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吉窑址钓源游 白鹭洲书院展览

我善治痛(庐陵中医)

<p class="ql-block">  7月28日中午来到了泰和县,入住酒店后,同罗志强主任到了其上班处(新院区)看到了其名中医工作室,场地不大,仅小的2间(连着),诊疗室通治疗室,既有门诊,也管病房,还有干部保健,周1—5全天候,周末上午未曾休息,为了百姓健康为首要,针灸推拿(传统康复)治未病(正兼管),医院、科室行政上所布置的任务完成也不少,早晚还练功,一心一意为科院,近年来连续评为医院先进个人,县优秀医师,今年还获吉安市最美科技工作者,学(劳)有所获,誉声在所必得。</p><p class="ql-block"> 有幸同该院(新来)张院长见面闲聊,机会难得,愿志强继续加油,犹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医院科室管理、绩效,百姓健康护航取得更大成就。 </p><p class="ql-block"> 登了快阁(位于泰和城东,始建于唐乾符元年,即874年,其初为奉祀西方慈氏,俗称观音大士之所,名慈氏阁。宋初太常博士沈遵任泰和县令时,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常登阁远眺,心旷神怡,遂易名快阁。宋大诗人黄庭坚,于元丰五年,即公元1082年,有赋诗"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好一首《登快阁》,诗韵律铿锵,立意高古,空灵旷达,广为世人传诵。由此,快阁遂名闻天下。 </p><p class="ql-block"> 晚上随同家人,志强一家,还有院党办张主任夫妇吃了泰和人自古留传下的“早酒”晚餐。从字眼上看,酒摆在上(前),但餐之意不在酒(冬酒加各种酒,随客人而灵活去选),而在菜。我们有口福,吃到了菜之特色(杀猪菜—篦梳骨粉肠汤、爆炒猪心血管、干蒸乌鸡(聋子鸡)、玉竹酸制牛背筋、风味家乡鱼、红烧沙鳖子(小甲鱼)、夹馍包炸等,喝了土茅台(赣酒),边吃边聊,知道了张主任老家系赣南老乡兴国,父亲是个老中医,虽高龄,仍在为当地百姓行医疗服务,自己本系学药出身,但在医院长期负责着行办、党办之管理工作,见证了志强从吉安来泰和后的成长。</p> <p class="ql-block">  7月29日志强同我们一起来到了吉州窑遗址公园,观看了园内的窑(长方形似船状,内附设小窑门、大窑门)、手工作坊、成(作)品(瓷器)店家、陶瓷研究所,古樟树(千余年),道观等。从遗址公园出来后,本想去参观吉州窑博物馆,但因碰上周一(吉日)闭馆,无缘进去观看学习。好在我曾于前几年同科里小闵来时进去过。 </p><p class="ql-block"> 用完中餐后,我们则去了钓源古村·十里芳菲景区。这里有不少古树(樟树、柏树),宗祠、民居。从中最大看点为钓源欧阳氏祠。从钓源古村返回吉安市区后,见天色已早,骄阳未西下,又去了近年来打造的"后河·梦回庐陵景区”,偌大的广场,前湖(后河), 人造树(棚),真假兼存,四周、屋场、岸边华灯初上,迎来了众多消暑歇凉,观赏景光灯火的人群。我们正好赶上饭前餐后的时光前去一饱了眼福。 </p><p class="ql-block"> 晚餐有志强同学尹总(装饰公司),王主任(吉州窖管委会)、彭科长(吉州区组织部)、王总、黄主任、司机小童等,边吃边聊,同学间友谊深厚,多数常联系,有事大家互相帮忙(岀手相助)。</p> <p class="ql-block">  7月30日上午,从酒店吃过早饭后,去了白鹭洲书院。首先影入眼帘的为白鹭洲书院牌名,通过书院廊桥,横跨赣江,为风雨桥,既可走路,亦可停下歇步乘凉、遮挡太阳、风雨。下桥后进入书院牌坊,可游览院中风貌。</p><p class="ql-block"> 如风月楼(宋皇祐间1049—1053),程大中任庐陵县尉,其子程颢、程颐兄弟随侍身边。同时期,周敦颐官南安军司理参军,程颢、程颐从游,过吉州。江万里创白鹭洲书院,以吉州为周敦颐、程颢、程颐过化地,在洲建六君子祠,祀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邵雍、朱熹六人。二程夫子过吉州时,正值风流年华,称“吟风弄月之游”,因取“吟风弄月”意,特建风月楼以示纪念。万历二十年(1592)知府汪可建复白鹭洲书院,以二程不可无祀,重建风月楼以祀。古吉台(白鹭洲书院元末明初圮于水,毁于兵,明嘉靖间迁至城南,隆庆间再迁于城北,白鹭洲一片荒芜。万历十九年(1591),汪可受任吉安府,望之慨叹。莅任次年,即集郡缙绅公议,请于当复建书院于白鹭洲。为防水患,先在洲上筑土为台,命名为吉台。当年冬动工,四周垒以石,中覆以上,第二年夏筑成。台高一丈有佘,广数十百丈。古台筑成以后,在台上按宋制重建道心堂、逢源堂、云章阁、山长厅、浴沂亭、风月楼等,布置俨然。</p><p class="ql-block"> 碑廊(风月楼两边的重要建筑,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嵌有古人题写的诗文墨迹,后损毁不存。2013年书院重修,重建碑廊,将书法家书写与白鹭洲及书院有关的诗歌、馆规、记文碑刻,镶嵌在碑廊内,恢复旧有景观。泮池,又名鹭池。宋淳祐元年(1241),书院创建时在棂星门前掘建泮池,又建拱桥其上。历代修复书院,必加疏浚。今为明万历年间(1573—1619)规模。</p><p class="ql-block"> 白鹭洲书院(景区)面积约80亩,由白鹭洲书院桥、钟鼓楼、金牛渡等构成。景区内有庐陵古城八景之“白鹭文澜”“金井泉香”,在南洲头兴建凤凰台。白鹭洲书院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利用书院建筑进行原址复原展示和白鹭洲书院文化主题展示,提升了书院文化品质。书院桥建成后,洲岛修通环洲路和亲水游步道,方便了市民、游客来此休闲、观光。这里环境幽雅(吉安城东,赣江之中,一块绿洲,象白练上镶嵌的一颗精美的翡翠。洲上绿草如茵,竹树葱茏,林茂沙白,碧水洄澜,鹭翔树杪,鱼跃浅底。久负盛名的白鹭洲书院就坐落其中。</p> <p class="ql-block">  白鹭洲书院的创建,有一位功臣级的人物(江万里),学有专攻的理学家,忠贞不渝的爱国者、清政廉明的政治家、师道俨然的教育家。 </p><p class="ql-block"> 走进白鹭洲书院文化展览,前言中讲到,白鹭洲西拥古城,神冈山、古南塔,古青原台,金牛渡、螺子山拱卫环侍;东眺赣水如练,天玉山含翠如屏,东南苍茫幽深处,为青原山诸峰。白鹭洲得江山之助,为古城胜迹。白鹭洲书院为江南著名书院,二水中分的奇妙环境,立身名节的办学理念,更以其名家云集,学凤淳正,英才辈出而成为享誉国内的千年学府。南宋淳祐以后,白鹭洲书院一直引领吉安书院教育的发展,吉安的书院因此遍及城乡,崇文重教慰然成风,成就了吉安三千进士的科举辉煌。理学之邦、文章节义之邦影响更广泛,吉安书院文化成为庐陵文化之魂。 </p><p class="ql-block"> 还有鼎中人物(全国历朝有名可考的状元620人,江西共有41人,江西有状元、榜眼、探花104名,吉安占49名,占45%)科举盛况(吉安自五代始有进士,宋代科举出现了空前的盛况,登进士科逐渐增多。明代科举,吉安又进入一个鼎盛时期,吉安民间流传“一门三进士,一门四进士、一门五进士、一门同科七进士”的流传。簪缨世家(吉安有许多世家大族,历朝科举人物众多,在朝官员众多,如吉水谷村李氏,吉安秀川罗氏,永丰湖西罗氏,泰和蜀江欧阳氏,安福中溪彭氏,吉安曲山萧氏,值夏胡氏,峡江西江孔氏等等。)</p><p class="ql-block"> 人才辈出(吉安自两宋后,书院林立,文风鼎盛,人才辈出,历代进士三千,鼎甲人物49人,历朝宰辅18人,尚书69人;明清两朝都御使15人,布政使41人。出现了许多科举大族,簪缨世家。有著述者二千多人,著述五千多种,出现了许多学术大家,学问大家。</p><p class="ql-block"> 讲会会规(盛行于明代的讲会,是一种民间学术活动。讲会多以书院为依托,制订会约会规。讲会分为两类:一为学术性讲会,以学者为主体,以研讨义理为主旨;一为劝导性讲会,以大众为主体,以教化规过为主旨。馆规院约(书院须立院规或馆规,内容一般涉及山长、祭祀、财产管理,课程制度、授课要求、会课会文、生员甄别、奖惩制度等等。院规名目或称章程、或称告示,或称馆规,或称课规,或称学规,或称禁约等,它是书院的管理条规,更是学生修身处事的准则。 </p><p class="ql-block"> 刻书藏书(刻书藏书是书院的重大功能。白鹭洲书院创建之初就有刻书处和藏书室,刻书种类多,藏书丰富。吉安其他书院也多建有刻书处和藏书室。)楹联匾额(白鹭洲书院自创建以后,以其“立身名节”的教育理念贯彻始终。书院每有楼阁堂祠,亭榭馆舍的建设。自皇帝至府县官员,山长名师。来游学者都曾题写楹联匾额,为书院增色添彩。) </p><p class="ql-block"> 官绅乐输(地方宫把兴办书院作为施政要务,常常带头捐出薪俸用于书院建设,本地出身的官员以及乡居的坤士也把资助书院看作一项重要义务,他们纷纷捐资充实书院经费。)</p><p class="ql-block"> 吉安古代书院办学具有鲜明的地城文化特色。官府倡教,乡贤办学、家族办学、商人办学、都坊办学,各呈异彩。吉安书院因此得到篷勃发展,成为江西省书院最多的州府。书院中可观看的文物佳景众多,如廊桥西广场、复古亭、棂星门、泮池、正气廊、中山院、景贤祠、道心堂、六君子祠、逢源堂、云章阁、碑廊、风月楼、古吉台、观澜亭等。但因时间关糸,仅能走马观花,重点驻足观看了书院文化展览,其他景观未能细览,有待以后有机时再去钦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作者:宋南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