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国教 <p class="ql-block">神道教是日本大和民族和琉球族的本土宗教,分为大和神道和琉球神道。其历史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p><p class="ql-block">1. 原始神道时期(绳纹时代至古坟时代):日本民间在绳纹时代就存在对祖先和自然万物力量的崇拜及泛神信仰,盛行巫术和咒术。弥生时代,巫术仍流行并成为统治者的执政工具,出现了祈求丰收的祈年祭及地域神、祖先神和共同体的氏神等。原始神道教在这些敬神活动基础上形成,古坟时代其天神、地祇、人灵开始走向系列化,祭祀场所固定为神社、神宫等建筑物,后来被称为“神社神道”。</p> <p class="ql-block">2. 神佛接触与神社神道发展时期(飞鸟时代至平安时代):佛教初传入日本时,遭到神道教信徒反对,大陆渡来的氏族支持佛教,而日本本土氏族拥护神道教。因佛教僧侣具有先进知识,天皇支持佛教,神道教一时失势,在神道中形成了以天皇氏族为中心的神祇系列即“皇室神道”。公元701年和718年的《大宝令》《养老令》规定在朝廷设置“神祇官”管理相关事务。奈良时代佛教对神道产生冲击,出现“神佛习合”主张,神道吸收佛教学说形成教义,产生“理论神道”。但两者的融合并非一帆风顺,针对“佛主神从”的“本地垂迹说”,镰仓时代和室町时代分别出现了主张“神主佛从”的“伊势神道”和“反本地垂迹说”,以后者胜利告终。9世纪初至明治维新前,神道教成为佛教附庸,佛教用本地垂迹说解释神道教所奉之神,还把日本诸神作为护法神,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先后形成两部神道和天台神道等。镰仓初期受两部神道影响兴起,南北朝时代由度会家行完成以《御银座次第记》《御银座传记》《御银座本纪》《宾基本记》《凄姬命世记》为代表的神道五部书,此后历任天皇、幕府将军、功臣等人物神也逐渐被作为膜拜对象。</p> <p class="ql-block">3. 江户时代:德川幕府尊崇儒学,神道受到儒学深刻影响。8世纪末,因佛教僧侣权力亢进,神道教再度得势,两种宗教逐渐互相混合。这一时期,一部分神道学者把崇拜天照大神的神道教义与朱熹理学相结合,强调尊皇忠君,主张神道教独立,出现了吉川惟足的吉川神道、山崎斋的垂加神道等学派。德川后期,经过荷田春满倡导,贺茂真渊、本居宣长的发展,至平田笃胤时逐渐形成复古神道,依据《古事记》《日本书纪》等阐述神道教义,反对儒、佛,利用部分儒、佛学说和西方神学思想解释教义,鼓吹以日本为中心建立神道教统治的世界秩序。同时在民间以传统神道信仰为基础,吸收复古神道等理论,陆续形成若干神道信仰团体,即教派神道。</p> <p class="ql-block">4. 明治时期至二战结束(国家神道时期):明治初年兴起“废佛毁释运动”,神道教成为国家宗教。明治政府虽承认信教自由,但崇拜神道教成为日本国民义务,成为统治国民的手段,当时称为“国家神道”。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将神道教尊为国教,以巩固王权,将其作为教导百姓忠贞爱国、誓死效忠天皇的工具。先后多次宣布批准一些新宗教和其他教派为“教派神道”,俗称“神道十三派”。1868 年下令实行“神佛分离”,掀起“废佛毁释”运动;1870 年发布《大教宣布之诏》,定神道为国教,恢复“祭政一致”原则,设置“神祇官”等机构,建造靖国神社、明治神宫等。1940 年又设立“神祇院”以确认神道的国教地位。</p> <p class="ql-block">5. 二战后至今(现代神道时期):二战后,在盟军要求下,日本政府宣布政教分离,裕仁天皇发布诏书宣布自己是人不是神,废除国家神道,政府不得资助神社,但神社神道已成为日本神道教信仰的主流。</p> <p class="ql-block">如今,神道教大致有神社神道、教派神道和民俗神道三种流派。神社神道是神道教的主体,以神社为主要祭祀场所和宗教活动中心,重视对天地神祇和祖先神的祭祀,崇信皇祖神天照大神,主张神皇一体、祭政一致。教派神道俗称“神道十三派”,每个教派有自己的创始人。民俗神道无严密组织,是农民自己祭祀农事和路神。</p> <p class="ql-block">需要注意,神道教在日本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复杂多样,它对日本的文化、价值观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其教义和信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流派中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了解神道教时,应避免简单地将其与其他宗教进行类比,而需结合日本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进行综合分析。此外,二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利用国家神道煽动民众参与侵略战争,给许多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种将宗教与极端思想相结合的行为是极其错误和危险的,应该引起人们的警惕和反思。</p> <p class="ql-block">还有一个角度就是皇室神道,它是指以天皇为中心的朝廷,通过整顿中央、地方的神社,将其纳入国家的管理之下;同时通过建立和健全祭祀制度、神祇官制度、伊势神宫及其斋宫制度等,</p><p class="ql-block">以及树立“天皇是神”“皇权神授”思想,使神道成为皇权的精神支柱。皇室神道对日本神道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方面:</p> <p class="ql-block">• 增强了神道教的地位和影响力:皇室神道将天皇与神道教紧密联系在一起,使神道教成为日本的国教。天皇被视为神的后裔和代表,拥有神圣的地位。这种皇权与神权的结合,增强了神道教在日本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使其成为日本文化和民族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 促进了神道教的教义和仪式的发展:皇室神道强调天皇的神圣性和皇权的神授性,这促使神道教的教义和仪式不断发展和完善。例如,伊势神宫的祭祀仪式变得更加庄严和隆重,神社的建筑和装饰也更加精美。同时,皇室神道也促进了神道教与其他宗教的交流和融合,吸收了佛教、儒教等宗教的元素,丰富了神道教的内涵。</p> <p class="ql-block">• 推动了神道教的普及和传播:皇室神道的建立和发展,使得神道教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普及。天皇的崇拜和神社的祭祀活动成为日本民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促进了神道教在日本社会的渗透和影响。</p> <p class="ql-block">• 影响了日本的政治和社会制度:皇室神道将天皇视为神圣的存在,赋予了天皇至高无上的权力。这种皇权神授的思想对日本的政治和社会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等级分明的社会结构。</p> <p class="ql-block">• 塑造了日本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皇室神道强调天皇的神圣性和日本民族的优越性,培养了日本民众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精神。神道教的教义和仪式也成为日本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了日本的艺术、文学、哲学等方面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总的来说,皇室神道对日本神道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其成为日本文化和民族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皇室神道也对日本的政治、社会和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塑造了日本的历史和传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