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纳米比亚位于非洲西南部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原,是非洲大陆最后独立的国家之一。曾被英国,德国,南非殖民统治。纳米比亚的面积约为 824,269 平方公里(比中国青海省略大一些),人口约为 257万。现在的官方语言为英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3年秋天当我们看到纳米的一些风光摄影作品及国家介绍后,抱着好奇心立即报名参加了14天的摄影团,决定与这个陌生而神秘的国度见个面,进行一次非洲大陆美景与人文的深度拍摄之旅。</p> <p class="ql-block">首都温得和克 (Windhoek)《德福音大教堂》与《纳米比亚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纳米比亚有着人数不足两万的原始部落 - 辛巴族人(Himba Tribe)。他们生存在沙漠地区,聚集在一个个孤立的小村落里,维持着500年前原始状态的生活方式和习俗。辛巴人以游牧为生,实行一夫多妻制。辛巴女子展示美的方式与众不同。她们袒露上身,喜欢用一种红色石粉和羊脂和在一起的红泥,涂抹在身上。就连头发也要用这种红泥包裹。所以,辛巴人在太阳下总是红的发亮。因此得名“红泥人”。她们认为这么做可以防止烈日的暴晒。辛巴男人的每个妻子和她生育的孩子们住在一栋篱笆房里,有多少篱笆房,就有多少个老婆。由于某种遗传疾病,辛巴男子平均寿命仅有15岁,导致男女比例严重失调 (1:11)。在村落中男子可是稀缺品。<br></p> <p class="ql-block">7月是纳米的冬季,早晚温差大过20摄氏度。天刚蒙蒙亮, 红泥人便开始了一天的日常生活。烤火取暖,煮食喂奶,放牧羊群,挤羊奶,用牛粪和泥涂抹墙面,孩子嘻戏奔跑,女人围坐熬油磨粉,熏蒸编辫 . . . 一幅幅独特而自然的生活画面。</p> 从发式就能区分女孩与已婚少妇,二个羊角辫朝额前编的是女孩,结婚之后多条辫子向后与二侧,且每根辫子都有红泥包裹并扎上长长的黑色山羊毛。辛巴人一生不洗澡,但每天会用她们特制的香薰消毒。 女孩 少妇 辛巴人的食物多为玉米粉加羊奶煮成糊糊,基本没有蔬菜。 男孩 这位辛巴男子非常健康长寿,50岁出头,还是个舞蹈高手。 一位未婚的17岁辛巴男孩。 午后带着孩子的妇女,边做手工边闲聊。 牧场 赶羊 给土房补外墙。辛巴人居住的房屋,大多是用树枝和掺有牛糞的泥巴搭建而成,屋內面积一般仅有三四平方米。<br> 用赭石制作红泥粉,然后和上熬制的动物油脂就可以使用了。红泥夏防晒冬抗寒,不但可保湿美容,防止蚊虫叮咬,还可遏制体毛生长。 一位即将出阁的辛巴女孩,这是刚刚做好的新辫子,还未涂上红泥呢。 偶遇一个离开族群到城市去的辛巴女孩,她已穿上时尚T恤,牛仔裙,时空在此穿梭。 外人探访辛巴族村落,首先要征得族长(一个辛巴族村落由一个家族构成,族长即为户主)的同意,还要带上礼物以表问候。这天族长有事陪村里孩子上医院看病,则由弟弟作为代表来接待我们一行人。<div><br></div><div>部落族长的弟弟。<br></div> <p class="ql-block">赫雷罗族人,是在辛巴红泥村居住的移民一族。他们衣着鲜艳,头戴宽大牛角帽。据说是受到十九世纪欧洲传教士维多利亚服饰的影响。</p> 辛巴人跳起热情的舞蹈来欢迎客人。 黄昏时分,羊群归来。 辛巴村景。 <p class="ql-block">奥普沃 (Opuwo) 是靠近安哥拉的纳米城市,人口一万二千。 站在山丘上的度假酒店,可瞭望整个奥普沃城。这里也是纳米辛巴人集中居住的地区。</p> <p class="ql-block">颓废方丹 (Twyfelfontein)(南非荷兰语-意为无常的泉水)位于纳米比亚的西北部地区,多山地,土地贫瘠,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大。这里有史前人类留下的精美岩画,是整个南部非洲最壮观的岩石雕刻遗迹。是纳米比亚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这些以动物和人类为主要内容的岩画巨石散落在峡谷各处,沿途还能看到各种形态的地质奇观。该地区6000年前就有人居住,开始创作岩画,2000到2500年前,布须曼人在此居住,他们创作了岩画雕刻的主要部分。但长时间的干旱期迫使依靠采摘和狩猎为生的布须曼人离开这里。近1000年来,游牧民族达马拉人来到这个地区逐水而居,靠着少有的一些泉眼生活。</p> <p class="ql-block">游客服务中心,用铁皮,废弃油桶建成的一个奇特的建筑,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谐融合。看来纳米人也有很强的环保理念。</p> <div>最有价值的一幅岩画就是下面这幅‘狮人’,一头狮子每只脚上有五个脚趾头,而真正的狮子只有四个爪子,尾巴顶端是个人脸。雕刻这些图形是说明人变成动物的礼仪,这里的岩刻艺术与当时的信仰体系有关,这头狮子的图形目前已经成为岩画遗址公园的标志。</div> 倒置的图形是石头滚落后所致,不知道还有多少遗迹已被时间长河埋葬。 <p class="ql-block">由于干旱缺水,颓废方丹遗产所在地一直鲜有人居住,直到1921年德国探险家在这里发现岩画。1948年,这里被一位荷兰大叔买下,根据附近山坡上一个时有时无的细小泉眼,将此地命名为颓废方丹。这所遗址就是荷兰大叔曾经居住过的房子。</p> <p class="ql-block">鲸湾港 (Walvis Bay):纳米比亚不仅仅有大面积的红沙漠。其西部地区与大西洋相邻。鲸湾港是位于大西洋边的港口,纳米比亚第二大城市,人口6.5 万。纳米是名副其实的沙与海之国。</p><p class="ql-block">我们乘坐小游轮出海巡游,吹吹海风,与海洋动物互动,感受大西洋的辽阔。</p> <p class="ql-block">海狗:</p><p class="ql-block">海狗是海豹(Seal)家族的一员,海狗岛上乌泱泱的一片。它们全身都是宝,据说海狗油有着非常高的药用价值。</p> 大鹈鹕 (Pelican)<br>非常可爱的大海鸟,登上游船与人玩耍。 <div><br></div> <p class="ql-block">大西洋泻湖 (Atlantic lagoon) 位于鲸湾的西南部海滨,是南部非洲最重要的湿地,成千上万的候鸟在此栖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岸边聚集的粉色火烈鸟,蔚为壮观。<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沙漠湖沼中大批火烈鸟,粉色精灵们在黄色沙丘与湿地湖蓝色天水之间自由翱翔,这绝对是非洲纳米比亚独一无二的一道美丽风景线。</p><p class="ql-block">这块风水宝地被称为《鸟天堂》</p> 鲸湾靠大西洋的滩涂上也栖息着大量的火烈鸟。 小红鹳是最小的一种火烈鸟,被列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它们以小虾、蛤蜊、昆虫、藻类等为食。通常可活20-25年。 大个头火烈鸟,个个是白羽红嘴大长腿。 火烈鸟群起飞的壮观场景。 <p class="ql-block">披上朝霞的火烈鸟犹如一朵朵绽放的玫瑰,在湖中摇曳生姿。</p> 追逐火烈鸟的小黑哥。 <p class="ql-block">苏丝斯黎 (SossusVlei) 位于纳米布沙漠的中心,是纳米布-诺克路福国家公园的一部分。 这个地区以其壮观的红色沙丘和盐沼闻名,是世界上最古老和最美丽的沙漠之一。苏丝斯黎沙漠拥有全球最高的沙丘,高达325米,据说是用了8000万的光阴才堆到这个高度。干旱和半干旱的气候已持续了最少8千万年,从大西洋吹向该地区的空气经过寒冷的本吉拉洋流后变得干燥并冷却下沉,形成干旱气候。沙漠每年的降雨量少于10毫米。蛮荒与优美,多变迷幻的色彩让人叹为观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死亡谷”(DeadVlei) 是一片令人惊叹的白色粘土洼地,几乎寸草不生,没有任何生命迹象。在这里,时间没有尽头。每一处荒凉都无比孤独,每一处寂静都无比惊艳,每一处景色都值得赞颂。荒凉与美丽在这里相互交汇。纳米比亚死亡谷,时间冻结的沙漠仙境。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毛曾经说过: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p> 死亡谷附近的沙丘 <p class="ql-block">公园里的45号沙丘(Dune 45),因为距离景区门口45公里而得名, 有“世界最高沙丘”、“地球最美沙丘”之称。遗憾的是近年来大量游客造访并踏上沙丘,大大改变了其原有的形状面貌,使得这块纳米比亚的超级招牌沙丘成为了过去式。</p> <p class="ql-block">45号沙丘附近有40号沙丘。这座轮廓分明的沙丘在落日余晖下散发出无比迷人的魅力,真正惊艳到了我们。祈祷它美丽持久。</p> <p class="ql-block">独特的沙漠植物 - 箭袋树 (Quiver Tree)</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箭袋树其实是芦荟萁树,因为当地居民常将砍下的树干掏空用做箭袋而得名。南部纳米比亚几乎不下雨, 全年降雨量不足60毫米。难以置信的是,在风沙乱石中,箭袋树仍能顽强生长。这些树高达5米, 拥有200年左右的寿命。我们前往的箭袋树庄园大约有250 - 300棵大型箭袋树, 是纳米比亚国家级的文物和著名景点。其顽强的生命力与神奇的大自然留给我们传奇般的美丽!<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 箭袋树庄园还是世界上仅有的五个国际暗黑天空保护区之一,以箭袋树为背景的星空美妙绝伦。</p> “打酱油”星空照。 箭袋树庄园附近有一片巨石阵(Giant Playground),这些巨大的白云石不规则的堆积成迷宫般的自然景观,这是我们纳米比亚之行又一个惊喜的景点 。爬上高高的巨石顶端,回望大片的箭袋树森林,风景独好。 埃托沙国家公园 (Etosha National Park) 是位于纳米比亚北部,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最大的野生动物家园之一,占地面积约2.3万平方公里,一百多种哺乳动物,三百多种鸟。它们足够让你眼花缭乱了。 有幸看到大象打架 稀有的犀牛(犀牛分黑白二种,它们都属于极危物种,其中黑犀牛更加稀有)。黑白犀牛的区别是嘴型,黑尖白宽。 一对躲在草丛中的狮子,等了良久都不显身。 瞪羚羊 (Gazella) 黑背豺 (Black-backed Jackal) 长颈鹿 角马 (Wildebeest) 苍鹰 (Goshawk) 蓝鸨 (Eupodotis) <p class="ql-block">斑马 (Zebra)</p> <p class="ql-block">剑羚羊 (Oryx)</p> Okaukuejo Waterhole 这个水塘就在度假营地边上,每到夜幕降临,动物们依次前来水塘边汲水,此地成了观赏它们的最佳地点。 钢盔几内亚珍珠鸡(Helmeted Guineafowl) <p class="ql-block">疣猪(Warthog)</p> <p class="ql-block">弯嘴犀鸟 (Tockus)</p> 古老的红沙漠,原始的红泥人,独特顽强的箭袋树,多种稀有的野生动物,大西洋沿岸的鸟天堂,丰富的海洋生物。。。纳米比亚成为非洲多元化旅拍的天花板。<br><br>这个神秘遥远并有着广袤壮丽自然风光,谜一样原始人文风情的国度,值得一次次回眸,流连忘返。上面的影像和文字可以让我们回味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