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皇家宫殿 ----紫荆城

风雨同舟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曾居住过24个皇帝, 旧称为紫禁城,现辟为“故宫博物院”。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北京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故宫的宫殿建筑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它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总面积达72万多平方米,传说有殿宇宫室9999间半,被称为“殿宇之海”,气魄宏伟,极为壮观。无论是平面布局,立体效果,还是形式上的雄伟堂皇,都堪称无与伦比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故宫始建于公元1406年,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面积约为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相传故宫一共有9999间房,实际据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7间(而此“间”并非现今房间之概念,此处“间”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间)。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故宫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午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故宫有四个大门,正门名为午门。其平面为凹形,宏伟壮丽。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故宫的正门叫“午门”,是皇帝下诏书、下令出征的地方。每遇宣读皇帝圣旨,颁发年历书,文武百官都要齐集午门前广场听旨。午门当中的正门平时只有皇帝才可以出入,皇帝大婚时皇后进一次,殿试考中状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从此门走出一次。文武大臣进出东侧门,宗室王公出入西侧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神武门”,明朝时为“玄武门”,现在为故宫博物院正门。</p> <p class="ql-block">太和殿,俗称“金銮殿”。初名奉天殿,明嘉靖时改名皇极殿,清顺治时始称太和殿。<span style="text-align: justify;">是现存中国古代建筑中最高大的建筑,是封建皇权的象征。这里是明清两代皇帝举行大典的场所,皇帝登基、大婚、册立皇后和每年的春节、冬至节、皇帝生日以及公布进士黄榜、派将出征、宴会等大的庆典活动都在这里举行。</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中和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皇帝在太和殿举行典礼前,先在此休息,接受官员的跪拜礼。每年春季祭先农坛,也先在此阅视祭文。祭祀地坛、太庙、社稷坛的祝版,也在此阅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保和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每年除夕,皇帝在此宴请少数民族王公大臣。自乾隆后期,这里便成为举行科举殿试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养心殿建于明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分前后两殿。自清雍正以后,皇帝寝宫移至后殿,前殿成为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接见臣工的地方。东暖阁是同治、光绪皇帝年幼时,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地方。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溥仪在此召开“御前会议”,作出退位决定。西暖阁是清代皇帝批阅奏章,或与亲近大臣密商之处。西暖阁西侧另一小室为乾隆皇帝最著名的书房之一三希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乾清宫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清皇帝日常起居和处理政务的地方,自清雍正移居养心殿后改为接见外国使臣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坤宁宫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明代属皇后的寝宫,康熙、同治、光绪三位皇帝均在此成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交泰殿建于明嘉靖年间,原为皇后千秋节受庆贺礼的地方,清代用来存放“清二十五宝”御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皇帝龙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内金水桥位于太和门广场,共5座,单孔拱券式。正中的是御路桥,供皇帝专用。东西两侧为王公桥,供皇室成员、亲王大臣通行。再两侧为品级桥,供三品以上官员行走。功能和天安门前的外金水桥相同。</p> <p class="ql-block">地砖 紫禁城时埋下了十五层地砖。地砖由糯米加鸡蛋清粘合,故宫下埋藏着元大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