,传销的,多了去了。我们的法治建设、市场经济体制不像西方那么完善,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而这类违法犯罪大都是打着法律的擦边球,变着花样光明正大地行骗,不出了大事根本无人关注,虽然当下自媒体发达了,舆论有时会发酵,但从上到下不解决问题,却掩盖淡化问题的行政惯性思维,无形中也助长了违法行为,所以无法彻底根除。我说出了个中原因,又提到网贷暴力间接致人死亡事件,烂尾楼让业主欲哭无泪的事例,同学们也点头称是。</p><p class="ql-block"> “你妻子就不该对老人说出真相。”旁边的周说道,“她难道没听说过:人被骗了后,被恨的不是骗子,而是说出真相的人。老人低价买了个高兴,本该快乐永远,百年后含笑九泉,被你妻子一句话戳了个灰飞烟灭,岂不是罪过?”周话音还没落地,同学们有赞同的,也有反驳的。我静心一想,此话不无道理,老人风烛残年,经不起惊吓,不说何妨?即使让他们知道,婉转告知银元价不符实,找个老人能接受的理由未尝不可。记得有位哲人说过:人对于他失去的一切带来的痛苦,其实只需要找一个替代的理由,就可以释怀,包括牺牲生命。自古以来就有为宗教信仰殉道的,为思想理论牺牲的,有为侠义殉命的,有为礼教明志的不可胜数;还有周幽王千金买笑,墨涅拉奥斯为海伦不惜十年鏖战,有人为喜好倾家荡产,就是这个道理,得确不该对老人说破。</p><p class="ql-block"> “其实人上当受骗,除了见识短浅,还不是人性中的贪婪?因贪慕名利权色,遮蔽了智慧心性,变得鄙陋无明。我母亲若不是贪图便宜,贪爱孙子断不会上当受骗的。不过钱财属水,不从这流,就从那出,随它去吧!”刘总结性地说完,提议举杯共饮,并宣告今晚小聚结束,改天再聚。我们一饮而尽,意犹未尽彼此告别而去。</p> <p class="ql-block">  在那日以后的夏夜里,身上辉映着天地间星光灯火,脸颊拂过夏夜清爽适意的晚风,我就会对人讲起同学刘家里的故事,也会想起有关银元的一些故事。</p><p class="ql-block"> 这大明朝就从外国流入的银币,明清两朝都有仿制铸造。而发行量最大还是民国时的,孙中山、袁世凯头像银元。民国时标准银元含银二十四克,其余为铜锡。在上世纪前期银元有很大的购买力,因而民众把它视为财富的象征,有关银元的传说话题经久不衰。因它耐腐,大多被藏于地下。因而就有了“踩塌银窖,挖到银罐”财富神话。因为那个时代,在北京买处四合院也就四五百块银元,就可搞定,普通农民辛劳一年也就一百来块银元的收入。所以自然而然就形成了百年来,国人念念不忘的,“银元”情结。也有了土改时为了银元,打死同乡富户的,有许多民主爱国人士被残酷迫害致死的,兴县的牛友兰最具代表。共和国成立后,银本位退出了历史舞台,民间才有了铸造假银元的现象,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走私、收藏兴起,大量假银元流向民间。那时一块真银元才卖一二十元,大量银元被那时“见过世面”胆大的人收购,然后千里迢迢坐火车送到福建、广东一带,换回内地没见过的电子表、收录机、奇装异服,也创造了一个个财富神话。也有被骗的连路费也没有的,还有被人告发被公安没收坐大牢的。我的一位忘年交朋友就对我说起过,他在邻县被没收三百银元,坐了半年牢的经历,在福建莆田海面上被掉包的故事。还告诉了我银元为啥能吹响的原理:银元看是光滑,其实有好多小空洞,吹气振动便会发声。怎样鉴别真假银元技巧,怎样用探测仪分辨,埋在地下银元和普通金属的技巧,可谓是个银元通。还有一次,神神秘秘地答应带我去找传说了多半个世纪,家乡的一位傅作义手下的晋军少将,在北平和平解放后送回的俩皮箱银元,自然后来也就没了下文。</p> <p class="ql-block">  有时在宁静的夏夜,我盯着一幢幢高楼上,那一方方明亮的窗户想,人们对银元的贪慕是人的天性,无可厚非。我们可以赞美清贫,但不可讴歌贫困。毕竟我们这个民族是被贫困折磨怕了的,对财富的攫取占有有些偏执。经济学家韦伯说过:获取财富应作为人生重要成就来鼓励,但也要节制物质享受的欲望,手段正当发财是光荣的,靠权利巧取豪夺,奢侈挥霍是可耻的。而部分国人却仇恨财富,而又不择手段地追求财富,到处供奉财神爷,祈求佛祖保佑发财致富,厚颜无耻地崇拜金钱,坦然于自己的贪婪,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城里乡野大大小小的寺庙逢会过节时,那缭绕的烟火,汹涌的人潮,会让你觉得,人间的苦难,幸福都可在顶礼膜拜、虔诚祈祷后顺心如意。有人调侃说:中国人硬生生地把跳出了三界外的佛祖,抬回到了人间,充当起了财神爷的角色。此言真的不差。</p><p class="ql-block"> 有时在闷热的夏夜,成群结队的蚊子,也来凑热闹,搅乱你的思绪,败坏你的心境。在驱赶消灭了几只后也会顿悟一个出道理来:这宁静的夏夜不是自己独享的,它也是蚊子美好的时光;犹如在日复一日的流年时光里,有辛勤劳作的,也有巧取诈骗的;有在发明创造的,还会有跪拜祈求的;有维护和平生活的,有刻意挑起战争的。也如天使和魔鬼,都是上帝的杰作罢了。但人是智慧的生物,总能寻出适宜繁衍生息的路径来。想到这里心下便会释然,轻轻摇头微笑踱步回家。</p> <p class="ql-block">  在中伏的某一夏夜,几位朋友聚在王的书画室品茶闲聊,一位平日善思的朋友提起了,莫言和杨振宁在北大校庆时的那段对话。那一刻令我想到了,莫言先生在北大讲演,被一名女学生质问的场景来。一个拿莫言先生的农民身份说事,一个针对莫言先生作品内容低俗发难,</p><p class="ql-block"> 那是二零一三年北京大学115年校庆,校方特邀科学家杨振宁,文学家莫言,文史大家范增,参加主题为“科学与文学的对话”的讲座。期间杨振宁对莫言说:“我特别想问莫言一个问题,你我都获了诺贝尔奖,但走的是不同的路,你是农民的儿子,我是教授的儿子,我们所研究的领域也完全不同。在我领诺贝尔奖的时候,我的感受与美国人是完全不同的,想问下你,你领诺贝尔奖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感受?”莫言说:“说到感受,领奖的时候,我觉得自己不是一个领奖者,而是一个被观察者,但我很快就变成了一个观察者。我站在领奖台上,我观察了国王和王后,以及他们的两个漂亮女儿。”莫言先生的幽默回答化解了起初听到“农民、教授”的不快。其实作为九十一岁的老人的提问,应该没有秀出身的意思。然而在北京大学座谈会上,一位女大学生问“您和您的爱人,是人性多还是兽性多”“那么您的妻子是如何看待您作品中那些剥人皮、易子而食的血腥情节的呢”的话题时,或许是真的被气到了,他强压着心中的怒火,语气生冷地讲道:“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不应当只描绘社会中好的那一部分,也应当有其阴暗的一面,只有这样才能反映出社会的真实,人们才可以从中吸取教训,得到经验。”</p><p class="ql-block"> 莫言先生无心回答之后的问题,不久便起身离开现场,徒留满地凝重。</p><p class="ql-block"> 自打莫言的文学作品成了名,拿了诺贝尔文学奖后,无数人将目光聚集到了他的身上。除了夸赞以外,更多的声音是质疑他的作品,认为其中对血腥社会所描写的非史实内容,看上去更像是为了迎合西方口味而诞生。连著名作家李熬曾在访谈节目中也讲:“不出卖祖国,你就得不到诺贝尔文学奖。” 倒是颇有风骨的陈丹青讲的较为中肯:“再不给中国发个诺奖,那真的是说不下去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是莫言先生忠实的读者,他的作品我是每篇必读的。至于他的所谓农民子弟出身,到让我与人与作品颇感亲近。其实只要是在中华大地生长的人,往溯五代,有几个不是农民出身。把人分三六九等,实在是东方人的恶习,专制的产物,也是穷怕了的潜意识表现,就连杨振宁这样西化过的人物也不能免俗。历朝历代统治者在“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面前,永远是不敢直面,粉饰掩盖的死结。也许是爱屋及乌吧,我从字里行间真的看不出什么诋毁,出卖祖国的言辞意味。倒觉得是时代真实的再现,那饥饿、政治的狂热,尔虞我诈,那个不是真实的写照?文学的高度就是对历史、现实、未来亦真亦幻的再现、礼赞、批判、反思;它的深度就在于对人性灵魂真善美丑的抒发、呈现、褒抑、剖析。用偏狭的道德观、意识形态观念看待文学作品,有失偏频。这也是中华大地上文学永远不能枝繁叶茂的原因吧。</p><p class="ql-block"> 盛夏的夜空多是星空灿烂,深蓝渺远的。凝望着河汉里的某一颗星宿,我有时在想:一个有趣高尚的人生离不开文学的滋养,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生活便是沙漠,要他何用。文学的阅读是一个告别依赖与不成熟的通关仪式,是孩子通过阅读参与人类集体的记忆感受沟通,从而获得新知,培养自由的人格和思想的途径。正如卡夫卡说的“我们需要书,它们是击穿我们心中冰海的利斧”。文学书籍能愉悦心灵,慰藉痛苦,塑造自我。读书越多才会知道自己是多么无知,知道文学的阅读可以帮助我们融入社会,从而塑造新的自我,共同去建设一个新社会。人生在路上,阅读没有尽头,年少时代的裘马轻狂渐渐消退,不知不觉间稳重敦厚养成,越来越会生出对文学殿堂的敬畏,庄严、神圣感来。</p> <p class="ql-block">  我的文学阅读始于小学五年级,有幸和一位父亲在大同矿务局工作的同学做了朋友。他家里有好多精装的文学著作,俄国、苏联作品居多。自己借来囫囵吞枣读了不少,如今仍有印象的是《战争与和平》《青年近卫军》《静静的顿河》,..仍还记起的人物有皮埃尔、阿廖沙、格里高利.....,还有起伏高大的高加索山脉,辽阔广袤的东欧平原,汹涌奔腾的大河,铅样低沉的云层的描写。最大的收获就是知道了世界原来那么大,并发誓长大去闯荡一番。上了高中大学才读到了英法文学作品,获诺奖的部分作品。对苔丝,艾丝美拉达,思嘉记忆尤深。也细细地读了《红楼梦》,赶时髦式地读了大量的伤痕文学作品,港台言情武侠,也被琼瑶的作品打动过。也是从那时起,渐渐关注起莫言、苏童、贾平凹、余华、王安忆来。一些大型杂志如:《十月》《收获》《中国作家》《当代》也不时买来阅读。如今一些大部头已啃不动了,大多时候只在网上浏览些好评的作品,如豆豆三部曲之类,但青少年时的阅读经历足以值得闲暇时细细回味。近几年喜欢上了日本的几位作家:东野圭吾、成田良悟、村上春树、川原砾,被他们作品那紧凑跌宕的情节吸引。好多次暗自庆幸自己从小喜欢上了文学,不然渐进耳顺之年,心灵该是多么的苍白,灵魂是怎样的萎靡。</p><p class="ql-block"> 有时夏夜暑气久久不肯散去,我也会心下盘点,好长时间没联系,昔日心仪的同学朋友,遥祝他们安康幸福。更多是想痛痛快快游个泳去。最好是到海边的游泳场,踩着埋没脚踝洁白细细的白沙,浸在淡蓝微凉的海水里,懒洋洋地仰浮在海面上。哪怕是到童年时的浑浊的池塘,水库也行,忘情地玩上半日。县城南面的滨河也不错的,好几次跃跃欲试想跳进去玩个尽兴,但又怕让人们误会为轻生跳河,闹出乌龙笑话来,只好作罢。当想到省城那么多跳河者,前几日那位撇下父母而去的少年,心情就更黯然哀伤起来,游泳的雅兴就消散到九霄云外去了。三伏的夏夜毕竟是惬意而充实的,午后的此刻我盘算着:今晚不知该到哪里去消磨这美好的时光去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