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茅境的“前世今生”

雨季红苹

<p class="ql-block">  老贵溪人都知道有一个地方是夏日避暑的好去处,更有人将家安置在那里,一年四季与清风明月相伴,这个地方就是“青茅境”的前世——“上山”。</p> <p class="ql-block">  之所以被叫做“上山”,我无从考证,我猜想大约就是“进山里”的意思。它地处双圳林场阳际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景区宜人,是避暑胜地,天然氧吧,素有“小庐山”的美誉,有名的景点有阳际峰、青茅境,我曾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登上过他们。阳际峰海拔1549.96米,是鹰潭最高峰,沿途沟壑纵横、随处可见奇花异草。顶峰脊线地势平缓,灌木浓密,我登上时空气中湿雾弥漫,四周山峦都被树木阻挡、浓雾笼罩,所以没能见到登高一望, 群山巍峨起伏的壮观。青茅境海拔高度1409米,路边随处可见瀑布小溪,穿过一道道丛林,上到脊线山坡,顶峰地势平坦,一眼望去,都是绿油油的青茅草甸,翠绿如毯,我估计青茅境之名由此得来。山坡上少了树林的遮挡,狂风肆虐, 深深的草甸又如绿色的海洋,被风吹的波浪起伏。我登上时时值正月,发黄的茅草遍地都是,可以想象春天的盛况。那时的“上山”竹博园旅游度假村在那时小有名气。记得2005年炎炎夏日的一个傍晚,我第一次跟着朋友去“上山”,被安置在林场简陋的酒店里,没有安装热水器,晚上淋浴被清冷的山泉水冻得直打寒颤。第二次再度来到“上山”是2015年初中同学三十年聚会,我们选定在竹博园旅游度假村开展活动,虽然住宿条件不是很尽人意,但是同学相聚的热情将这一切都忽略不计,登上阳际峰交流情感,增加友谊,之后傍晚热烈的篝火晚会燃烧起大家的激情,场面至今难忘。</p> <p class="ql-block">  以后多次和文友来到“上山”,都有看得见的变化,开发了“相思谷”“仙人居”“森林游步道”等景点、特别是在时任双圳林场场长董永刚化名“董郎”加大了宣传和产品开发力度,让“上山”名震四方。</p> <p class="ql-block">  最近几年得知“上山”被正式命名为“青茅境”景区,景点涵盖量更大,包括附近的甑盖山、古寨磊城墙、火烧关及古驿道、香菇寨、听松楼等,也建设了游客服务中心。得益于市作家协会组织的采风活动,再次让我走进他。进山的道路已经铺设了沥青,开阔宽敞,记得10多年前夏天几次到双圳,总想进山却被告知道路被冲毁。现在新铺设的宽敞的沥青路,让进山变得轻而易举。山脚下新建的游客中心自整装待发,正在准备营运阶段。并排的是一栋造型别致的楼房,走进才知道是自然博物馆。自然博物馆敞开大门迎接了我们,走进博物馆内,大厅的显示屏里正播放着贵溪市的宣传片,宣传片全面介绍了贵溪市的基本情况,取得的成绩,让我们为是其中一员感到荣幸。在自然博物馆中,陈设着各类动植物标本,并通过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展示了地壳的运动和动植物的演变过程。博物馆里的每一件展品都讲述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从生命的起源到人类的演化,让我们对这个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下沉式体验寓教于乐,唤起了我们对自然的热爱,提高了我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让我们认识到每一件展品都是珍贵的自然资源,需要我们共同呵护。</p> <p class="ql-block">  自然博物馆附近的小山岗就是真实版的珍稀物种聚集地,有多种珍稀物种被标注了他们的名称,方便我们近距离的辨认观察。</p> <p class="ql-block">  午餐后正式进山,大约半小时的路程就到达景区核心地带。现在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度假酒店,改善居住环境,原来的竹博园已经重新装修,相信再次来临将是崭新的面貌展现在我们面前。一条山涧小溪穿景区而过,他们一路欢歌的从山上向下奔流,这就是泸溪河的源头之一,水质清澈见底,石斑鱼在欢快的游来游去。两旁是整齐划一的两层楼的洋房,有经营头脑的村民将房子改造成民宿,并在显眼的地方将联系方式张贴出来广而告之,招揽盛夏来避暑的游客。我们悄悄的记录下他们的电话,以备下次聚会所用。</p> <p class="ql-block">  阳际峰自然保护区正在修养生息阶段,于是我们走进相思林看十里竹海,方圆数十里青青翠竹,或修直挺拔, 或亭亭玉立,或婀娜多姿,乃至团团簇簇,重重叠叠,遮天蔽日,游步道台阶在幽深的竹山林海里曲折而上,潮湿的空气带有一丝沁人肺腑的清甜。我们在这里和竹林拍照合影了一个够才依依不舍的离开了。</p> <p class="ql-block">  从“上山”到“青茅境”实现了一个大的跨越,青茅境景区目前被列为国家4A级风景区,青茅境景区的旅游开发任重道远,我相信属于他的高光时刻即将来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