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作家-宗璞

沈阳小站

<p class="ql-block">宗璞,原名冯钟璞,女,1928年7月26日出生于北京。她是中国当代作家,中国共产党员,河南南阳人,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退休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p><p class="ql-block">宗璞是哲学家冯友兰之女。她五岁起在父亲指引下接触古典名著,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其作品风格独特,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哲学思想,展现出浓厚的古典文学韵味。</p><p class="ql-block">宗璞的创作生涯丰富多样,涵盖了小说、散文等多种文学形式。她的代表性作品包括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野葫芦引》以及散文《紫藤萝瀑布》等。</p><p class="ql-block">1956年底,宗璞创作的小说《红豆》发表后引起轰动,但不久后受到批判。1978年,她的短篇小说《弦上的梦》发表,这是她“文革”后的第一篇小说。1979年,《红豆》和当年受批判的一批文学作品结集出版为《重放的鲜花》,她的文学创作也进入新时代,随后相继发表了中篇小说《三生石》《我是谁》《蜗居》《泥沼中的头颅》等。</p><p class="ql-block">宗璞一直有一个梦想,即为西南联大写一部长篇小说。1985年,她开始写《南渡记》,1987年年底脱稿,之后又陆续创作了《东藏记》《西征记》《北归记》,完成了《野葫芦引》系列。2018年,其作品《北归记》获得第三届施耐庵文学奖;2019年,《东藏记》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该作品还获得第六届茅盾文学奖。</p><p class="ql-block">宗璞的小说以抗日革命战争和文化创伤为历史叙事重点,关注知识分子在学术、革命道路及女性命运的选择。在散文创作中,她善于用细腻的情感描绘和节制的笔触表达情感。从20世纪50年代的《红豆》、70年代的《三生石》《弦上的梦》,到21世纪的《四季流光》《惚恍小说》等,都与时代、社会紧密相连,站在现实生活和思想的“前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