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于长白山 <p class="ql-block">长白山景区位于吉林省东南部,东南与朝鲜毗邻,坐落于长白山北坡,区域面积52.42平方公里,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是中华十大名山,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发现这里的燕子与北京的略有不同,《懂鸟》查询为金腰燕。30-50只成群,时而高空盘旋,时而地上掀泥,飞行速度极快,用相机难以捕捉。</p> <p class="ql-block">金腰燕(拉丁学名:Hirundo daurica Linnaeus,1771),俗名为赤腰燕、黄腰燕,是雀形目燕科鸟类动物。</p> <p class="ql-block">金腰燕体形全长16-18厘米。上体黑色,具有辉蓝色光泽,腰部栗色,颊部棕色,下体棕白色,而多具有黑色的细纵纹,尾甚长,为深凹形。最显著的标志是有一条栗黄色的腰带,浅栗色的腰与深蓝色的上体成对比,下体白而多具黑色细纹,尾长而叉深。 虹膜褐色;嘴及脚黑色[2]。以昆虫为食。常栖于山间村镇附近的树枝或电线上,平时较为少见。夏季或春秋迁徙季节遍布中国各地。全世界已知有12个亚种,中国有4个亚种。</p> <p class="ql-block">金腰燕雌雄羽色相似。上体从前额、头顶一直到背均为蓝绿色而具金属光泽,有的后颈杂有栗黄色或棕栗色、形成领环,有的后颈微杂棕栗色。腰栗黄色或棕栗色、不同程度具有黑色羽干纹,有的腰部黑色羽干纹不明显或几无纵纹。尾长,最外侧一对尾羽最长,往内依次缩短,尾呈深叉状,尾羽为黑褐色,除最外侧一对尾羽外,其余尾羽外侧微具蓝黑色金属光泽。两翅小覆羽和中覆羽与背同色,其余外侧覆羽和飞羽黑褐色,内侧羽缘稍淡,外侧微具光泽。眼先棕灰色,羽端沾黑,颊和耳羽棕色具暗褐色羽干纹。下体棕白色、满杂以黑色纵纹,尾下覆羽纵纹细而疏,羽端亦为辉蓝黑色</p> <p class="ql-block">生活习性与家燕相似,栖息于低山及平原地区的村庄、城镇等居民住宅区附近,生活于山脚坡地、草坪、也围绕树林附近有轮廓的平房、高大建筑物、工厂飞翔、栖在空旷地区的树上以及喜栖在无叶的枝条或枯枝。通常出现于平地至低海拔之空中或电线上</p> <p class="ql-block">金腰燕在中国主要为夏候鸟,每年迁来中国的时间随地区而不同。南方较早,北方较晚。秋季南迁的时间多在9月末至10月初,少数迟至11月末才迁走。主要栖于低丘陵和平原常成群活动,少者几只、十余只,多者数十只,迁徙期间有时集成数百只的大群。性极活跃,喜欢飞翔,整天大部分时间几乎都在村庄和附近田野及水面上空飞翔。飞行轻盈而悠闲,有时也能像鹰一样在天空翱翔和滑翔,有时又像闪电一样掠水而过,飞行极为迅速而灵巧。休息时多停歇在房顶、屋檐和房前屋后湿地上和电线上,并常发出“唧唧”的叫声。</p><p class="ql-block">以昆虫为食,而且主要吃飞行性昆虫,主要有蚊、虻、蝇、蚁、胡蜂、蜂、蝽象、甲虫等双翅目、膜翅目、半翅目和鳞翅目等昆虫。</p> <p class="ql-block">金腰燕是中国常见的夏候鸟,在中国分布广、数量大,长期受到中国人民的喜爱和保护,被认为是一种吉祥鸟,能给人们带来好运,因此自古以来人们就喜欢它来家筑巢,并给它提供种种方便条件。但随着人们观念的变化,一些人嫌它在房上筑巢拉得满地是鸟粪不卫生而加以驱赶和毁坏,因此在中国的种群数量明显减少,不少地区也难见到踪迹。为了保护这一有益鸟类,有的省区已将它列入了地方保护鸟类名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