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小学往事

老余

<p class="ql-block">  一九七零年开春,九江师范正式分配我们六六级毕业生的工作。当时,县教育组决定将我县的数十位毕业生全部分配到农村任小学教师。我的从事教育的工作首站便是北山公社芙蓉大队高小点。后来,先后在芙蓉大队的上芙吴家坂高小点、下芙伍家湾(水王庙)高小点任职、任教两年半的时间,在取得了初步的教育、教学工作经验。</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二年八月中旬,在全社暑期小学教师学习班结束时,公社革委会副主任胡振梓同志宣佈了下半年全社小学教师变动名单,其中包括:将我从芙蓉高小负责人调到红旗高小任负责人。当时的红旗大队(现扒船塘行政村)是北山公社南边的中心地带,其地域含崔家山吴村(包括下吴村)、王古塘王村、二房垅王村、竹峦里王村、段家村、扒船塘王村、长岭吴村、鲍家塘徐村、长岭汪村、邵家腊邵村、张家村、富禄汪村等自然村。大队管委会就设在王古塘王村。大队由汪会诚任党支部书记,徐表岩任管委会主任,吴会金任大队治保主任,汪家仁任会计,大队高小则设富禄汪村。暑假末,公社开过小学教师会过后不久,我迅速来到红旗高小接替了黄天行老师的工作。黄天行老师及夫人周明珍当时约四十多岁,操着一口浓重的九江口音,剪着西装头。该同志为人谨言慎行,善于处理上下左右同事的人际关系。与此同时,他还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工作经验。他瘦高个子,思维敏捷、精明干炼。他要调往九江的消息,当时我也是从公社主管教育方面知道的。听说“文化大革命”前黄天行老师就在北山公社小学工作十多年。因此,他的地方人缘、教学工作都比我强不少。</p><p class="ql-block"> 那时,我只有二十岁出头,初来乍到,在很多地方都要倍加主动、积极。八月底,在大队党支部书记汪会诚、主任徐表岩、会计王家仁的支持下,我与王祖斐、吴银生、黄赛英、周小英、吴柏松等老师通力协作,学校很快顺利开了学。</p><p class="ql-block"> 红旗小学原址是北山公社卫生院,北山公社党委决定将公社医院迁至生水垅吴村后。后来,红旗大队决定将高小点设在福禄汪村。我到这里任教之前,先后有许建民、黄天行等老师在这里担任过高小点负责人。那年,我则刚调进去,学校里还有教师王祖菲、吴银生、黄赛英、吴柏松、周小英,村小教师有刘掌仙、王光基、吴和林、王潮州等。</p><p class="ql-block"> 高小点设有一、二、三、四、五等五个年级班,我是高小负责人,同时担任五年级班语文兼班主任。班上的学生有吴焱松、吴买松、吴任金、吴其元、吴桂珍、吴祥元、邵桂珍、邵如珍、王训忠、王升发、王迎鸿、王观菊、王鸿志、王寿林、王国华、王金宝、王利民、王东生、王林松、王火寿、王祖广、汪卫芳、汪爱珍、汪小荣、汪赤金、汪松林、徐巧云、徐来彬、吴小红等同学。</p><p class="ql-block"> 学校后面不远是汪黄金、汪赤金兄弟家里的老屋,他们家的老屋也是一栋高大的棋盘屋,全部是青砖到顶,砌有风火墙,盖有厚土瓦。当年,他们的父亲汪天定约四十多岁,个子不高,身体健康。他担任生产队的会计,一眼看上去,就知道是有文化的聪明人。汪天定待人和善、说话平和、谦虚谨慎。他的大女儿汪巧春当时嫁给公社北面的大房黄村的一名退伍军人。汪天定的二儿子就在我班,他名叫汪赤金。赤金那时小巧灵活、好动脑筋,成年后与兄长汪黄金从事建筑行业。改革开放后,他俩慢慢在县里崭露头角,成了县里有名的包工头。听说:县城金街步行街就是他领头𠄘包建造的。在金街上立有五、六组反映近代老百姓生活的铜雕塑像,街口还矗立有大型钱币的铜雕塑,整个步行街两面是店铺,形成“厂”字形,南出口到东风大道,北出囗是居民区,东出口幸福路。金街步行街,建成后尽有二十多年,整个建筑设计理念并没有过时,而且看上去颇有创意。黄金、赤金兄弟他们的建筑工程承包业务经历风风雨雨,钱也赚了不少,大的项目也做了。但他俩始终没有忘记为村里乡亲们做好事。二零二四年八月二日,我骑着电动车从福禄汪村东门进去,只见高高的大理石门楼上方中间那块长方块面额上镌刻“福禄汪村”四个字。在学生的陪同下在门楼里面进进出出。只见在贯穿南北的主干道两边村民建造的新楼房毗邻矗立。在村庄的西北角他们还建有自来水厂、供人垂钓的大型鱼塘、水上通道。还有供人们游玩的亭台楼阁。据说:都是汪黄金他们精心谋划的。</p><p class="ql-block"> 上午,我在村里还拜访了都昌中学退休教师汪隆和夫妇,汪隆和老师是六四年的高中毕业生,他当时考进了省里少有的大学。后来,他一直在县中任教,直至退休后在老家居住。他的小儿子青青与我家的辰华是高中的同学,青青当年考上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辰华则考上了西安的西北工业大学。听汪隆和老师说:青青现在珠海工作。村里还有汪卫芳、汪隆华、汪小芳的母亲梅根英医生在家里养老,现在她也有八十多岁高龄。我也想看望梅根英老人,在她儿子汪隆华的引领下,我来到了他们的家。坐下来与梅根英医生他们叙了叙家常闲话后,拍了拍她们家的照片。然后,就起身向她们告辞。上午,我还到了学生汪松林、汪幸生等人的家里坐了一会儿,汪幸生是一位泥工出身的手艺人,现在年纪也大了,没做什么大事,帮忙儿子料理家里的房屋。他们夫妻俩的三子一女在大学、中专读书后,一直在外地公司、单位“打工”,谋求事业发展,现在都己成家立业、事业有成。</p><p class="ql-block"> 记得:当年学校老棋盘屋南面旁边紧靠的一排平房,房屋的主人是学生卫芳的祖母,她约五十多岁,长得清清气气,衣着朴实、整洁,待人十分和气。老人家说:“我的娘是你们余家厅的女儿,和你们家有血缘关系。”这位汪母聪明、伶俐、勤快。平时,她把家里收拾得非常干净,桌、椅、板凳连同两边的鼓壁擦得油光发亮。</p><p class="ql-block"> 老人家的独生子汪锦泉是省卫生学校毕业,原先在星子县的医院做医生,汪的妻子梅根英,南昌人。结婚后随丈夫回到都昌北山卫生院做医生。他们生有两个女儿卫芳、小芳,还有一个儿子,名叫汪隆华。汪隆华的儿子现在县城里的单位工作,家里生活也过得十分平和、顺心。</p><p class="ql-block"> 当年,高小点学校,设在富福汪村的一栋二进天井的老厅里。这栋老厅建筑坐落在村前南头向西的水塘前面,高大显眼,而且保存得相当完好。高小点有五个班有六名教师,棋盘屋不够,还借用老百姓的其他房舍。当时棋盘屋下厅还住着一户姓汪的老人,他个子高约1.75米,皮肤晒得黝黑发亮,他说话大大的嗓门,非常宏亮。一眼看去就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庄稼人,他为人精明、能干。村里人尊称他为“猴岩叔”。他的妻子曾在大队、生产队担任过妇女主任,泼辣能干。夫妻俩生有两个儿子柏林、松林,大儿子柏林当时在部队当兵,小儿子松林读五年级,他们膝下还有一个女儿,当时己经出嫁。小儿子汪松林也是和他父亲一样,瘦长个子,就在我教书的班上。</p><p class="ql-block"> 富禄汪村,当时也是红旗大队自然环境好的村庄,整个村庄背靠长长的南北低岭坡,西边农田都集中村前面的长垅里。岭背后面有鲍家塘徐家村、邵家腊村、长岭汪村、张家村等村庄。原劳动人事局副局长徐声泉就出生在鲍家塘徐家村,徐的大儿子徐继光在县公安局,女婿也在县地税局。还有我当年的老同事邵同盛老师出生在邵家腊村。</p><p class="ql-block"> 记得当年我读县中时,高一班的学汪振江(包括他的姊妹)也是福禄汪村人。汪振江他年轻时长得帅,在都昌中学读书时,曾在学校演唱会担任过音乐指挥。他父亲据说年轻时在黄埔军校读书,后来在民国时期军界任职。后来不知何故,他老年时一条腿脚却拐了。汪振江高中毕业后一直从事供销工作,在我县基层供销社担任过副主任。在富禄汪村在不远还有一个长岭汪村,是县统战部门任职的汪鸿钧老家。早先汪鸿钧的父亲汪会华就是在那里行医的赤脚医生。当时他约四十多岁,其妻子长得非常清秀。据说,汪会华的父亲汪彭生早先也是当地有名的医生。汪会华医生是一位当地有些名望的赤脚医生,他有四个儿子、四个女儿,大儿子汪鸿钧考上了都昌师范,开始在学校教书,不久转行在县公安部门工作,先后在三汊港、大沙派出所任所长,退休前在县统战部门工作;大女儿汪小荣,当年在富禄汪村的高小点读五年级,长得清秀漂亮,可惜她在读初中时却因病早逝。</p><p class="ql-block"> 红旗大队二房垅王村是王玉抱老先生的家乡,民国时期他在这一带坐诊行医,是当时县上有名的老中医,颇有名气。解放后,在县誌、卫生誌上均有文字记载。他的儿子王鸿庚在都昌县中医院被聘为副主任中医师,他颇有儒雅风度,他行医数十年,其中医理论、实践、修养都有功夫。</p><p class="ql-block"> 解放后,党和国家先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各类人才。其中崔家山吴家村的吴祥元就是一位佼佼者。他是“文化大革命”后考取的中山医科大学的毕业生,听说他毕业后一直在中山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任主任医师,在广州也是颇有知名度的。还有福禄汪村的汪隆望夫妇也是南昌大学一附院有名的主任医师。在政界,据说吴满元曾在福建林业厅任副厅长职务。</p><p class="ql-block"> 韓愈在《退学解》中言:“业精于勤而荒於嬉,行成於思而毁於随。”新中国成立以来,扒船塘王村、汪古塘村、福禄汪村、崔家山吴村、二房垅王村、鲍家塘徐村、邵家腊村、长岭汪村等自然村,先后走出了不少优秀的读书人,如我们熟知的汪隆和、汪隆望、吴样元、吴满元、王小龙、吴发源、汪鸿钧、吴腾华、王鸿志、汪满金等人,他们从小勤奋好学、善于总结、不怕困难、敢于挑战,其奋斗的业绩也不同凡响。</p><p class="ql-block">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间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千百年来,从家乡走出去的不少都昌人𠄘载着家乡人民的重托和期望,在中华大地上施展才华、辛勤耕耘、拚博奋进、建功立业,出现不少彪炳都昌史册的贤者、智者、勇者。</p><p class="ql-block"> 解放后的历史进程中,“红旗”大队撤消,改为扒塘船行政村,北山“公社”也撤消,改为北山乡。名称虽改但管辖的区域并未发生改变。现在城西大道沿着远处的邹家嘴、楊家港、欧兴赵村、邵家腊村、鲍家塘徐村、崔家山下吴家村直接和都多公路接通。北山乡区域还有都多公路穿越新妙大坝到多宝,县工业园大道途经左里、多宝,直达庐山、共青城、南昌,现在交通发达、快速便利。随着,改革、开放更进一步深入,国家将会有更大的进步和发展。今后都昌这块土地上的一代代愿意有为的人们,将有更多机会造就、锤炼自己,也将会有更多地方为国家、为人民而敢为、善为、真正有所作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