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十二】“图刀”合一 剑指巅峰</b></font></h1><div><font color="#ed2308"><b><br></b></font></div><h3> 从他的宝库出来,身上所有能装的袋子包括脑袋都装得满满的。喝足了超力量的青稞马奶酒,再骑着骁勇善战的蒙古战马,挥舞着成吉思汗的苏鲁锭长矛,长啸一声,风驰电掣一般在广袤的蒙古高原像疾风一样掠过的时候,那是何等的威风?自己俨然就是一名当年所向披靡的蒙古铁骑。<br> 如果说第一次与老师的合作激情多于理性的话,那么,从宝库里出来的我,与老师的再次合作,用天衣无缝、刀剑合一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了。我们的合作亦到了无与伦比、超群绝伦、空前绝后、登峰造极之境地。“图刀”一旦合一,就像原子能的裂变一样,其所释放的巨大能量,直接将“图刀”卫星送入太空,响彻冬泳网,照亮冬泳网。<br> 闲话休讲,事实才是王道。<br><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1) 无情未必真豪杰 多情自古伤离别</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br></font></div> 时隔20天后的2007年10月6日,老师的巨型沙漠游三部曲之一的《国庆假日沙漠游!》问世。我料想,一定又是鸿篇巨著,并且还是神秘的沙漠——无数网友期待的主题。<br> 第一次合作的兴奋,经过20天的日晒雨淋,显然褪色了不少,也平静了不少。像过去一样,我死死地盯住论坛首页,目不转睛地静候着他的大作的诞生。<br> 一会,老师的新帖《国庆假日沙漠游! 》从论坛的缝隙里蹦了出来。我一边欣赏,一边迅速地恶补关于库布其沙漠的点点滴滴,为跟帖的质量,也为日后的读后感积攒本钱。<br>他一边发,我一边看,时不时还来一段短信调侃调侃。不知不觉间,已到凌晨1点多。他说:“小李飞刀,今晚发不完啦,明早还要晨泳呀!该下线了?”<br> 可是,第二天一直到晚上也不见他的影子。而又不敢贸然地骚扰他,于是,向与他关系不错的晨泳打听。晨泳说自己也不知道。这时,一种不祥渐渐笼罩了我的心头。我猜想,以我对他的了解,他一定是重返沙漠腹地去拍日出了。这更令我不安。再次与晨泳联系,晨泳终于有了老师的最新消息,太好了!晨泳为了让所有牵挂老师的人吃上一颗定心丸,特跟贴:最新消息:<br> 那仁老师今天又去骑行采风了,沙漠行的PP尚未结束,9号回来继续请大家欣赏。烦请大家耐心等候。2007-10-7 21:53<br> 看见晨泳的回帖后,心里有了稍许的安稳。于是,我也跟帖一个:大佬真神了!您是怎么知道的?!<br> 老师,在网上知道呼和浩特的气温很低。从昨天开始我们这儿的气温也是骤降,可想而知,您在沙漠里的困难!为了冬泳(网)人,您的敬业真的令人动容!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您是重返沙漠拍摄地平线上的朝阳和映红天边的夕阳。您的游记里怎么能没有太阳呢?“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我相信,您的这个游记绝对是空前的。期盼您的平安归来!<br> 好不容易挨到10月9日。原以为老师会出现的,便从早到晚一直没敢离开论坛。可是,一直等到10月9日的午夜,也不见老师的身影。<br> 贸然给他打电话,手机关机。发手机短信,也是有去无回。<br> 不是说好了10月9日回来的吗?到底怎么回事?<br> 这时,我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抓了一样难受。我开始担心起来,担心独闯沙漠的老师,会不会有沙漠意外?沙漠里的悲剧我可听说的太多太多了。<br> 10月10日,继续关注。一边关注论坛,一边不停地询问晨泳。论坛不见他的踪影,就是晨泳也不见老师的消息!这下真急了,恨不能立马飞到库布其沙漠。<br> 整整两天,48个小时,2880分钟,我食之无味,寝之难眠。整个人就像刚刚打了一场人生最大的败仗一样。<br> 10月11日,星期四。本该上班的我,精疲力竭,没有办法继续关注论坛,也怕再次听到诚实的晨泳那令人失望的消息。于是,借故在家睡觉,同时,静静地、虔诚地祈祷老师的平安归来。<br> 中午,预感到老师一定回来!稍有精神的我忍不住打开了电脑。啊!我的老师果然平安回来了!那颗在胸腔口突突跳动的心,总算可以落位了。辛勤的老师没有忘记惦念他的朋友们!从早晨的7点18分发帖,一直发到10点35分。<br> 朦胧的眼睛早已看不清他发的什么了。他发的什么,对我已经不再重要了。对我而言,能看到他就是我最大的福音了。 悲喜交加的我,仿佛当年被王母山压了500年孙悟空重获新生一样,一任被压抑了500年的感情潮水喷涌而出,呼啸奔腾,一泻千里。这呼啸奔涌的潮水,伴随着深情苍凉的《蒙古人》音乐,在当晚11时03分,催生出一篇能拧出泪水的读后感:<br>前言——<br>那仁朝克图老师:<br> 在这里先给大家赔不是了!四天没能上网,让大家久等了。<br> 特别是向小李飞刀赔不是!老大哥未能及时向你通报,因此让你挂念担心,真的很抱歉!<br> 十月七日(连下了三天雨)看到天气转晴,于是临时决定独自一人再前往沙漠,去补拍上次未能拍到的心中的美景。三天象孤魂一样游荡在库布其沙海中...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次还真算满载而归了。昨天在家整理照片...<br> 我可以预言,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br> 就是:震撼! <br><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b>那几天,我的飞刀再也飞不起来</b></font></div></h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泣读〈那仁朝克图亲友团国庆假日沙漠游〉</h5><div><br></div> 朋友,当你伫立在浩瀚的沙海之中的时候,当满眼的嫩黄色的沙漠横亘在你面前的时候,当你从近30层楼的高度,以45°角度风驰电掣般沿沙丘滑落的时候,当你骑着骆驼悠闲地品味丝绸之路的时候••••••你是否体验到古人“大漠孤烟直”的意境?是否感到人的渺小?是否感到历史的久远?是否觉得身心受到极大的愉悦?而这,正是作者的初衷啊!这篇游记我已经拜读了多次,却全然没有了过去品味老师游记的那份兴奋与快感。相反,每读一遍,我的心情却沉重一分。<br> 这篇游记,老师是10月6日15:10开始发帖,和往常一样,老师快快地发,我慢慢地赏。发到10月7日凌晨1时05分,确实发不完了,老师提议我们才下线。工作整整10个小时,期间为了陪老爸老妈,喝了您平时并不擅长的白酒近半斤。可以说,老师的工作状态是在半梦半醒之间。<br> 本来我们约好第二天白天继续发的,因为晚上,我要答谢把中秋之夜交与我的老师们,与他们喝杯感恩的酒。可是,当我匆忙告别老师们回到家里时,网上依然不见您。我猜测老师可能因为昨夜熬夜太深,又要晨泳,怕是累了。也就没怎么在意。可是连续几天见不到您的人影,就把我急坏了。<h3> 不得已,只有向我的好朋友晨泳大佬求助。大佬果然是大佬,老师居然向她请了假。这下就好办了,我索取了老师的手机号码,可飞刀也有不敢飞的时候啊。我不想冒然的去打扰老师,实在忍不住了,便在10月8日22时50分,给老师发一短信问候。到10月9日也没有回复,问大佬,大佬说:“包大人回复是很慢。他只说去骑行,也没有说到哪儿。”一颗悬着的心依然不能放下。直到9日下午,大佬才不断有最新报告,说老师9日20时已回家!悬着的心,这才放下。<br> 10日,我不敢上网,我怕抑制不住自己。今日中午下班,忍不住还是开了电脑,啊,老师的帖子已发完。在欣赏壮丽的沙雕美景的时候,看到朋友们在尽情地享受老师辛勤的成果,我的心也乐了,老师的付出,老师的心血终于没有白费啊!<br> 然而,当我仔细查看老师今日(10月11日)早上7时许续发的第一个帖子:十月七日(连下了三天雨)看到天气转晴,于是临时决定独自一人再前往沙漠,去补拍上次未能拍到的心中的美景。三天象孤魂一样游荡在库布其沙海中...<br> 三天象孤魂一样游荡在库布其沙海中...<br> 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景,朋友们,请想象一下吧。在北风呼啸的茫茫的沙漠之中,在空旷寂静的沙海里,在朝阳还没有升起的黎明前最黑暗的沙漠里,在夕阳没入地平线以下的时候,一个63岁的老人,为了什么、为了什么、为了什么哟?独自一人游荡在空无一人的沙漠里,徘徊、游荡,游荡、徘徊。三天哪,那是72小时啊。多么孤独的72个小时!不要说是72个小时,就是一刻我也呆不下去的!尽管我曾经是一名武警战士。 我真的很后悔,不该跟老师说什么:希望看到老师拍摄的草原、沙漠奇观。我后悔呀!殊不知老师也是住在自治区首府,离大草原、大沙漠是多么的遥远?想想自己,就是120公里之内的昭君故里、屈原故里也不曾去过!<br> 呜呼,尽管老师的游记和过去一样的了得,而我终于没有能够像以往那样轻松、诙谐、愉悦起来。<br> 那几天,我那把神奇的刀怎么也飞不起来。<br></h3> <h5><font color="#ed2308">【这个老家伙,只顾自己玩的开心】</font></h5>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2)震撼之作 天成之作</font></b></h1><div><b><font color="#167efb"><br></font></b></div> 老师已经平安回家,并且带来了更好的消息,照理我那顽童的天性应该很快就能快乐起来的。可是,那把不安分的小刀,依旧安静地躺在刀鞘里。很显然,那揪心的四天,着实令我“HOLD不住”(网络语言:伤不起)。我的老师也终于明白,他的安危其实早与千里之外的一颗心牢牢地捆绑在一起。于是给我短信,保证以后不再玩失踪,不再冒大险,并希望我尽快调整,以迎接更加艰巨的挑战和更加辉煌的时刻。<br> 听说有挑战,萎靡不振的我立马就来了精神,同时,对那更加辉煌的时刻,对那个必须用“震撼”来形容的新作,充满期待。<br> 2007年10月19日21点,再次接到老师的指令:“新帖就要出来了!”<br> “OK!一切准备就绪。”在间歇的这10天里,我什么也没做,唯一要做的就是蓄精养锐,以最佳的精神面貌迎接新的考验。<br> 21点15分,《神奇的恩格贝!》在我的注视下,跃然冬泳网。果然是“震撼”!金色朝阳将万缕金光倾泻而下,把普通的沙丘,硬是染成了纯金色的沙海,雄浑而壮丽,富丽而堂皇。<br> 如果不是事先知道,咋一看,保不准还以为发大财,走进真正的金山了。耐人寻味的是,老师将孤胆背包客的身影用这种方式留在茫茫沙海里,愈发使人急于想知道,他带给我们的到底是一种怎样的震撼?他在沙漠里的三天到底都干了些什么?<br> 接下来,整个天空都在熊熊燃烧的场面(恕我词穷,确实找不出更好的语言来形容她的壮美),让我想起了“火烧连营七百里”。我为眼前壮丽的景色所陶醉,为恩格贝超强的吸引力所折服。我似乎一下子就明白了我的老师为何不顾一切都要前往、再前往的缘故了。我慢慢欣赏着,陶醉着,心底忽然滋生出一种莫名的感动,这感动来自于他总是要将他最美、最珍贵的东西,第一个让我品尝,第一个让我分享;这感动来自于我宛若他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宠儿——冬泳网那么多名人、帅哥、美女,而唯独小李飞刀才有这等的福气!不仅如此,我还能在他的领地里尽情地玩耍,肆意地撒欢,他的小小王国,已然就是我的伊甸园。<br> 循着他的足迹,我走进了沙漠腹地,也走进了沙漠深处“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源。至此,在我看来意味着荒凉、恐惧与死亡的沙漠,因为有赛过江南的库布齐沙漠绿洲恩格贝,而彻底地颠覆了沙漠在我脑海里的印记。老师用镜头呈现我们眼前的恩格贝,大漠浩瀚,长河如带,沙海茫茫,朝日浑圆,气魄宏大,如诗如画。诸多的沙漠自然神奇景观,原汁原味的大漠风光,确实给人以发自内心的震撼。<br> 是的,恩格贝奇观带给我们一个又一个的震撼,那么,那个为揭示这一奇迹奥秘的孤胆背包客,那个“三天象孤魂一样游荡在库布其沙海中”的冬泳使者,不同样给我们以发自内心的震撼么?<br> 一个原本与众多沙漠别无二样的荒漠地带,为什么在短短的10多年间,变幻成拥有16万亩面积的绿洲?靠什么发展成为集沙漠珍禽动物观赏、大漠风景观赏、生态农业观赏、沙生植物观赏和游客休闲度假综合服务为一体的沙漠生态旅游区?答案在哪里?面对疯狂肆虐我们的沙害,人类的出路在哪里?世人在反思,老师在探究,无数冬泳网的网友们围着他在思索。<br> “三天象孤魂一样游荡在库布其沙海中”的第一个冬泳使者,以超乎常人的意志与毅力,用他那勇敢而不知疲倦的广角镜头,扑捉到了真正的答案,这就是:恩格贝这一在沙漠里创造出来的奇迹,展示给人们的不仅仅是一片靓丽的绿色,更是一种改造自然,重塑秀丽山川的理想、胸怀和精神。<br> 而这种理想、胸怀和精神,正是我们进取的冬泳人所具备的。随着他的广角镜头疯狂的舞动,全国的冬泳人中,也迅速掀起了一股强烈的“恩格贝旋风”。引无数的冬泳人为之痴迷,为之癫狂。人们或悲或喜,或忧或愁。更有不少网友,甚至萌发了去恩格贝捐款植树、在恩格贝树立“中国冬泳网爱心林”石碑、在恩格贝的“绿墙”上书写自己大名的强烈愿望。 有网友顺应这一趋势,单独发帖,招募去恩格贝植树、旅游的志愿者。一时间,招募者的热情,报名者的踊跃,汇成一股不小的爱心潮流,源源不断地流向内蒙古,汇聚恩格贝。<br> 如果当时在细节方面做的再到位一些,那么,第一支到达恩格贝的冬泳大军或许已经出发;恩格贝的冬泳林里,或许就有了第一块属于冬泳人的“冬泳林”;我们冬泳人的大名,也会像无数的志愿者一样,爬上永远延伸的“功勋绿墙”。。。。。。<br>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3)最强烈的共鸣</font></b></h1><br> 一个普通的网友貌似一个普通的帖子,引来如此巨大的震动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余震,发帖者事先或许还能预料。因为60多岁的作者,“三天象孤魂一样游荡在库布其沙海中”,本身就是一个神奇的制造者。但是,冬泳人对荒漠的高度关注,发帖者应该没有预料到,他的搭档的我,也没有预料到。在物欲至上的今天,有谁还这么天真呢?<br> 许多网友含着热泪,饱含深情的回帖,使得本帖已经超出了普通意义上的帖子,俨然演变成了恩格贝版《泰坦尼克号》。<br> 武汉网友“优友”说:<br> 1、我从头到尾看了2天,流了2次泪。这何止是震撼啊?我无法用语言表达此时的复杂心情。<br> 但是我记住了:王明海先生和远山正瑛老先生。更让我记住了那仁朝克图,是那仁朝克图让我们知道了恩格贝的一切。<br> 2、感谢小李飞刀配上的美妙动人的歌曲,和动情的解说,现在我们江岸冬泳队合唱队每天都在唱《天边》。<br> 石家庄网友“寒冬过后 ”更是不惜重墨,他说:<br> 刚刚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浏览了一遍那仁老师用心血写就的篇章,而且是用大家不常用的一种方式——倒阅。当我打开这个回帖的界面,却有些茫然,不知该说些什么,更准确的说是不知道该先说些什么,因为我想说的实在太多。我真的很懊悔到现在才发现这颗闪亮的珍珠,而它却一直就在我的眼前静静的躺着。当我看到这沙漠中的绿洲和那沙漠中通向远处的两行脚印,听着网页上那轻绕耳畔的动人歌声,我始终处于一种陶醉与震撼的混合态中。不知哪种感觉才是真正的主体。<br> 恩格贝。。。王明海。。。远山正瑛。。。<br> 19年的时间,在这沙漠的最深处成功的开发出这样一片令人难以置信的绿洲,这种壮举,怎么形容呢?大禹治水还是愚公移山,好像都不太合适。这是一种真正的奉献啊,虽然有老天爷从中助力,但那只是过程的一部分,而这种甘于奉献永不放弃的精神,却绝对是可以感天动地的,这些从众网友的回帖中也可以充分的体现出来,我就不再多言了。感谢那仁和小李飞刀两位老师,是你们孜孜不倦的耕耘,才把恩格贝这片神奇的土地展示给我们,把这份难以抑制的感动传染给我们,让我们追随黄沙中那两行深深的脚印去探索未知,去反省自身,去向往明天的美好。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去做点什么,献上自己一点微薄的心意!这应该也是大家的心声吧。<br> 好了,无需更多的举例。如果想验证什么、感悟什么的话,就请直接打开《神奇的恩格贝!》吧,她会告诉你这一切。<br>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4)图刀组合——上帝钦点的组合</font></b></h1><br> 网友们是如此的“HOLD住”,那么,作为被老师给予厚望的弟子,飞刀的表现又如何呢?<br> 面对老师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打造的大作,作为弟子的飞刀岂能草草应对?<br> 毫无疑问,为了给网友们最直观、最真实的感受,可敬的老师不惜再次独闯沙漠,用三天的时间,将恩格贝神奇的面纱,层层揭开,因而,展示在读者面前的不仅有神奇的绿洲,更有缔造神奇的鲜活故事。<br> 在他发帖之前,就与老师沟通过:采用什么样的音乐会更好一些?合适的配乐,对主题的渲染,是有不错的表现力的。老师说就用布仁巴雅尔的《天边》吧,一来当时很流行,二来其苍凉、悠扬、高亢、深情的旋律,很符合《神奇的恩格贝!》。<br> 敲定了主旋律,抢占“制高点”(沙发)是必须的。好的制高点对主题的作用,这里就不赘述了。这里要说的是,当冬泳网的“两位当红名人”(仁慈的上帝,请允许这样高调一次吧)在倾力打造某个帖子的时候,那么,我告诉你,这个帖子就绝非等闲之作。信不信由你。<br> 抢占了制高点,又有了中意的主题曲,那么,接下来是不是可以袖手旁观、高枕无忧地看老师的表演了呢?当然不是。<br>我的老师与我,就像相声里的“逗哏与捧哏”。虽是“捧哏”的角色,但要作一位合格的、称职的“捧哏”,并不是件容易的事。<div> 网络上的“捧哏”有时候比相声里的“捧哏”还要难当,还要累。因为没有排练,你甚至都不知道楼主到底要说的是什么。而你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领悟、把握楼主的主题思想,必须在第一时间里拿出高质量的读后感,必须不失时机地渲染气氛,让沉下去或者失去温度的帖子再升温,再激发读者的兴致。</div><div> 一篇好的读后感,既要紧紧围绕主题,而又不局限于主题;好的读后感、除了能营造不错的主题氛围外,还能帮助读者读懂主题,领会主题,进而协助楼主在读者群里激起最广泛、最强烈的共鸣。<br> 好的搭档,就是楼主的马前卒;<br> 好的搭档,是读者与楼主之间的桥梁与纽带;<br> 好的搭档,彼此是心心相印;<br> 好的搭档,还要有好的默契;<br> 好的搭档,可遇而不可求;<br> 好的搭档,只能由上帝钦点。<br> 老师本帖发帖不到一天,我洋洋洒洒几千字的第一期读后感《探寻“恩格贝”—— 由<鄂尔多斯库布齐沙海中的绿洲——神奇的恩格贝!>说开去》就出来了,距离老师全部发完只有1分钟!诚然,在他一边发的时候,我其实就已经开始着手读后感了。<br> 这篇读后感,依附于主题,浓缩了主题。就像一部精确的导航仪,引导读者用最短的时间汲取全帖的精髓。<br> 大漠浩瀚,沙海茫茫,朝日浑圆,气魄宏大。无垠的沙漠,以其恢弘、豁达、壮美,确实给人的审美以极大的冲击,看惯了青山绿水的内地人,更是对沙漠充满好奇。然而,沙漠再美,也还是沙漠。<br> 恐怕连老师自己也没有想到,他的《神奇的恩格贝!》,已经引发了一场“土地荒漠化”的大讨论。来自河南新乡的大学教师冰岩,给我们上了一堂深刻的《荒漠化》讲座。中国严峻的荒漠化已经令我们喘不过气来。看了我转载的《哭泣的沙漠和骆驼!》,心情异常的沉重。结合《神奇的恩格贝!》里关于千千万万的志愿者投身沙海的英雄壮举,一种到沙漠去,到恩格贝去的强烈愿望再次袭击心头。于是,作为《神奇的恩格贝!》总结性的读后感《绿墙面前的思考》顺应而生。<br> 如果说先前的读后感多少有点为主题而主题的话,那么,《绿墙面前的思考》则纯粹是内心的真实独白。能否引起您的共鸣呢?也许吧。<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b> 绿墙面前的思 </b></font></h1><div><font color="#167efb"><b><br></b></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 在库布齐沙漠腹地的恩格贝,在恩格贝半月湖的岸边,矗立着一面用千万块卵石垒砌的石墙,——一面被称作“绿墙功勋碑”的绿墙。在这面绿墙上,铭刻着1989年以来,国内外为恩格贝绿化建设甘愿奉献的数万名志愿者的英名。<br> 这些日子里,我无数次久久地伫立、徘徊在这长长的绿墙前,一遍一遍地凝视这浸透汗水、泪水、凝聚着无数光荣与梦想的神奇的墙。透过这面神奇的墙,我仿佛又看到了自1989年以来,来自中国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志愿者,以及日本、德国、澳大利亚、美国、以色列等近万名国际援助者们,他们历经千辛万苦,憧憬着声声驼铃,从五湖四海,汇集到恩格贝。仿佛又看到了他们在恩格贝风餐露宿,无怨无悔;看到了他们在顶风斗沙,斗志高昂;看到了他们默默奉献,挥汗如雨。<br> 他们当中有声名远播的世界显赫人物,也有许多默默无闻的普通劳动者,有百岁老人,也有几岁孩童。“沙漠很大,人们能做的很少,但是我们努力在做所能做的一切”。多么朴实的语言啊!正是他们用真诚在沙漠中凝结成了这片绿洲!因为他们深深地知道,当人类面对自然,面对这个星球时,才更容易找到自己的良知和责任,才更能触摸到生命的本质,才能使生命变得更加精彩!<br> 让我们记住他们吧! <br> 闭上眼睛,仿佛绿墙又在延伸。是的,绿墙肯定会延伸的。只是不知道这延伸的绿墙上,何时镌刻着我们冬泳人的英名。<br> “沙漠很大,人们能做的很少,但是我们努力在做所能做的一切”。<br> 至此,耗费老师巨大心血,引无数网友强烈共鸣的视听大片《神奇的恩格贝!》,在我的“捣乱”下,终于落下帷幕。然而,它带给人们感官上的冲击,心灵上的震撼,远不会停息。<br> 不是吗?在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当前,在传统的道德观、价值观几乎荡然无存的当下,当纯朴善良的心趋于麻木,当激情澎湃的心近乎休眠,当“自家扫取门前雪,莫管他人屋上霜”成为无奈的首选的时候,是谁在冰雪荒野点燃了冬泳驿站第一堆熊熊的篝火?把坚冰融化,把冷漠驱赶;是谁苦苦守候三天三夜、第一个迎接第一缕大漠火红的朝阳?把温暖最先传递冬泳的每一个角落,让冬泳爱心重新飞了起来。<br> 啊,那仁朝克图,我的蒙古老哥!也许你只是万千草原雄鹰之一,但今天的你一定是蒙古高原上空飞的最高的雄鹰。<br> 啊,那仁朝克图,我63岁的老师,你的良苦用心不会白费!库布其沙海里,不久的明天,一定会有一片属于全国冬泳人的冬泳林;你、我以及无数冬泳人的大名,也一定会爬上恩格贝的功勋绿墙。<br> 啊,《神奇的恩格贝!》,是你,让我“捶胸顿足空流泪”;是你,让我“天子呼来不上船”。在《神奇的恩格贝!》字里行间,我手舞足蹈,深陷沙海难自拔;我如醉如痴,感喟济公怎比我?<br> “茶亦醉人何须酒,书自香我何须花。”茉莉花一般醉人的《神奇的恩格贝!》哟,你是属于那仁朝克图的?NO;你是属于全国的冬泳人的?NO;你是属于所有善良淳朴的炎黄子孙的!<br> 啊,《神奇的恩格贝!》,你的沧桑如诗如梦,你的芬芳从春到冬。。。。。。</font><br></div>