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4年秋季的到来,中国义务教育即将迈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三新”时代,即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的相互兼容与融合。这一变革不仅是教育内容和形式的更新,更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深刻转变。<br><br> <b>一、“三新”时代的教育革新</b><br><br> “三新”时代的到来,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化。从2022年新课程方案和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到2023年《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的启动,再到2024年新教材的全面实施,每一步都是对教育质量的不懈追求。<br><br> <b>1. 新课标:</b>作为教育改革的“指挥棒”,新课标强调素养导向,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从学科立场走向教育立场,优化课程内容结构,强化学科实践和跨学科主题学习。<br><br> <b>2. 新教材:</b>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标的要求,新教材在内容和结构上进行了全面调整,强化了理科学习,注重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现了“得理科者得天下”的理念。<br><br> <b>3. 新课堂:</b>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背景下,课堂教学的重心发生了转变,从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从课时教学走向单元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深度思考。<br><br> <b>二、新教材的启用与特点</b><br><br> 新教材的启用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2024年开始,将分三步逐步完成从小学到初中的全面更新。新教材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br><br> <b>语文教材:</b>以学习任务群整合课文单元,强化阅读技巧和思辩性阅读,倡导整本书阅读。<br><br> <b>数学教材:</b>强调数学核心概念的学透,重视思考过程,提炼数学模型和思维方法,注重生活中的数学应用。<br><br> <b>英语教材:</b>突出主题式项目学习,强调思维、运用、阅读和写作,减少对语法的过分强调。<br><br> <b>启用新教材分三步走:</b><br><br> 2024年,小一语数科,三年级英语,七年级各学换全换,八物、九化也换教材。<br><br> 2025年,换小学二三年级所有学科,换八年级所有学科,九年级物理用新教材。<br><br> 2026,小学四五六所有学科启用新教材,初中九年级全部启用新教材。<br><br> 课程标准有可操作性,“新课标-新教材-新学案-新课堂-新考评”构成了课改的完整链条。 <b>三、课堂教学重心转变</b><br><br> 1. 从教走向学,实现从学生中心到以学习为中心。<br><br> 2. 从课时教学走向单元教学,实现课程内容结构化;从关注碎片化课时目标到系统化设计单元目标,实现目标构成链条。<br><br> 3. 从关注三类知识(全面性)到关注学科素养达成,实现从教分到育人转变。<br><br> 4. 从关注知识概念理解到关注概念迁移、运用,实现从刷题到解决问题,从理解概念到运用概念,在此过程中达成素养。<br><br> 5. 从关注课堂导入情境到关注贯彻单元的大情境、情境链创设,实现以激发短暂兴激到让学生产生长久的系统化内驱动。<br><br> 6. 从关注课堂高效率到关注课堂高价值,实现价值有先,效率为价值服务。<br><br> 7. 从关注高活动行为到关注高认知行为,实现课堂温度与高度、开心与开窍统一。<br><br> 8. 从关注模式化的自主、合作、探究到关注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的学科实践活动,实现真合作、深度个性化探究。<br><br> 9. 从采用终结性量表评价走向有导向性的量规评价,实现评价对标㇏诊断、改进、激励功能。<br><br> 10. 从巩固知识为主的碎片化课时作业走向概念运用、创新的整合的单元作业,实现从作业单一功能到多元功能甚至变成从课堂教师指导学习到独立学习的载体。<br><br> <b>四、对教师的新要求</b><br><br> “三新”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br><br> <b>1. 读懂政策导向:</b>理解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目标。<br><br> <b>2. 理解课标要求:</b>深入掌握新课标的精神和要求。<br><br> <b>3. 理解编者意图:</b>把握教材编写的出发点和教学理念。<br><br> 教师需要在消化吸收教材的基础上,探索创新教学方法,进行循证研究,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 “三新”时代的到来,为我国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不仅是教材和课堂的变革,更是教育理念的更新。面对这一挑战,教师、学校乃至整个社会都需要共同努力,以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学生。让我们共同期待并迎接这一教育革新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