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一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我来到北京中国美术馆参观了建党一百周年美术作品收藏展。亲身感受到了我们国家建国以来走过的艰苦历程。那一幅幅画作仿佛在倾诉着从革命先烈李大钊到今天每一位革命烈士用鲜血写出来的战斗篇章。重观历史使我们更加珍惜现在,更加展望未来。</p><p class="ql-block"> 同时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我得到了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共鸣。其中许多作品是我曾经在几届美术展览中看过的,重新复读这些作品又有了新的感受,画家们的激情投入,深沉的笔触都撩动着我的心弦。对比现在的一些美术创作作品包括入选国展的作品,我看到了差距。那些用走马看花,靠照片拍照而创作的作品是显得那么苍白无力。而那些老艺术家的作品是经过深入生活,深入挖掘,几经提炼而创作出来的作品,既有生活基础又有高度概括,作品有深度耐人寻味。很多作品看后会回味无穷,意犹未尽。在展览馆外面摆放着馆藏的雕塑作品,我竟然看到了我的美术启蒙老师刘连海的雕塑作品《我是一个兵》。那是老师在哈尔滨艺术学院毕业时创作的作品,并参加了当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我国著名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先生对这件作品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称这件作品刻画了一个顶天立地的解放军战士形象。看着这件雕塑使我想起老师曾对我讲述了作品的创作过程。</p><p class="ql-block"> 在哈尔滨艺术学院毕业前他在创作毕业作品时选择了表现解放军人们子弟兵的选题。来到部队体验生活,在同战士们摸爬滚打的生活中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多次探讨选择中被战士们唱着我是一个兵的战歌行进中的姿态所感动,这个歌曲不但提现了战士们不怕苦,敢于战斗的情怀,也看到了战士们那种为了祖国而战斗精神。有了这样的人民军队我们的国家才有了安全的保障。联想到我们国家在遇到灾难和人民危难之际,都是人民子弟兵为他们临危解难,看吧,在长江洪峰来临之际有人民子弟兵的身影,在汶川大地震时也是人民子弟兵不顾艰险来到老百姓的面前,还有疫情防控肆孽之际也是我们的子弟兵,很多很多。我是一个兵不仅唱响了那个年代,也至今留在我们身边,他激励了当年的战士们,也激励着现代的战士们。一件美术作品它的影响是无限的,看到这些老师的作品,我为老师刘连海的作品而骄傲。在哈尔滨的江边斯大林公园里有数座老师的作品,在他的老家双城市也有些他的作品。这些作品会让我们记住他,让我们永远怀念他。</p> <p class="ql-block">《我是一个兵》刘连海雕塑</p> <p class="ql-block">李兆麟将军塑像,现矗立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兆麟初中院内。</p> <p class="ql-block">我是一个兵复制雕塑现矗立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斯大林公园里</p> <p class="ql-block">《女民兵》刘连海雕塑</p> <p class="ql-block">《小画家》刘连海雕塑</p> <p class="ql-block">《拉手风扇的少女》刘连海雕塑</p> <p class="ql-block">《学步》刘连海吴喜林共同创作</p> <p class="ql-block">《学步》</p> <p class="ql-block">至今他为母校双城兆麟中学雕塑李兆麟将军塑像仍然矗立在兆麟中学初中部的校园里供人们瞻仰。文革时期他被下放到老家黑龙江省双城县。在双城期间他同当地的文化艺术爱好者打成一片,为家乡的美术爱好者们提供了学习机会。文革时期也创作了一些雕塑作品。其中歌颂知识青年代表人物的《张勇》雕塑作品参加了七三年黑龙江省美术作品展。在双城修复魁星楼期间,他应邀不要报酬为魁星楼创作了魁星踢斗塑像。18年双城市委市政府为了城市改造决定开辟新城区,决定建设腾达大街,并在各个楼群前设立雕塑作品。很多基建单位为了省钱都是用了廉价的曲阜工匠的作品,唯独我没有购买。第一我是个美术爱好者,那些雕塑在我面前就是垃圾。没有艺术性。第二我同我的老师刘连海说起后,老师也说不能花了钱这么办!双城要提高城市品味应该搞些有艺术性高品位的作品,最后老师同意为我建设的科教综合楼门前创作一件雕塑作品。而且老师没有要那么贵重的酬劳。也是同其他楼前摆放的作品一样的价格。这是老师对家乡做的又一次贡献。我深知那件作品的价值,那是老师的一片心意。</p> <p class="ql-block">老师已经去世几年了,每当我想起他都会有些深深的怀念。这是我双城市人民的骄傲。在双城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双城区的艺术骄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