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青铜峡的思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南有都江堰,北有青铜峡。“今生必去青铜峡,少年立下的宏愿,五十年后才实现。今年7月随团去甘青宁蒙四省游,最后一天的行程终于圆梦,来到朝思暮想的青铜峡。走进景区,黄河水利枢纽工程映入眼帘,黄河大坝横架在黄河之上,“飞流直下三千尺”黄河水顺着大坝轰鸣直下。毛泽东主席"一定要黄河的事情办好”的语录赫然醒目。青铜峡水利工程是共和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兴修的重点项目,是中国第一个闸墩式水利枢纽。它的建成结束了两千多年来宁夏无坝引水的历史。水利枢纽可与都江堰水利工程相媲美。</p><p class="ql-block"> 穿过坝区,登上游艇,十几分钟就来到青铜峡核心景区。神秘的西夏时期修建喇嘛砖塔自上而下,依山势而建,气势宏伟,给人留下神秘之感,沿砖梯而上,攀至塔顶平台,凭栏远眺,黄河全景尽收眼底,黄河水似一面铜镜波光粼粼,像一条巨龙蜿蜒东去……</p><p class="ql-block"> 其实,到青铜峡来不仅仅是旅游观光,更重要的是了确一份思念和情缘。上世纪60年代,文革时期,父亲患难与共的同事朋友,曾担任过冶金部下属院所宣传部长的周伯父受到冲击,形势有所好转后,周伯父被下放到宁夏青铜峡铝厂(冶金部304厂),举家西迁来到这里,从此开始了巅沛流离的生活。那时只知道是保密工厂,周伯父担任了车间的党支部书记。周伯父三个孩子两男一女,去宁夏带走一儿一女,留下老大京来,在京上学跟舅舅,舅妈在首钢居住上学,每年放寒假,京来都要去看父母,我家住市中心,去火车站方便,所以每年的寒假,我家就成了中转站,京来每次回宁夏都要在我家居住一宿,我们兄弟们四人挤在一张铺上,有说不完的话,经常是聊到天亮。那时生活困难,最缺的就是猪肉,每次送他去火车站,坐绿皮火车都要帮他给父母带的一面口袋猪肉,送上车厢,蹭的浑身是油。患难之中我们两家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不是亲情胜似亲情。</p><p class="ql-block"> 周伯父是我一生最仰慕的长辈,无论是学识,工作经验魄力,都值得我们晚辈敬佩,能折能弯具备极强的吃苦精神。六十年代初的一个清晨,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把我们全家惊醒,走进来的是周伯父和他的大儿子京来,伯父穿着一身劳动布工作服,身上油光铮亮,沾满煤沫子就连耳朵里都贯满煤沫子,父亲关切的问怎么回事?周伯父回答说,我们是扒煤车和货车,一路走来回到北京的。父亲吩咐我们赶紧用脸盆打水,让他们两人洗干净。</p><p class="ql-block"> 粉碎”四人帮”的第二年春天,周伯父奉调回京。一天周伯父举家回京,带着行李大包小包,来到我家,正赶上中午饭口,父亲张罗着给他们全家弄饭吃,我去胡同后面买了几斤切面,母亲打了卤,每人给他们盛了一碗面并浇上卤。周伯父的一儿一女,先吃卤,后吃面条不一会儿卤就喝完,随后再吃面条,我们看在眼里忍不住笑出声来。周伯父还送给我家一个洗衣服的铝盆,据伯父说这个铝盆是用飞机了铝制做的,结实耐用,用了十几年,后来碰坑坑洼洼,当废品买掉。</p><p class="ql-block"> 周伯父回京后,调到中纪委任处长,后监察部成立后周伯父调进后任一局副局长,任职期间配合办理了许多大案要案。周伯父一家回京后,我们两家走的更近了,经常跟着父亲我们兄弟三人到他家串门,每次见面亲情溢于言表,我家的红白喜事都有周伯父的身影,在我们心目中,周伯父就是我们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长辈。</p><p class="ql-block"> 2005年父亲和周伯父相继离开我们兄弟三人参加了伯父的遗体告别仪式,周伯母对我们说:我们两家的缘份到此结束了。从此两家人天各一方。但这种思念一直没停止过,能够去一趟青铜峡到伯父曾经工作的地方,就一直是我的夙愿。</p><p class="ql-block"> 从银川出发,大巴离青铜峡越来越近,我的心跳加速,一排排树木在眼前闪过,突然间“宁夏青铜峡铝业公司的标志在一片厂房中耸立,这就是周伯父曾经工作过地方,厂区内绿荫密布,厂房排列有序,处处扬溢着工业现代化的信息。</p><p class="ql-block"> 周伯父,我替您来这里,看看您曾经为之奋斗的地方,可以告慰您这里一切安好,别牵挂这里,您就放心吧!</p><p class="ql-block"> 一一甘青宁蒙纪行(二十五)</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